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天生理状况
一般情况,刚出生的婴儿体重在2.5〜4公斤之间,身长约46〜52厘米,头围34厘米左右,胸围要比头围小1〜2厘米。
体重
婴儿出生体重若在2.5公斤以上,则为正常新生儿;体重不足2.5公斤,称为“未成熟儿”,对“未成熟儿”必须采取特殊护理措施。
头部
健康婴儿的鲜明标志是皮肤鲜嫩,呈粉红色,出现大声啼哭。刚出生婴儿有时啼哭,但常常处于酣睡状态。头部比例相对较大。有时肿起呈椭圆形的一个包(产瘤)。这是由于胎儿的头部在产道受压迫引起的。头胎婴儿或年龄大的产妇生的婴儿,其产瘤更为明显,日后可以自然地长好。所以要特别注意枕头和囟门。囟门呈菱形,大小约2X2厘米,较软,有跳动感,要防止被尖硬的东西碰撞。
脸部
脸部好像有些浮肿,这属正常现象。特别是眼睑发肿的较多,且有眼屎。婴儿鼻梁塌陷,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增高。
胸部
胸廓呈桶状,呼吸浅快,有时不规则,每分钟约40〜50次,观察呼吸应看腹部的起伏。
脐带
脐带在离肚脐1〜2厘米处被结扎,如果拿掉纱布,会看见脐带变黑且气味难闻。
生殖器
男孩的阴囊稍肿,睾丸下降,浮肿会自然消退。女孩的小阴唇比大阴唇要大,好像突出来,也会自然长好。
姿势
婴儿的姿势和胎儿期大致相同。头先出生的婴儿,头部前屈,下巴与前胸相挨,后背呈圆形,握着的拳头向内,腰和膝都弯曲着,脚也向着内里弯曲,能看到脚掌。
儿斑
新生儿的骶骨部、臀部常常可见蓝绿色的色素斑,称为“儿斑”,随着年龄增长,色素斑将逐渐消退。
大小便
婴儿多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排出第一次大便和小便,粪便呈暗绿色或黑色黏稠块(叫胎便)。也有的健康婴儿是在48小时后才排尿的。有时尿布上会留有砖红色沉淀物,这是尿酸盐的结晶,不必担心。
刚刚分娩的婴儿显得热气腾腾,出生后体温逐渐下降,比在母体时降1°C〜2°C,因此要十分注意保暖。生后8小时体温应保持在36.8C〜37.2C左右,呼吸每分钟34〜35次,脉搏120〜130次。
这时,即使很热,婴儿也不出汗,也不流口水,因为内分泌腺还不发达,眼睛看不见东西,耳朵能听到声音。
出生第一天的婴儿24小时内沉睡少动,偶有啼哭,感觉不是非常灵敏,还不如在母腹那么活跃。
2.第1周生理状况
出生第1周的婴儿正处于朦朦胧胧时期,吃饱就睡,能睁开眼睛,但几乎什么也看不见,较大的声响能引起惊跳。出现一系列的反应,正是婴儿变成“人”的鲜明特点。
出现黄疸
多半婴儿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及巩膜(眼白)发黄的现象,但孩子吃奶和大小便均正常,精神也很好,这就是生理性黄疸,不用治疗。一般情况下,黄疸第7天消退,第10天退尽;也有在两三天内黄疸即可消退的婴儿。如果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之内),或迟迟不退,或者黄疸退后又复现并加深,同时伴有精神不振、不愿吃奶等现象,则属病理性黄疸,需请医生诊治。
脐带脱落
脐带在4〜7天脱落,脱落后可见肉牙组织,不用处理。如果流水可撒些松花粉。
乳房肿大
生后4〜7天,无论男婴、女婴,都可能出现乳房肿大,甚至有乳汁分泌现象,一般2〜3周会自然消退,千万不可用手去挤,以免发炎。另外,有的女婴会从阴道里流出类似牛奶或夹杂血液的液体,这是受母体雌性激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也会自然痊愈。
体温不稳
有些婴儿出生后1周,全身开始脱一层皮,不用管它。有少数新生儿在生后3〜5天内会出现发烧,体温在38C左右,持续2〜3个小时,一般认为是水分不足,可喂点温开水。新生儿体温不稳定,室温过高,尤其是夏天,易使体温高达38C以上,这时应多喂些开水以防婴儿脱水,室温过低时应注意保暖。
体重减轻
新生儿生后3〜4天,因吃喝少,可能会出现体重暂时下降的现象,只要在10天内恢复就属正常现象。
口腔加厚
新生儿两颊有厚厚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这有利吸吮吃奶。上腭或牙龈边可见小白点,俗称“马牙”,不会影响吃奶,2〜3个月后自然消失,千万不能用针去挑或用布去擦,以防感染。
及时喂奶
现在一般主张饿了即喂。有的婴儿一天要吃7〜8次,甚至更多;有的则只吃5〜6次。有的婴儿吃得快,10分钟就能吃饱;有的婴儿则吃吃停停,吃几口就想睡,弄醒后就再吃几口,吃一次要20多分钟。这些都是正常的。
