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现实意义

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浅谈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现实意义吴棣摘要: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将其扩展为“比较优势”学说,并用其解释了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原理。就目前经济状况来看,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新型国际分工下的国际贸易发展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现实意义

浅谈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现实意义

吴 棣

(西安工业学院 人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 要: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将其扩展为“比较优势”学说,并用其解释了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原理。强调了建立在一国经济各个层面上的比较利益结构是相对优势产生的基础。就目前经济状况来看,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新型国际分工下的国际贸易发展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绝对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 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

一、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斯密的《国富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研究劳动分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强调劳动分工在国民财富创造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并将其扩展为“比较优势”学说,用以解释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原理。他认为,只要两国之间在不同产品生产中存在效率差别,那么处于低效率的国家就可以专门从事那些两国间效率差别最小的产品的生产,两国都可以从这一国际分工中获益。这也是在论证国际间分工和贸易的重要性。李嘉图甚至认为,一个国家即使在所有可供交换的产品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依然可从交换中获益。不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技术水平是高是低,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总体上处于劣势,也可从其他诸多劣势中找到相对优势。比较成本的关键在于“比较”。所强调的比较利益结构都是建立在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的。通常的情况:发展中国家缺少资本和技术,而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具有资源和人力的优势,发达国家则具有资本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因此,比较优势的贸易格局中一般就会表现为: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或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出口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则进口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或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应该说,比较成本理论在解释现实中的某些贸易格局上是相当成功的,并曾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了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

二、目前“比较成本理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运用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今天,它的含义也应该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对于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依据比较成本理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占有优势,或许不是最优的手段和途径,但比较成本的理论为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的经济在劣势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至少在某些领域上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找到最适合大力发展的相对优势产业,从而达到以产业带动产业,以资金积累资金,以点拉动面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自从加入WTO之后,全球化的经济运作进入了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在国际市场的面前,比较成本理论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新型国际分工下的国际贸易的发展都有其一定的意义。

(一)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对于各类资源在成本上的相对优势的认识、理解和运用,是我们占领国际市场的一种手段

我国现有的以建立在自然资源和比较成本基础上的相对优势将逐步减弱。一方面,我国人均占有资源数量相对较低,经济的高速增长将使国内资源消耗不断上升,导致国内不少资源性产品的国际竞争实力不断下降。譬如在农产品上,国内资源成本上升,农业产品由土地密集型产品向着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都使得部分农产品在成本上的比较优势下降,在国际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目前我国的一些农产品的价格已接近甚至超过了国际市场的水平,如小麦玉米大豆。与此同时,如稻谷、糖料、烤烟等产品又相应的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所以认识到哪些产品是具有比较优势的,而哪些不具有,在国际竞争中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要充分发挥应有的比较优势,加快各个层面结构性的调整,则有利于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实力。在认识到起比较优势所在的基础上,理解其优势的现实经济利益和长远经济利益,运用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则是关键。再拿农业来讲,可以看到,我国农业至少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上的比较优势仍有继续发挥的空间。

第一,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分工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中国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稀缺的基本国情出发,对粮食、油菜籽棉花等不具优势的土地密集型产品,要努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在保证安全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可考虑适当进口;对劳动密集型高价值产品,要提高质量,培育名牌农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加国际竞争。

第二,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农业布局结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高价值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农产品出口;中部地区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优化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西部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要加快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特色的高效农业、生态农业。

第三,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中国农产品竞争力,适应国内需求变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第四,在农产品加工业上,发展制约农业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www.xing528.com)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工资水平必然会不断上升。国内市场化进程愈快,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改变也愈快,转换出口商品结构的要求愈迫切。同时,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收入相对拓展的空间小,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外部市场需求的约束力显著上升。低档、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从长期来看呈不断恶化的趋势。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在今后不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必须着眼于享有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动态利益。对于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已走过的经济发展道路中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做出更明智的发展战略选择,更快的缩短自己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水平上的距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仅仅依靠从逐步演化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结构是极其缓慢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利用或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也是完善自我的一种途径。

(二)任何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都会受到其国内各类资源和比较成本的制约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尚处在建设期,虽然不能完全的按照传统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和角逐国际贸易,但就广泛含义下的比较优势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市场运作的机制使得资源更多地配置到能够发挥其劳动要素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中去了,并通过这些产业产品的出口,实现了大规模的“资源转换”,即以本国的自然、人力等相对劣势的资源换取了国外的资本和技术这样相对优势的资源,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从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状况来看,运用各类资源与比较成本的“比较优势”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第一,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若目前全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将面临严重的要素投入约束和限制,这些要素就包括资本、技术、人才等。如果继续发挥我国传统的以各类资源和比较成本为核心的比较优势则可以为新兴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积累资金、技术,培养管理和专业的人才,从而为技术创新、突破生产要素的投入缺陷和促使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有利于中国提高资源在宏观层次上的配置效率。宏观经济学的原理表明,宏观层次上的资源利用不足和利用过度都是经济缺乏效率的表现。失业率的提高和就业率的下降意味着实际的生产总值低于潜在的水平。目前我国农村仍有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同世界上多数国家相比,中国的资金、技术是相对稀缺的,在成本上就会显得相对较高;而劳动力相对充裕,在成本上相对较低,国际经济竞争中,商品和劳务的成本高低紧密相关,过早地放弃相对比较优势,只会导致经济上更大的损失。

(三)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建构在完全竞争的世界里,而竞争优势这一概念则建构于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之上

在仍处于不完全竞争的当代世界经济环境下,传统比较优势仅仅表明了价格竞争的一种潜在可能性。事实上,比较利益的获得是要以产品实现价值为前提的。在完全竞争的世界里,不存在规模经济与公司活动,产品是同质的,不存在价格之外的竞争,因此,比较优势直接体现为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但在不完全竞争的世界里,价格竞争优势不单纯来源于比较优势,还可能来自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因素。美国经济学家M·波特提出了影响一国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他认为一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即生产要素需求、相关支撑产业、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方式。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辅助因素,即机遇和政府作用。波特提出的这些决定因素对于一国提高其产业国际竞争力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对广泛含义下的比较优势概念内涵的拓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企业在国际间竞争力的提高,依靠制度创新推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上都有借鉴的意义。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进一步发展了“绝对成本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各国资源上的差异是国际分工变化与国际贸易发展的根本原因。尽管受到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的局限,比较成本理论对于今天的全球化国际分工,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来说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安年 当代资本主义双重发展趋势[M]北京 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5

2.许 静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M]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1

3.程国强 农业:舞好入世“双刃剑”[M]余晓丽 转自《期货日报》

4.程国强 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发展战略与政策调整[M]转自《农村经济研究》 2002.8

5.张小蒂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M]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