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太极拳至理臻法:翁福麒,我们的太极拳老师

太极拳至理臻法:翁福麒,我们的太极拳老师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只有少数的武术、太极拳喜好者,绝大多数只是听说而未见真顔之人。来到学校后听说一位离休老干部、太极拳名家翁老师在学校内义务传授太极拳,我们只听说过“太极拳好,”而没有亲身尝试过。让我们了解练太极拳还比从事其他体育活动有更多的优点,从而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学拳的兴趣。在我们初步学会了基本动作后,又进一步深入地讲解规范的拳势动作,让我们步步走进太极拳御苑。

太极拳至理臻法:翁福麒,我们的太极拳老师

(代 序)

我们是从1991-2003级在北京中医大学就读的学生。当时只有少数的武术太极拳喜好者,绝大多数只是听说而未见真顔之人。来到学校后听说一位离休老干部、太极拳名家翁老师在学校内义务传授太极拳,我们只听说过“太极拳好,”而没有亲身尝试过。大多数人都是抱着好奇心来的,反正也不像学其他课目,还不交学费呢!那就试试看吧!

翁老师语重心长地讲,太极拳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宝贵的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一样占有先驱、独特的优势,应该努力向世界人民推广,以造福人类。让我们了解练太极拳还比从事其他体育活动有更多的优点,从而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学拳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听、学、练以后,尝到了真正的甜头,也就更增强了信心和决心。翁老师在教拳时认真地讲解,反复多次地示范。先让大家明白了,才让我们学着,仿照着去练。在我们练的时候,他又手把手地从头上到脚下,从前到后就身体各部位出现的差误及时给予纠正。我们看到老师在天热时汗流浃背,湿透了衣服;天冷时两手冻得通红,每当触到我们肌肤时,都叫人打个寒战。在我们初步学会了基本动作后,又进一步深入地讲解规范的拳势动作,让我们步步走进太极拳御苑。

翁老师在讲每一个具体功法时,从手的某处率先领动,向何处去,途经何处,目的地在何处,达到目标时在手的哪一个部位显现,身躯又如何落实(这些肢体动作都是在大脑中枢紧密控制和指挥下完成的),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且还将为什么要这样做?身体各部位的互相结合,身体运动时的力学原理,拳势所做的开合涉及周身关节的变转,影响到膈肌的升降和内脏的活动以及阴阳变化之理都解说得极其详细和透彻。譬如,在做“搂膝拗步”的右手进掌,右腿承重成正步坐式时,左脚在斜前处脚跟虚着地。意念在右腕中间与耳尖平,手背、手指放松。此时,右四(环、无名)指尖所指正是前进的方向。所以应由四指尖引领往左脚的上方前进。当右手到达左脚上方时,左脚逐渐轻轻落平而不承担体重。这就是阴阳变化转换的契机。右手继续不停地往左脚尖落平的前方进展时,意念则由四(环)指尖过渡到中指尖,再到二(食)指尖。由二指尖往下则到达掌心。同时,左膝放松往前移到脚尖上方,重心也由后腿逐步过渡到左腿,直到完全承重,屈膝松腿,尾闾对正前脚跟,身体正直站立,头顶悬起,两眼平视。此时鼻尖、膝尖、脚尖垂直对正,达到头顶心、重心、承重的脚心都在身体的中轴线上。右掌心微内凹朝向正前方,五指分开,虎口朝上,大(拇)指尖与二指二节成水平状,并向后对准鼻尖。全臂舒伸,肘尖垂地,肩关节往前下松开,两肋舒松,膈肌下沉,腹部充实。旁观者从前后,左右各处观看,全身都是端端正正,舒舒展展耸立于大地之上。仅此一动就是这般地标准到位。如此可见整趟的拳势动作的精雕细琢了。这种教拳的讲法真是从来没有见到和听到的。让我们先在心中明白、理解。若是真能做到这种程度,对身心、内外的锻炼都有很大帮助,其后我们还真有人慢慢地迈上了这层高台。经过太极拳的锻炼,还真让我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缓解了过去不断发生的小病、小痛和一些慢性病,提高了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在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人生大道。翁老师在教拳时还经常讲前辈们在武学方面的业绩和佳话轶事,讲得最多的是他的老师——我们的杨师爷的事迹,听老师讲,师爷对拳术一生的执着追求,治拳严谨。他在年轻时跟哪一位师父学任何拳种都非常认真刻苦,细心钻研,对拳术中的每一动作,每一姿势都高标准,高要求地学、练和体会。遇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问到底。那些老师父们碰在一起聊天时就说:“杨三(师爷行三)这个徒弟真不好教,不把他教得明明白白,他就没完没了刨根问底!”可是他确实听从教导,忠诚老实,认真刻苦地向师父们学练。

师说:师爷在进入太极拳之门后,更是加倍努力学习,勤奋苦练、废寝忘食。他经常到城外清静的地方去练拳,天不亮就出德胜门到土城一带,走在路上边走边练还加上不断地琢磨。一步一个“搂膝拗步”地走到练拳处(1920年以前那里非常僻静,除庄稼人外很少有其他人来往)。

