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势歌》中说:“变转虚实须留意”。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首先是强调虚实要清楚,别的拳种虽然也讲虚实,但都不像太极拳这样地要求严格。
所谓“实”,是指身体的某个部位上显出、寄寓着“实体之物”。所谓“虚”,是指身体上某些部位上没有寄寓或隐含着“实体之物”。在一举一动之中,意念所在的部位为实,所要应用的部位为实。除此一处之外,其余者都是虚。(多指上身而言)。在进退的活动之中,支撑体重(重心所在)的腿和脚为实,另一只虚着地的(毫不负担体重)脚和腿为虚。
就意念的变化来讲,“实为意之显”,而“实”不是有力和用劲。“虚为意之隐”,而不是无所谓地放弃阵地,随随便便地不予理睬。所以虚实之间是相应的、相对的、随时皆可互相转化的。根据阴阳变化的原理,虚实也是逐渐,顺序地转变。
再用“搂膝拗步”的“右掌前按”为例:
重心在右腿,为实;左脚在前偏左方,脚跟虚着地,为虚。右手腕在右耳旁与耳尖平,为虚;左掌心在左脚尖上方,为实。按掌的动作一开始,意念在右手四指指尖上领动,此一点为实。随着右掌徐徐前进,逐渐到达指定的位置,意念也由四指指尖扩展到中指、二指下达于掌心,逐渐地变为全实。同时,左脚渐渐落平,重心随之向左腿徐徐前移,重心逐渐由右腿往左腿过渡,最后完全到达左腿之后,左腿变为全实。在此前进的过程中,右腿则由承担重心的全实,逐渐地转变为不负担重心的全虚。在右手引领重心前进过程的同时,左臂由肩部放松,左掌心朝下,自然地松垂于左胯之外,为全虚。此定式:左腿屈膝而立,承担全部体重、身体的“重力线”(重心垂直线)落于左脚中心。这腿从上到下是支持身体各部位的“顶梁柱”,全部为“实”。右腿往后舒伸,右脚虚着地,全腿的肌肉、关节完全放松,为“虚”。右掌掌心显示着意念的存在为“实”,左手和全身皆为“虚”。(www.xing528.com)
接续的下一动:右掌往前下按,手指达到左膝之前距离一小腿之长的地方,上身随之向前倾,意在掌心,为实。左臂屈肘,手腕上提与肩平,为虚。再由右腕上升与耳尖平,意念由右掌心过渡到此处,抬头、立腰背,右膝松屈收回右脚再往前偏右迈出,脚跟虚着地,此时,是左腿与左腕为实,余者为虚。
再继续往下动的“左掌前按”,则是左右肢体替换前进。左掌与右腿逐渐由虚变转为“实”,余者则变为虚。
在推手时,虚实变化是随机而变,随势而异,难以定语而叙。只能在原则上笼统地说:我身与对方接触之处为“实”,在对方向此处来力的刹那间,我即变为“虚”。此处还是虚以应付(术语谓“吃着他”),化其着力之点而拿起对方。再顺着他力去的方向,补以我意,此处即为“实”,进行放、打。若对方如能松开将此处变为“虚”,我亦将此处即刻变“虚”而“随曲就伸”。如此这般就总结出:“走、化、拿”为“虚”。“黏、打、放”为实。但千万还要记住,“黏即是走,走即是黏”的教导,亦即是“虚即实,实亦虚”。虚实叵测,变化无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