首页 百科知识 开放心态看奥运与报奥运

开放心态看奥运与报奥运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开放的眼光、理性的心态看奥运、报奥运随着北京奥运的日益临近,中国与世界喜迎奥运的热情日益高涨;与此同时,一些不愿让中国顺利举办奥运的沉渣浊浪也竞相上演。面对国际奥委会、各国运动员及中国人民对奥运的期待,面对有关奥运的不同声音,中国的媒体能否以一种开放的眼光、理性的心态看奥运、报奥运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北京奥运会,尽管遭遇了种种阻力,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奥运必定成功。

开放心态看奥运与报奥运

以开放的眼光、理性的心态看奥运、报奥运

随着北京奥运的日益临近,中国与世界喜迎奥运的热情日益高涨;与此同时,一些不愿让中国顺利举办奥运的沉渣浊浪也竞相上演。一些西方媒体利用拉萨“3·14”事件大肆鼓噪,他们“只想要自己预设的‘事实’,而不是整个真相”(《环球时报》语),甚至公然造假、辱骂,大搞“媒体暴力”和“媒体恐怖”,意欲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构筑丑化和围堵中国的“隔离墙”,给即将举办的奥运会“放水”。

“每临大事有静气”。面对国际奥委会、各国运动员及中国人民对奥运的期待,面对有关奥运的不同声音,中国的媒体能否以一种开放的眼光、理性的心态看奥运、报奥运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开放的眼光、理性的心态看奥运、报奥运,媒体就要从容地看待和应对北京奥运面临的各种声音。

首先,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出于各种利益、各种动机的声音和博弈几乎无所不在。对任何一个事务、一项政策,批评与反对,同支持与肯定一样,往往都是社会现实的一部分。北京奥运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但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与追求,因为现实却是“同一个世界,多元化取向”。于是无论世贸组织还是八国峰会,最近几年的会议都有全球化的反对者闹场、搅局,包括奥运会,比如悉尼奥运会、都灵冬奥会,也都发生过抢夺奥运火炬或试图用灭火器浇灭火炬的情况。在北京奥运火炬传经伦敦的第二天,《泰晤士报》就发表文章说:“从今天开始,英国就要准备面对四年以后对英国的抗议,尤其是如果那时在伊拉克还有英军的话。”由此观之,一些跳梁者在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中或在奥运会期间进行鼓噪或制造事端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这种意识是一种开放的大国心态应有之义。

其次,本届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一些西方的政客、非政府组织或媒体可谓“五味杂陈”。他们认为,中国不仅是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异类”,而且这个“异类”的快速发展和选择的模式又对“西方中心主义”构成了挑战和威胁。用西班牙《先锋报》的话说,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家习惯将自己的历史投影到中国身上,认为“下一个超级大国”中国必定如当年“我们曾经对待他们那样对待我们”。正是出于这种由固有的傲慢与偏见、意识形态分歧、冷战思维及对中国发展的失落、嫉妒与恐惧结成的深层次情结和敌意,决定了西方国家“制华、扰华、乱华”的方针不会改变,注定了他们绝不会让中国顺利地办奥运、风光地办奥运。于是利用奥运这个时机制造各种议题、采取各种方式绑架中国、施压中国、妖魔中国、羞辱中国,在某种意义上,当在意料之中。这种认识也是一个成熟的大国心态应有之义。

再者,奥运会期间将有1600多名运动员、3万多名记者、60万—100万名外国观众、游客云集北京。这首先是好事,因为百闻不如一见,相信外国运动员、观众亲历的中国会校正他们头脑中由西方媒体描绘的“媒介中国”。至于3万多名记者,相信他们有的会体验并反映中国的变化,但有的则会带着花岗岩脑袋和“固有的预设”发出仍然带有偏见的报道,也会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事实。这种思想准备,也是一个从现实出发的大国心态应有之义。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面对对北京奥运会的不同声音,媒体自己不仅要放平心态,同时还要引导社会和国民树立一种健康、成熟、从容的平常心,坦然、冷静地面对,并不断地反思、进取。

