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引导方法

大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引导方法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浅谈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挫折阎海霞摘要:挫折是普遍存在的,青少年更容易受挫折,对挫折的反应也更强烈。

大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引导方法

浅谈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海霞

(西安工业学院 人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 要:挫折是普遍存在的,青少年更容易受挫折,对挫折的反应也更强烈。要培养大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挫折,就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在所难免的,培养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让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努力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都能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挫折 心理素质 抗逆力 全面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心理素质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尤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是我国在校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基本上出生于改革开放之时,成长于体制转轨之日,在整个社会的物质条件逐步好转的过程中,从校门到校门。在这些大学生当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在家娇生惯养,在校只知道读书,对社会知之甚少,因而,在心理上非常脆弱。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挫折,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挫折,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二、当代大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几种挫折

要正确地处理如何面对挫折的问题,首先要分析现状,目前大学生中有可能会遇到哪几方面的挫折,准确归因,才能对症下药,从而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走出精神的困绕。

(一)学习上的挫折

主要表现在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不当,一旦成绩下降,心理上形成落差。许多大学生是中学时的佼佼者,然而到了大学,强中自有强中手,群英荟萃,原有的优势地位没有了,即使很努力,在众多的强者中,还是会出现新的排序。“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不再总是属于自己,这种在学习上的巨大落差,会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挫败感,继而丧失信心,学习积极性不高,产生自卑的心理,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心理脆弱的学生,由于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竟然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二)生活上的挫折

主要表现在生活自理能力差,面对问题,手足无措。许多大学生虽然都已是成年人,但在家处处依赖惯了,什么事情父母都一概包揽,使他们缺乏自己独立处世的能力。因此,大学校园里出现了有的学生每周带够五天穿的衣服,换下来的周末带回家让父母洗,甚至还有父母陪读的现象发生。

(三)人际交往中的挫折

主要表现在不能很好的和同学、教师沟通,从而情绪低落,封闭自己,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造成的。离开父母,身在异乡的大学生,内心渴望与人交流,但有些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从小自私,不合群的性格使他不知道如何去跟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性格的同学交往,不能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甚至很小的问题。在某高校就曾出现同宿舍的女生因为口角,而产生报复伤人的事情。

(四)情感上的挫折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异性仰慕,而产生爱恋,男女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一旦出现感情破裂,或者其他原因影响到双方的交往,有的学生就会想不通,情绪低落,个别人甚至会选择很极端的方法去解决。

(五)经济上的挫折

高校取消公费上大学以后,相对高价的学费也成了部分学生求学障碍,每年都有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了大学的学生。而在已入学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属于贫困生,其中多数来自偏远贫困地区。据了解,西安地区高校学生的平均生活费为每月500元左右,条件好的家庭,有的学生每月过千元,但贫困生有的还不到200元。为了上学,很多学生家里已经负债累累,看到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出手大方,而自己囊中羞涩,对家庭的负疚感和自卑感造成严重的心理挫折感。(www.xing528.com)

(六)信念上的挫折

面对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旧体制的转换、中外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以及生活方式的变更,竞争激烈而复杂的社会,使一些成长中的大学生一时无所适从。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不能适应,无法正确分析目前的一些社会现象,自己原有的理想和信念产生了动摇,感到理想无法成为现实,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有个别学生甚至写出如下文字放于床头,“世路难行钱做马,愁城欲破酒为君”,以此感叹悲观。

(七)生理上的挫折

大学生中有生理缺陷的学生,比如有残疾的或者有疾病的学生,甚至一些相貌不佳的学生,由于身体的局限不能正常参加其他同学的一些活动,怕被别人嘲笑、看不起,从而产生自卑情绪,自我封闭,脱离集体,形成孤僻的性格。

(八)就业上的挫折

自从1997年后,大学生就业一改过去国家统分,开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对大学生最现实的严峻挑战。近几年,高校扩招,企业改制,政府机构精简人员,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对就业形势缺乏正确的认识,而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有些学生不得以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感到所学的知识无用武之地;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凭关系、凭金钱谋职等现象也会给学生在就业上造成负面影响。

三、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每个人都面临新任务、新工作以及新的社会行为规则、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等,都存在着如何适应的问题。挫折是普遍存在的,青少年更容易受挫折,对挫折的反应也更强烈。那么,怎样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呢?

(一)要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在所难免的

所谓挫折,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时,其需要和动机无法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态和情绪反应。大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活在竞争氛围浓厚的大学环境中,遇到挫折和困扰,出现情绪波动,产生心理问题,这是正常现象。事物的发展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矛盾无处不在,个人的需要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遇到挫折是难免的。人们常说逆境能成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因为在逆境中,可以提高人的认知感受力,增强个体的抗挫力,经受住失败考验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爱迪生为发明电池经历了17000次失败,他说:“对于我,失败和成功一样重要。”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宫刑乃著《史记》,现实中,在学校表现优异,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走出来的。

(二)鼓励学生一定要对生活持乐观的态度,要自信,在逆境中也能看到希望

乐观向上的人在遇到挫折时往往会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合理的是锻炼,不合理的是磨练”,把每一次挫折都当成是生命中难得的一次体验和经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常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你的眼睛缺少发现”,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同时,还要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有自尊和自信。首先要自己喜欢自己,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闪光点,也许你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欠缺,但你还有可能具备别人所没有的优点。在挫折面前,不能先输给自己。

(三)培养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抗逆力”

挫折面前,一个人仍然能明确自己的目标,不轻易的改变计划和决定,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善于抑制消极情绪,善于思考,就能克服各种障碍。为此,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只有心中有目标,才会激励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对大学生来说,逐步引导他们对生活有较高层次的见解,明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保持进取向上的个性,培养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同时,还要结合实际,确立恰当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走出遇挫困境。当困难过于强大,或目标实在没有办法实现时,也要学会转移和放弃,调整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转换途径或者重新选择新的目标。有这样一则名言“立志要为山,为山能坚定;行道要如水,如水能曲达”,就是这个道理。日常小事是培养意志的基本途径。在小事中磨练自己才可能在重大事情上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凡事贵在坚持,每天记5个英语单词,坚持下来,一年就是近两千的词汇量,但一些人往往有始无终。所以,经常自我检查、自我批评,有利于克服懒惰、盲目、草率等不良品质。

(四)以榜样激励大学生全面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伟大人物、模范人物以及我们身边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激励、鞭策学生。现代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价值选择也应多样化,社会楷模不能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公务员、教师等都应该成为社会楷模,以身边人的先进事迹为例进行教育效果来得更实际。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勇敢的迎接困难,克服困难。遇到问题既要独立思考,又要学会向别人学习,不怕向人求助,多与人交流,学习别人克服挫折的经验,少走弯路。

应试教育的弊端在于片面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认为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如今不少家长,由于他们在青少年时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挫折,因此对他们的下一代过于溺爱,使很多大学生缺乏适当的锻炼。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概念,强调要使全体社会成员的智力和体力在生产过程中多方面充分自由地、协调地发展,使人们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因此,要让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努力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都能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

(五)针对个体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该有区别、有重点的对待学生面临的不同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类型、遇到的具体情况,深入细致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学生骨干的作用,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多与学生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在学生当中开设专题讲座和心理健康课程,做好心理咨询等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目前,我国有不少高校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