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部人文论丛:快速侦破刑事案件的有效途径

西部人文论丛:快速侦破刑事案件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故意犯罪都是犯罪主体在其犯罪动机驱使下而发生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而犯罪目的则是犯罪主体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状态。犯罪动机、犯罪目的都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之中。犯罪动机则是犯罪主体实施犯罪的动因,它是一种具有违法犯罪特性的动能现象。由于准确地分析出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此案得以及时侦破。而他之所以约被害人并制造抢劫、强奸假象,就是为了转移侦查视线。

西部人文论丛:快速侦破刑事案件的有效途径

正确分析犯罪动机是快速侦破刑事案件的有效途径

李有良

(西安工业学院 人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 要:认真进行犯罪动机的分析、研究,找出刑事犯罪嫌疑人犯罪诸阶段的外在表现形态的心理来源——犯罪动机,充分利用犯罪动机分析的方法,从而快速、准确地确定侦查方向,划定侦查范围,侦破刑事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提高破案率,有力打击刑事犯罪。

关键词:犯罪动机 刑事侦查

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态势却成为人民群众不满政府部门工作的现象之一而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据2004年6月18日《光明日报》消息:“公安部的统计数字显示:去年全国共立刑事案件439万起,破案184万起,破案率仅为41.9%,有超过一半的刑事案件没能破获。公安部负责人表示,这还不算立案不实因素,如果如实立案,估计全国目前刑事案件破案率可能在30%左右。”从以上破案率就可以看出侦查机关承受的巨大压力,而恶性刑事案件的高发,尤其是对严重暴力性案件的久侦不破,更是向刑事案件的侦查机关提出了挑战。

怎样才能快速地侦破刑事案件?在刑侦实践的诸多技术措施、战术中,充分运用动机分析的方法,可对刑事侦查业务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www.xing528.com)

按照犯罪心理学的观点,犯罪动机是推动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是犯罪主体为达到某种犯罪目的的内在驱动力。犯罪动机构成于犯罪主体某种不合理的需要和不良的心理因素,由这二个部分相互作用、影响、转化。任何故意犯罪都是犯罪主体在其犯罪动机驱使下而发生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而犯罪目的则是犯罪主体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状态。犯罪动机、犯罪目的都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之中。而故意犯罪则是我国立法打击的重点,虽然我国法律规定,只有在特别规定的情况下,犯罪目的和动机才是犯罪构成的要件。然而,在刑事侦查活动中,由于侦查主体始终要围绕着以下二个问题来进行工作:“他(她)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她)是谁?”,要想解决这二个问题,就要深刻的剖析犯罪主体的内心世界,这里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则要围绕着犯罪主体的犯罪动机来进行。而犯罪动机的特征则更能说明其之所以如此受到犯罪侦查界的重视。

按照心理学理论,动机具有引发功能。人的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是由一定动机所引起。犯罪动机则是犯罪主体实施犯罪的动因,它是一种具有违法犯罪特性的动能现象。其次,犯罪动机具有指向功能,它会对犯罪行为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引导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朝着某种特定方向,预定的目标进行。比如,同样是非法剥夺公民生命权的杀人行为,那么仇杀和激情杀人,其因动机的不同,而会使受害人被杀害的凶残程度有显著的区别。第三,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能起到强化的作用,它会维持、强化行为的发展。在刑事侦查实践中,偶发性的犯罪和系列犯罪相比较,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系列性犯罪的动机研究,可以使侦查主体首先得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他(她)为什么这样?围绕着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以在侦查活动中,能较准确地推理出刑事案件的性质来。例如在侦破一起某厂财务处工资被盗案过程中,由于犯罪时间可以确定在发放工资的当天晚上,由于先一天下午仅给少部分人发放了工资,由于下班,就将剩余的工资锁在了出纳办公桌中,按照规定,厂里是当天上午从银行取回工资,发到下午就可结束,但是由于银行原因,只好改在下午发放工资。由于作案的时间区间判断准确,一部分同志认为就是内盗,而另一部分人意见则是依现场勘查而得出的盗窃顺序或者叫盗窃目标不明确而持外盗的观点。因为从盗窃过程来看,第一个被撬的不是出纳的桌子,如果是内盗,那么怎么会这样呢?那么这一犯罪过程的动机为何呢?后来经调查,发现当天下午出纳发工资是在别人桌子上进行的,而这个桌子就是第一个被撬的桌子,所以意见一致到应是既熟悉发工资时间,却不明白出纳办公桌真正位置的人才会如此行为,那么先一天来财务室的人就应该是侦查工作的正确范围了,应是内盗无疑。由于准确地分析出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此案得以及时侦破。

在侦查实践中,侦查主体还可以利用动机分析来快速解决谁是犯罪嫌疑人的问题。即,他是谁?因为犯罪行为就是犯罪动机的外在表现,虽然要利用一定的侦查技术去去伪存真,找出真正的动机来。

在侦查一起杀人案件过程中,现场反映出死者是一女青年,被人用砖头砸死在国道田野中的机井房内,经过现场勘查和尸体解剖,发现死者衣着时髦但无随身财物,身份不明却怀有身孕,而且死前曾发生过性行为,现场周围足迹并没有受害人被劫持进入机井房内的痕迹,死者在机井房内并无反抗现象。是犯罪嫌疑人怕罪行败露,抢劫强奸后杀死受害人?还是另有隐情?是因为怕奸情败露而对自己的“情人”下此毒手?结合现场情况,初步排除陌生人作案的可能性,而只有怕奸情败露的“他”,才能有条件如此作案。经过艰苦的尸源辨认和外围调查工作,案件的真凶被锁定到一位事业有成的有妇之夫身上。而他之所以约被害人并制造抢劫、强奸假象,就是为了转移侦查视线。

刑事侦查的最终目的是准确解决“他(她)是谁?”的问题,而要达到终极目的的必经之路则需解决“他(她)为什么这么做?”。这样通过对犯罪动机的深层次分析,可以刻画出犯罪嫌疑人的性格、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行为方式和习惯等等特征来。尤其是对系列犯罪的侦查更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来进行形象合成。从而解决了“他(她)为什么这么做?”和“他(她)是谁?”的问题。也会在具体实践中减少诸如全城大清查、全市统一行动的人海战法,从而缓解警力不足的矛盾。尤其是对系列犯罪的侦查更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来进行形象合成,有力地提高破案率,维护好社会治安。

综上所述,正确地将犯罪动机分析应用于刑事侦查实践中,能够快速地对发生的刑事犯罪案件进行范围划定和方向确定,从而快速地侦破刑事案件,尤其是在侦破有些疑案、难案、积案时作用显著,有效提高刑事案件破案率,这对预防、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将会起到深远的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