首先,这几年忽悠中国的声音此起彼伏,诸如中国GDP即将超过某国某国,到某某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甚至第一经济体,以及举办奥运的2008年将是“中国元年”,等等。面对这类声音我们切不可飘飘然不知所以。因为中国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要成为一个发达国家甚至中等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坎要过。西方媒体忽悠中国,给中国戴高帽,无非是在告诫自己和同类:“狼来了”!其本质是“中国威胁论”的一种变异。我们的媒体切不可再接过来继续忽悠国人,大唱“盛世”进行曲,相反要引导国民充分认识中国的国情实际,从而不为忽悠所惑,脚踏实地、集中精力建设国家、办好奥运。

其次,“树大招风”。当一个国家是弱国时,会受到强者的忽视甚至欺凌;当一个国家趋强时,又会受到过度重视和夹击。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公共关系和新闻专业系主任巴尔巴施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的麻烦源于它的崛起”。此言极是。就像在足球场上,一个低能球员会无人理睬,越是强手越会被盯防甚至拳脚相加。鉴此,媒体要告诉社会与国民,大凡后发国家在步入强国行列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先发国家的非难和打压,这是成长的代价和烦恼。特别是像中国这样选择了自己道路的国家,绝不能指望在一片欢呼和掌声中前进,只能在审视、指摘甚至拳脚中前行。这次对奥运火炬传递的阻挠和抵制奥运的叫嚣就是反华势力打压中国的一次集中爆发、激烈碰撞和恶意围堵。在某种意义上,这也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仍有十分严峻的一面,从而促使我们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完善谋略,壮大自己,提升我们的定力和抗击打能力,使别人奈何我不得。包括北京奥运会,尽管遭遇了种种阻力,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奥运必定成功。因为“风物长宜放眼量”,“阳光总在风雨后”。

再者,对于某些政客和媒体的恶意攻击,媒体再不能固守“与人为善”、“不与其一般见识”的惯性思维和仅限于刊发“严正声明”之类的简单化立场宣示,该出手时就出手,要敢于据理、据实同西方媒体正面交锋。就如这次围绕拉萨“3·14”事件国内、国外的不少青年网民戳穿西方媒体新闻造假、恶意抹黑中国的行径,迫使其不得不做出道歉一样。但对各种不同声音也不必一概过度重视、过度解读和过度反应。必要的批驳不可少,但比批驳更重要的是审视和反思我们日常报道的种种不足和痼疾,改善新闻传播,提升中国媒体报道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审视和反思如何改善同西方媒体的联系与沟通,尽可能化解敌意,努力创造一个“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再进一步说,通过这次奥运面临的种种国际舆论,媒体还应引导社会审视和反思我们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风险评估能力和风险化解能力;审视和反思我们的国际公关意识和国际公关能力,特别是危机公关能力;审视和反思我们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公共外交,包括如何尽快健康发育和提升各类非政府组织,使它们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能动作用,而非事事都由党和政府站在一线。(www.xing528.com)

以开放的眼光、理性的心态看奥运、报奥运,既要明确地反对外国把奥运政治化,更要防止我们自己把奥运政治化。举办奥运会当然是奥运大家庭对承办国的一种信任,是承办国的一种荣誉、机遇和对外展示平台,所以每届奥运会的申办竞争才那么激烈。但奥运会就是奥运会,不要简单地把奥运同国家荣誉、国家地位画等号,不要让奥运背负过多的政治承载和政治梦想。放平了心态,我们就会从容看待别人的评说,就会看淡外国政要的来与不来。如果对奥运赋予过多的政治期待,恰恰会让一些人端起架子,抬高价码,把脸翘到天上,晾我们、晒我们,让我们难堪,甚至合谋围攻。

由于中国从首次申办奥运起,就一直遭到一些反华势力的非难,因此,为了减少阻力,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韬光养晦”的战略同样适用于办奥运、报奥运,即重在把奥运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实、做好、做到位,做得恰到好处,而不宜做过度的政治解读、过分地思想膨胀,显得咄咄逼人,包括为了脸面而追求这“最”那“最”。这样做,不仅奥运的意义、价值、效应和内外影响照样会渠成水来,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西方把奥运政治化的图谋,降低奥运的风险与成本,取得奥运的顺利和更大成功。