过去人们常说:“穷文富武”。师爷却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从武教拳的。那时的社会光靠教拳的收入很难维持生活,40多岁才有了第一个儿子。你们都猜不到老俩口是怎么喂养孩子的!他们是把黄豆泡好,榨烂了,挤出浆来煮开喂孩子吃。连买现成的豆浆都舍不得。就这样安心闭门练拳,细悟理法,而不去交结官宦、富豪、恶霸攫取不义之财。老人家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攀登太极拳顶峰的。有付出才有收获,付出越大,收获越多。所以这趟拳才能逐步完美完善、更高超、更合理地形成。翁老师说:“我在你们师爷耐心教导下,才学得点皮毛,以自己粗浅的理解转手传给你们。”

正如学生王邦博所言“这趟太极拳是通过老先生一生刻苦的修炼,倾毕生心血在拳理上精心研悟的结果,结合人体功能改进了拳势结构,动作方法,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合理,易于传播,受教者数以万计。杨师爷对前辈的这一文化遗产很好地继承、发展并传播于世,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历史责任”。

王邦博还说“从我老师的身上,我深深地体会到杨师爷诸多的良好品德和高尚精神,在他的众多弟子中永存,他的心血没有白费,我的老师是师爷的晚年弟子,是师爷这套太极拳成熟定势的学习者,并尽了弟子之力,帮助师爷记录下拳式动作,拳理拳法,编写出版太极拳系列图书,言传身教,几十年如一日地传播太极拳。从我认识老师到现在,他坚持不懈地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义务教拳,风雪无阻,尽管他患有腰椎病,1993年入冬后病情加重,我们十来个人送老师走时,他连自行车都骑不了,学生们心里都很难过,也非常感动。1994年春开学后他就住进了中医研究院骨伤所治疗。他病情稍有好转时,就让我们到医院听他讲解太极拳的道理”。

“翁老师出院后骑不了车,改乘公交车,要换两三次车才能到学校。有时公交车误点,他怕影响上课,就花十几元乘出租车赶来”。(www.xing528.com)

“听老师讲,师爷于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山公园和阙左门外教拳长达25载(师爷早在20来岁就开始教拳了)。直至80多岁仍亲自领练和指导。可见,前辈们能达到如此高的武学境界、武德修养,不仅因为他们有勤学苦练的精神,更有对武学的热爱和全身心的投入。世上之事皆是如此,无论习拳,做学问,还是工作,如具有这种精神,一定能取得丰硕成果,领悟其中真谛。对于我们这些中医学子,这一点尤具重要意义。前辈的品德,也给了我们深深的教育”。

学生张晗睿说“我于1998年以657分的高考成绩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这是一个可以进入全国任何一所大学的成绩,我选择了这里,就是为了一个学习中医和传统文化的理想。7年的时光已过,回顾几年来的所学所得,能够和老师学习太极拳是我最大收获之一。这趟太极拳不仅使我有了好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更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我会把它作为我一生追求的事业,不断地练习、领会,并尽我最大的努力将它发扬光大”。

“翁老师反复地给我们讲前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淡泊名利,敬业好德的事迹,鼓舞我们年轻人的意志和上进的决心”。

学生周晖说“我自幼喜好武术,先后接触了多种拳法,但苦于无名师指点,都只能是浅尝辄止,临渊慕渔而矣。直到1996年秋天我在天津南开大学学完基础课后,来到本校才遇到翁老师。当我得知翁老师是免费教拳时,很是吃惊,因为当时在学校里还有几位教其他拳术的老师,都是收费的,而且价格不菲。更令我吃惊的是当我第一次到老师家的时候,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生练武且在太极拳界有较高声望的老拳师和辛勤工作40多年的离休老干部竟然是家徒四壁,生活俭朴。当时的师母瘫痪在床,不能自理,仅靠他一人服侍。可想而知,困难到何种地步。但老师却坚持义务教拳,而且多年来风雨无阻,从不误课。这使我深深地意识到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从而坚定了我追随他学习的决心。在以后的5年里,老师先后系统地教授了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推手和纯阳剑等拳械。在学习中老师非常重视以德育人,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并身体力行。老师不仅重视拳术动作的实练,更重视太极拳理论的学习和探讨。1998年举办了太极拳高级理法研究班,使我们对太极拳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老师自1956年追随师爷杨禹廷学习太极拳,50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到太极拳的研究和普及推广,尤其在太极拳理法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多年来老师广泛收集各种学术资料,对太极拳理法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反复探索,并付诸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

在翁老师的老伴瘫痪的8年中,为了不耽误每一次的来校授课,我们同学自动地组织一两个人到家中照看师母,好让老师安心教拳。直到师母垂危之时。老师也没影响给我们上课。以后老师搬到远郊区通州,来校的单程就是50多里,要用2个多小时。晚上,讲完课,乘坐末班车10点多钟才到家。

翁老师就是这样的诚心、专心、细心、耐心教导我们,而且对我们同学更是关心和爱护。虽然他的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不论是哪位同学经济上有困难,他都给予财物上的帮助。听说有个同学生病住院或准备考研究生时,他就及时热情地给予加强营养的补助费。每到节假日我们到他家中欢聚。他亲自下厨给我们做些可口的饭菜。他做的米饭和素馅饺子至今口中还留有美味!尤其最近三四年有了新师母,她老人家更是盛情招待,做出的丰富饭菜让我们大饱口福。这让我们就像回到了自己家中和父母亲亲热热地团聚在一起,享受亲人间的温暖。

坚持向翁老师学太极拳的诸同学

2011年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