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重塑中国的文化建设方向

重塑中国的文化建设方向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先进文化,就应当是具有“民主性精华”的文化。当前我国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这种紧张甚至割裂的关系,绝非一个正常现象,但同时又是我国面临一个转型期的不可避免的脱节。

重塑中国的文化建设方向

文化与文化建设

郑升旭

(西安工业学院 人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 要:本文从文化的属性出发,重点论述了文化作为“精神之网”所赋予人们“自觉自愿”的特质,进而分析了主流文化与亚文化辩证关系及其编码—解码的传播过程,从而论证了建设先进文化的切入点在于“贴近现实”,其重点在于防止“信息耗散”。

关键词:文化 亚文化 编码—解码

一、文化与文化建设的意义

说到文化建设,人们首先想到三个代表中就有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那么,什么是文化?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我国古籍《晏子春秋》中有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枳,又叫枸橘,就是乡下人说的椿子,苦的。这是说由于气候水土环境不一样,同一物种就变得完全不同了,本来他是用来比喻人的,是说有的人在一个地方就是好人,在另一个地方就变成了坏人,这就是风气使然。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一个人在这个单位好,到了另外一个单位,天长日久却变坏了,归根结底就是个单位风气的问题,其实通俗地讲,那个风气就是文化,可见文化在一个单位中的作用有多大。

文化的概念很多,有几十种,我记得有一种定义,我认为不错,是这样说的:“文化就是人们自己制造出来,而又将自己悬于其上的价值意义之网。”例如连三字经上都提到的:“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还有史书上提到的王祥卧冰,介子推剐肉奉君,都宣扬的是一种封建文化的孝悌忠君的意识。文化这个东西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奉行这种文化的人都是自觉自愿的,不是别人强迫的,例如剐肉奉君,再例如封建文化中妇女的三从四德,还有妇女的贞操观,节烈观,从一而终等等,都是强调自愿,遭受了别的男子的性侵犯,就要自杀,拉了手就要剁掉手,丈夫死了就要守寡一辈子,还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等等,都是自觉自愿,你不叫他们那么干,他还跟你拼命。文化文化,就是这些规范已经内化为一种精神需要,一种价值追求,一种人活着的意义所在。在我们看是一种痛苦,在人家看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这个角度讲,落后的文化便是杀人不见血,中国大地上曾有那么多贞洁牌坊就是铁证。我们都知道,五四运动以后产生了共产党,五四是干什么的?就是批判封建文化,因而叫文化革命,例如宣扬婚姻自由爱情至上,这就是个性解放。像鲁迅写的《狂人日记》,说翻看中国的古书,每一行都写着“吃人”二字,就说的封建文化让人自愿送死,吃人不吐骨头。

反过来说,先进文化,像五四先驱者所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文化,也可以变成巨大的精神力量,造成了那么多“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先贤、烈士。牺牲也是自觉自愿的,变成了一种幸福。

文化既是人们制造出来的,一旦编织成精神之网,就像蜘蛛一样,再也摆不脱这张网了。

二、找到建设先进文化的切入点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提到文化的性质问题时提出“要区分封建性糟粕与民主性精华”。这应当成为我们立论的出发点。所谓先进文化,就应当是具有“民主性精华”的文化。

文化不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每个社会中又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

在当前,主流文化,应当是体现在我们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中的显性文化。所谓亚文化,是指实际流行在群众中的尚未条文化、公开化的隐性文化,例如成人的手机短信(段子),学生的课桌文化(留言),还有日常生活中实际遵循的规则(例如走后门),甚至也包括官场流行的权钱交易、人情交易等潜规则。当前我国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这种紧张甚至割裂的关系,绝非一个正常现象,但同时又是我国面临一个转型期的不可避免的脱节。克服这种紧张、割裂、脱节的文化现状,正是我们当前文化建设的现实任务。但文化的柔性性质又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用行政命令甚至国家强制力或暴力手段去改变属于意识形态的亚文化,这又是文化建设的艰巨性所在。(www.xing528.com)