排大小便
胎便应在3天内排尽,如果出生48小时后仍无胎便排出,则应找医生检查。排便的次数及大便的颜色因婴儿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喂母乳的婴儿,大便为金黄色糊膏状,每天3〜5次,也有仅1次或多达6〜7次的。喂牛奶的婴儿,大便较硬,呈浅黄色,有时其中还夹有白色的“奶瓣”。有的婴儿大便呈绿色并混有白色疙瘩和夹杂黏液;还有的婴儿排出的大便颜色发白,但只要婴儿能正常生长,就不必太介意大便的颜色和形状。
小便的次数很多,有的婴儿能间隔一定的时间按固定的次数排小便,有的则毫无规律。
3.满月儿生理状况
婴儿从出生到满月为止称新生儿期,这是婴儿脱离母体成为生命个体的重大转折时期。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独立”生存,婴儿身体内部还要不断地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以第一周的变化最大。
首先就是要自己进行呼吸,自己摄取营养,此时婴儿的心脏构造和循环状态与在母体内时不同,并继续发生变化。这一阶段的婴儿,即使是在安静地睡觉,身体内部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
婴儿的标准(www.xing528.com)
健康婴儿的哭声响亮、有力,手脚活动自如,吸奶力气大,睡得好,皮肤红润,显得圆乎乎。从外表看,没有畸形,而且身长和体重的增长情况与标准相近。
婴儿的体重
刚生下不久的婴儿就会出现生理性体重减轻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喝足奶、排了便、皮肤上有非汗性蒸发等原因造成的。通常在出生后第三四天时体重最低,到第7〜10天时体重可恢复到出生时水平。这种体重减轻称为生理性体重减轻,这以后,体重就只增不减了。
一直到满月,婴儿的体重增长非常快,平均每天增长30克左右。满月时,如果体重比出生时增加1公斤以上,则表明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每天平均增长不足20克,则说明母乳不足或吃奶粉太少。
婴儿的身长
身长不像体重那样差别悬殊,平均是50厘米,这只不过是一个平均值,具体到每一个婴儿身上会有差异的。
在家里量身长时,可利用床与床头挡板。具体方法是:将孩子平放床上,使孩子头顶着床头挡板,将孩子双膝抓住,使其两腿伸直,然后在脚后跟顶上一本书(其他东西也可以),再量一下挡板和书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孩子的准确身长了。
满月男婴平均身长为56.6厘米,女婴平均身长为55.6厘米。
婴儿的头部
婴儿的头都很大,刚出生时头部占整个身长的1/4,而成人的头约为整个身长的1/6或1/7,因此,婴儿的头显得特别大,看起来与整个身体很不成比例。
在刚生下的婴儿中,有的头上会有产瘤,那是由于分娩时通过狭窄的产道受压形成的软瘤。一般三四天后就会自行消失。有的婴儿还会有头颅血肿,这是由于头骨与骨膜之间充血而产生的瘤,摸上去和产瘤相似,软绵绵的。头颅血肿不会马上消失,一般要过一二个月后才会消失,可不必理会它。
刚出世时的孩子头形不一定是圆的,有的椭圆形好像一个鹅蛋,有的左右不对称,有的显得高高低低。凡属这类情况均不必担心,也不需求医,会自然好起来的。虽然有特殊枕头可帮助矫正,但使用这种枕头反而会妨碍呼吸,许多专家并不主张使用。偏头主要为单侧下陷,这是由于孩子在胎里时所处位置所致。平常睡觉时,可哄着孩子往相反方面侧着睡,或让孩子向有光的方向睡,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就这样轮换着方向睡,自然会好起来的。
婴儿的囟门
头上有前囟门和后囟门。前囟门是在前头骨和左右头盖骨之间形成的菱形无骨空档,后囟门是在脑袋后面呈三角形的无骨空档。用手轻按,两处感觉都是软绵绵的。前囟门一般需1年至1年半方能完全闭合,后囟门则闭合得较快,通常只需两三个月。如果后囟门一直未能闭合,而且头围比平均值大3〜5厘米以上,则可能是大头症(脑积水)。相反,如果闭合太早,头围较小,则可能为小头症,脑发育问题。遇到以上情况,应引起注意。
婴儿的胸围
婴儿的头围一般在31〜35厘米左右,胸围比头围少1厘米左右。出生6个月前后,头围和胸围大致相同,一过周岁,胸围就会超过头围。通过头围与胸围的对比,可以直观地看出孩子是否有小头症或脑积水现象,有异常现象,就应去医院儿科检查。
婴儿的呼吸
