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业设计中的通识教育:《西部人文论丛》成果展示

工业设计中的通识教育:《西部人文论丛》成果展示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在工业设计中,通识教育犹如设计这座大楼的基石,它使设计有了灵魂,有了底蕴,是设计创作的源泉,是设计创新的基础。设计教育走在前列的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的大学基本上都成立了自己的通识教育研究中心,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工业设计中的通识教育:《西部人文论丛》成果展示

浅谈工业设计中的通识教育

刘 萍 徐光明

(西安工业学院 艺术系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 要:本文初步探讨了通识教育在工业设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并从多个方面对工业设计中通识教育的培养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通识教育 工业设计 整合能力

一、通识教育与工业设计

“通”,即通晓、高尚、明白,也有触类旁通之意;“识”,智也,指眼光远大,有学识、有见识。通识教育是指对学生所普遍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

工业设计是一门交叉、综合的边缘学科,它涉及人类的经济、文化、科技、心理、生理等多个方面。它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设计表达技能的培训,更需要加强对学生通识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诸如沟通、协作、组织、调研、整合等创新能力,求真、求实、求精的专业精神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其心灵的内涵不断加宽加深,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加强对诸如生与死、爱与恨、人生观价值观等哲理性的思索与探讨,使学生的理性、道德、审美、精神、灵性生活都有所改善。并将这些整合到设计中去,来设计构造人性化的生存空间,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

我们正处在一个崇尚个性张扬的后现代主义的时代,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如果只注重学生设计表达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的通识教育,学生就不会想人们之所想,就不可能发现人们的各种需要,设计也就谈不上以人为本,而这样只会把学生培训成为一个只会模仿的“工匠”或只会劳作的“工蜂”。同样,设计也就不可能具有国际性、民族性和时代性,设计就缺少文化底蕴,也就没有了创新。可见在工业设计中,通识教育犹如设计这座大楼的基石,它使设计有了灵魂,有了底蕴,是设计创作的源泉,是设计创新的基础。

二、工业设计中通识教育的培养

通识教育的培养不是一朝一日通过读几本文史类或是品行修养的教科书就能提高的,也不是单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说教就能完成的,通识教育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要经过老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的努力才能逐步实现的。

(一)加强通识教育意识,注重文化培养

加强通识教育,首先就是要加强老师和学生通识教育的意识,要充分认识到通识教育在工业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要有宽广的眼界。设计教育走在前列的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的大学基本上都成立了自己的通识教育研究中心,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所以,我们要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们的实际,充分发挥我们悠久的五千年历史文化和当地区域文化优势。西安建都十四朝,这里是黄河流域文化的发祥地,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民间艺术文化也相当浓厚,如剪纸艺术,农民画艺术都闻名于世,这些都是设计创作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和研究,如果把这些东西与设计结合起来,就有了民族特色,设计就有了内涵,也就是具有了国际性。

(二)拓宽眼界,活跃思维

“通识”,顾名思义就是要有宽广的知识,知识的获取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特别是对于设计类学生来说,仅局限于书本、局限于老师,思维就会受到禁锢,就不可能有创新,设计就会死路一条。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必须积极主动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途径来获取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活跃自己的思维。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学习书本和老师的课堂讲授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电视、报纸等资源来获取知识,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知识都要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来对待它,用设计的眼光去审视它,批判辩证的吸收它,并把它们灵活的整合到设计创作中去。举个例子,当你深深的被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所吸引的时候,你是否能把它与你的设计创作联想起来呢?在这些小说里大都是宣扬正义、抑制邪恶、崇尚自由、赞美爱情,世人百看不厌,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遵循的一种价值取向,而这些正是我们设计创作中所要竭力传达的一种精神,一种价值,是我们设计创作中的精髓。小说中的语言文化也相当丰富,如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对白,对我们设计也有重大启示,有个学生就把《笑傲江湖》中的语言运用到一次广告招贴展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学中诱导学生的通识整合设计能力

首先,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观念,知识不能局限于书本上,学生设计的好坏不能用模仿的像与不像来衡量,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出格”设计,鼓励他们不拘限于现有俗套“异想天开”的构想,教师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对学生的评审标准,对学生的通识整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www.xing528.com)

其次,老师要尽可能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设计领域的知识更新很快,而且涉及面相当的宽广,只有老师的知识面宽了,才能更好的参与到学生不同价值取向的设计中去,才能满足对学生的指导要求。比如,有一个学生在设计中运用了禅学的思想,如果你视而不见,不能发现学生的亮点,就谈不上对学生的指导了。再比如说,有的学生在设计中运用了现代计算机网络中RFC文档的开放模式或数据链路传递中的开放思想,你不能说闻所未闻,这样就会严重打击学生在设计中的创新积极性,对学生的通识整合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再次,老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如在课堂教学中不局限于满堂灌输,适当引入一些相关课题,抛砖引玉,引入学生对问题的广泛的讨论和思考、综合学生的智力。再比如说,除运用一些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外,能否把教学搬到课堂之外?如组织学生对区域文化的研究,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调研市场中的产品形态设计动因,分析其设计利弊,通过这些深入实践的教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诱导学生的理性思考;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明确学习目的,找到设计课题,并能广开思路,利于学生通识整合能力的培养。

(四)相关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媒介,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对学生通识整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国外的知名大学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通识课程体系,并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涵盖面广。以我国台湾地区的国立交通大学为例,其通识课程多达88门,涉及中西方的文化与历史、性与爱、生与死、宗教哲学等多个方面。

(2)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注重交叉综合,突出学生整合能力的培养,如突出发展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会如何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本质特征的科学方法。

(3)通识课程除了少数的几门为核心课程外,多为自选课程,增强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灵活与自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综合考虑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4)通识课程的师资储备充足,通识课程多为在学术上较有影响的教授才有资格开设。

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程,在构建通识课程体系时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我校的教学实际。关于我校工业设计类专业的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定华 美国布朗大学的教学特色 中国大学教学 2003.2

2.港台学者谈大学通识教育 中国大学教学 2002.3

3.黄埔全 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论 课程·教材·教法 1996.10

4.石亚军 论大学潜在课程的育人价值 中国大学教学 2003.5

5.闵维方主编 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