我们首先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党的号召,政府的政策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所体现的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具有“民主性精华”的先进文化,但群众中其所以流行有与之冲突的亚文化,正是我们生活中仍存在的社会阴暗面的反映,也正是主流文化要克服的对象,它从反面向我们提出了我们的政策、法规还需进一步贴近这一现实,反映这一现实,因而有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必要。即使我们的政策、法规等代表了真理,但依据恩格斯关于“真理相对性”的观点,我们的主流文化也永远不可能代表绝对真理,也总还会有落后性的一面;而又根据“实践论”的观点,它往往体现在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某些地方失去了现实针对性。另一方面,与主流文化相冲突的亚文化,虽然是社会阴暗面的反映,虽然他们的价值判断可能是错误的,但他们的感觉却可能是真实的,我们不能无视这种感觉。依据马克思的观点,真理对于感觉本应是最直接的,遮蔽感觉无异于遮蔽真理。由此看来,要建设先进文化,首要的不是要回避群众可能每天感觉着的现实和潜规则,而是要在承认现实、改变现实中改变群众的感觉基础,也才能改变亚文化。找到和亚文化的对接点——现实,这才是由主流文化吸收乃至改造亚文化中落后内容的惟一可行的出发点,才是两种文化“对话”的基础。

三、防止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信息耗散

但对建设先进文化而言,对话不是目的,改造才是目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而分析文化构成的层次。

文化观念分两个层次,底层的是事实判断,上层的是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又涉及到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所蕴含的又是人的终极关怀,即人活着的最终意义是什么,这一点又不为事实所局限,也就是说,终极关怀对于事实有一定的超越性,理想性。在现实还很难一下子完美起来的情况下,先进的价值观念并非要去迁就现实,文化建设也并非无能为力,而是要在找到对话基础的前提下,向人们展示改变不完美现实的前景,展示人应有的主观理想与信念

如果说,这种理想与信念是一种文化信息,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防止这种信息在传播中的过程性耗散。

信息耗散过程即信息的编码——解码过程。

例如,先进的精神、理念等是通过宣传到达群众的工作场所,到达群众的餐桌、家庭生活、甚至牌桌、娱乐场所、流行段子中,而这些场所背后有群众自己的人生观念、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例如是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还是团队精神、服务为乐等,你的主流文化信息到了这里就有可能被淹没,所剩无几,这就是耗散、流失;还有,作为领导层,他所宣传的文化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自己独创的,也是把其他许多文化信息编码而成为一个信息系统的,到达职工的日常劳动和生活,又有一个接受者按自己的观念和理解的解码过程,这就有可能发生扭曲和偏转,例如你说要“为人民服务”,他可能理解成“又给群众上套呢”,你提倡多劳多得,他可能理解成“又想克扣工人了”。所以,要把这种主流精神贯穿到亚文化中,是一个非常复杂艰难的过程。更不用说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还有社会上的许多消极影响,也首先到达的是群众的餐桌、卡拉OK、手机短信息等亚文化场所,也给主流文化传播带来了阻力和困难。如果有一天主流文化的基本精神,例如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真正改造了亚文化背后的人生观念,那么,先进文化才算真正建设起来了。为此,我想起码要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对于主流文化的设计者、编码者,首先自己要真诚,要起表率作用,不能口上说一套,下边做一套,甚至以权谋私。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被群众发现,失去信任,那么群众必然在解码过程中要扭曲它,“泼掉脏水的同时也会泼掉孩子”,不信任了你,也不信任了你口中说的话。

第二,主流文化的设计者、编码者不要企图阻止那些亚文化形态,不要企图消灭它,而是要设法改造它,引导它,利用它,给这些餐桌文化,短信息等形式背后灌注新内容,使之自然成长为先进的、现代的价值观念,旧瓶装新酒。

第三,主流文化的设计者、编码者,还要善于发现亚文化中的先进因素,将其吸收到主流文化中来。

第四,我们所编码的主流文化必须科学、公正,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符合每个人的社会价值。

第五,主流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不能在编码中搞成人本目的的异化,例如我们提倡内部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做到公平、公正,具体的说,就是要多劳多得,劳动贡献和劳动收入尽量达到等值等价,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承认这种差距,而不是人为的制造差距。因而首先不应因人设法,使原则为个人私利服务,也不能人为地拉大差距,造成一种新的不公平,不公正。这种为了差距而制造差距,为了竞争而制造竞争,使人变成了手段,而不是目的。

总之,只要我们在建设先进文化中方向正确,群众中的亚文化形态不但不会和主流文化对抗,而且总有一天这些强大广泛的亚文化形态还会加入到主流文化中,变成主流文化的传播形式,成为主流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力。这样,我们表里一致的,广泛深入的,群众自觉自愿参与的先进文化,才算真正完整地建立起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