刚出生的婴儿不是每一个都呼吸很好,有的有时呼吸很不规律,一会快,一会慢,有时还稍微停顿一下。只要呼吸停顿时间不长,嘴唇不发紫,则大可不必担心。即使是健康的婴儿也打嗝、打喷嚏、呼吸急促、轻微咳嗽,有时会有呕吐,这些现象在3个月内都是正常的,只要孩子情绪正常,则不必为此担心。
婴儿的脉搏
新生儿的脉搏跟呼吸一样也没规律,刚哭完和刚吃完奶,或发生呼吸障碍,脉搏数会增高些,因此测量婴儿的脉搏和呼吸,都应选在婴儿安静时,这种时候,一般应每分钟120次左右。
婴儿的体温
测量体温的时间要选在婴儿安静时,将体温计塞于孩子腋下一分钟即可量出。婴儿体温要比成人稍高些,以37.5C以下较为正常。新生儿要用衣服、被子、室温等帮助调节体温,特别是夏天和冬天最热最冷的时候。
婴儿的肤色
新生儿皮肤的颜色本来应泛红,但一般在出生后三四天起,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这时的肤色稍带黄色。1周前后为黄疸高峰期,大约2周后自行消失。有的黄疸会持续2周以上,如医生认为无关紧要时,这种黄疸多为生理的迁延性黄疸。属于这种情况,孩子应吃奶正常,情绪正常、愉快,不发烧,大便的颜色也是黄的。如果黄疸持续1个月以上,孩子有情绪不佳、拒奶、发烧等症状时,则可能是患了肝炎。如果孩子的大便呈白粉笔色,则孩子可能患上胆管闭塞症了。遇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诊治。另外,婴儿身上的青痣(俗称蒙古斑)和红痣,一般都会自行消失。
婴儿大小便
在满月以前,用母乳喂养的孩子通常大便较多,而且很软。有时大便会出现黏液,有时还可能拉绿色大便,只要孩子吃奶正常,体温不超过37.5C,则都是正常的,大便的次数一般一天三四次左右。人工喂养的婴儿大便稍干,次数也少些。小便一天10次左右,要勤换尿布。
婴儿的睡眠
婴儿的第一个月即新生儿期,一般一天睡15〜20小时,但不是一概而论,睡眠的长短有个体差异。睡眠对婴儿很重要,要充分注意室温和寝具,创造一个快乐舒适的睡眠环境。
婴儿的感觉
视觉
婴儿出生时对光就有反应,眼球无目的地运动。出生两周后对距离50厘米左右的灯光,眼球可追随运动。
听觉
刚出生的婴儿耳鼓腔内还充满着黏性流体,妨碍了声音的传导。随着流体的吸收及中耳腔内空气的充满,婴儿听觉的灵敏性逐渐增强。
嗅觉
新生儿的嗅觉比较发达,刺激性强的气味会使他皱鼻。新生儿还能辨别出妈妈身上的气味。
味觉
新生儿一周后能辨别出甜、苦、咸、酸等味道。如果吃惯了母乳再换牛奶会拒食;如果喝惯了加果汁或白糖的水,再喂他白开水,他会不喝。此时婴儿的味觉最喜欢甜食,最厌苦的辣的,其次是酸的食物,因此最喜欢喝糖水。而吃到苦的药时,就一点点往外吐。
新生儿的触觉很灵敏。轻轻触动他的口唇部便会出现吮吸动作,并转动头部;触其手心,小手会立即紧紧握住。总之,触觉从新生儿期开始健全。
温度觉
新生儿对温度比较敏感,食乳和洗澡时的水温过冷或过热,或者湿尿布都会使他哭闹不安或表示反感。
痛觉
新生儿的痛觉较弱,尤其是早产儿痛觉比较迟钝。
总之,新生儿时期婴儿的大多数感觉是较灵敏的,但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要特别注意多加保护,所以适当地给新生儿期婴儿的感觉器官以适当的刺激,可以促进孩子神经系统的更好发育。
新生儿具有许多特殊的生理现象,这一阶段处于非常特别时期,一定要特别精心护理。
4.心理发育特点
哭对于婴儿既是一种生理需要,也是情感和愿望的表达形式。哭是一种深呼吸运动,可以使刚出生后不久的婴儿的肺逐渐地全部膨胀开来。增大肺活量,促进新陈代谢;哭又是一种全身的强烈运动,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婴儿有什么要求和不适也用哭来表示,如醒来想要投入母亲怀抱亲近;饥饿、口渴、过冷过热或尿布湿了;蚊虫叮咬、皮肤发痒等情况都会出现啼哭。母亲接触婴儿多了,从婴儿的哭声中就能知道婴儿哭声里的要求,等到婴儿的要求得到满足或不适消除后,也就停止啼哭了。
另外,哭声也是婴儿身体有病的一种信号,有病的哭声与无病的哭声是不相同的。阵发性啼哭往往是肠胃道疾病所致的阵发性腹痛的信号,如腹泻、肠胀气、肠套叠等疾病;持续性啼哭不停多半是发热、头痛或其他病痛引起的;高声尖叫样的啼哭大都与脑部疾病有关;而低声呻吟样的啼哭是疾病严重的信号,切记不可忽视。当然婴儿有病时除了哭声不同外,还有其他表现形式,例如不好好吃奶、发热、呕吐、腹泻,黄疸等。婴儿的哭声是向亲人发出的语言信号,经验丰富的儿科大夫非常重视婴儿的哭声,因为婴儿的哭声是诊治疾病的一个重要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