以开放的眼光、理性的心态看奥运、报奥运,还要摆正中国与国际奥委会和奥运大家庭的关系。媒体要告诉社会和国民,国际奥委会才是北京奥运的主办者,北京只是受国际奥委会委托的承办者,只是为奥运会提供一个比赛平台。因此,媒体在报道中首先要对国际奥委会有充分的尊重,将其摆在突出的位置,报道奥运的各种准备、各项赛事和活动首先要强调对国际奥委会负责,而不能过于突出和强调自我,只讲“对党、政府和北京奥组委负责”、“为国争光”、“让全国人民满意”之类的话。这种封闭性的表达不仅不能“增光”,还会招致反感。

此外,还要向国际社会讲明,北京不过是本届奥运会的承办者,少数人破坏火炬传递,甚至扬言抵制奥运会,虽然无疑会伤害中国和中国人民,但首先伤害和挑战的是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宪章和奥林匹克大家庭,甚至本国运动员。历史已经证明,抵制奥运会是徒劳的,最终只能暴露抵制者偏狭的政治面目。正如罗格先生所说:“奥运会属于全人类,抵制奥运会不得人心。”

以开放的眼光、理性的态度看奥运、报奥运,还要求媒体倡导良好的东道主精神、东道主意识、东道主心态和东道主举止,而不能仅自喜于奥运硬件如何如何,更不能过度地强调奖牌,因为奥运会是用同一个舞台同时开展多国公众外交、体育外交和文化外交的难得机会。因此,媒体要引导国民划清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界限,防止大国沙文主义,特别要引导民众不要为火炬传递期间的闹剧所扰,防止非理性宣泄。引导国民敞开胸襟,伸开双臂,对各国包括体育小国、弱国,以及历史上与我有芥蒂或在火炬传递中出现过闹剧的国家的选手和观众都同样送上中国人的掌声和微笑,因为这不仅是对那些干扰和企图破坏奥运的人的最好回答,更是呈现给外国运动员和外国观众最好的礼物。要告诉国民,在奥运期间当好东道主,展现中国人的开放、大度、自信、成熟、热情和友善的气质与风貌,将是比任何一块奖牌分量更重、影响更为深远的奖牌。

以开放的眼光、理性的心态看奥运、报奥运,还要把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的基本条件要求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大力推动节俭办奥运。奥运不是生活的全部。当前,我国在国内、国际都面临着许多关乎国计与民生的大事、难事,因此,对于种种奢华、铺排等劳民伤财、加大奥运成本、增加市民负担的现象不仅不能推波助澜,还要加以引导甚至反对。一切工作都要把为奥运这一时一事与为国家、为长远结合起来,让人们因为由奥运带来的社会发展与进步长久地记住奥运、怀念奥运、享受奥运。

以开放的眼光、理性的心态看奥运、报奥运,还要求媒体在报道中讲究实事求是,不仅不要讲空话、套话、官话,而且不要讲大话、满话。

奥运会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硬件、软件都是严峻的考验,指望奥运会尽善尽美是十分困难的。事实上,历届奥运会都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媒体在报道中既要讲顺利、亮丽的一面,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不应害怕、紧张、回避和隐瞒。我们的报道要讲究准确、及时、客观、全面、透明,掌握话语的主动权和第一报道的主动权,使讹传和歪曲性报道无可乘之机,从而提高中国媒体的公信力

北京奥运会是以中国为舞台的一个典型的全球化语境下的传播活动。它不仅考验着媒体对中国民众的沟通和引导能力,更考验着媒体同世界的沟通和有效影响能力。如果我们的媒体通过这次奥运报道的历练,在报道理念、报道视野和报道艺术上实现在全球化语境下有效传播的一次飞跃,将是举办奥运的另一大收获,因为奥运报道是短暂的,而向世界有效地说明中国则是中国媒体一个永恒的课题。

本文系中央电视台《电视研究》编辑部的约稿,载2008年第6期。《中国广播电视理论动态》2008年第15/16期摘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