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寻找自我的灵性之旅-《千年之书》

寻找自我的灵性之旅-《千年之书》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后世评价《吉姆》是英国小说家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最后一部以印度为题材的作品,被批评家公认为是吉卜林最出色的长篇小说,吉卜林在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也就是因为《吉姆》的成功。年幼的吉姆成长于贫穷大街,生存伎俩无一不精,街坊称之为“世界之友”。这奇怪的一老一少、一黄一白结伴而行,在广阔无边的印度找寻自己的召唤——在无限大的世界中开始了一次幸福而又无边无际的冒险旅行。吉姆也有他自己的看法。

寻找自我的灵性之旅-《千年之书》

后世评价

《吉姆》是英国小说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最后一部以印度为题材的作品,被批评家公认为是吉卜林最出色的长篇小说,吉卜林在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也就是因为《吉姆》的成功。

作家风采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年-1936年),英国小说家。1865年12月30日,吉卜林出生于印度孟买父亲是艺术学校的校长、艺术家、巴基斯坦拉合尔博物馆馆长,对吉卜林后来的写作影响很大。吉卜林6岁时,父母将他和妹妹送回英国,希望他们能健康成长,并接受优良的教育。可是,两个孩子在寄养所里,周围素不相识的人们很快便开始虐待年少的男孩。后来他把那里的可憎生活写进了《黑羊咩咩》。吉卜林17岁时重返印度,在一家地方报纸当记者并开始发表作品。他在印度期间出版了《歌曲类纂》、《山中的平凡故事》和另外几个短篇小说。1889年回到英国,次年发表小说《消失的光芒》。他在1890年至1920年间,声望到达顶峰,所出版的三部杰作,全都以印度为背景。1892年他与一美国姑娘凯若琳·巴莱斯蒂结婚后移居美国,发表了《林莽之书》和《林莽之书续集》等。1896年回到英国,不久出版了《勇敢的船长们》、《斯托基公司》,并开始写作在美期间就已构思好的《故事集》。吉卜林一生出版过8部诗集,4部长篇小说,21部短篇小说和故事集以及大量的散文杂感随笔游记、回忆录等,还为孩子们写下了《山精灵普克》和《报酬与仙女》以及一本儿童读本《英国史》。他的儿童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1907年,他因“观察的能力、新颖的想象、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6年1月18日,吉卜林逝世,骨灰葬于西敏寺大教堂的“诗人之角”。

背景链接(www.xing528.com)

天有不测风云,1899年,吉卜林心爱的长女约瑟芬夭折。不久布尔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使吉卜林十分痛苦,并更加坚信军事的作用以及全帝国“白人的负担”。出于双重悲伤,他完成了《吉姆》。小说所反映的信念是吉卜林其他作品中所没有的,其中还真实地反映了吉卜林年轻时代的印度。

简介赏析

吉姆的父亲是爱尔兰小牛团队的旗手,流落到东方殖民地,在他三岁时抽鸦片死去,把孩子留给一个欧亚混血的穷女人。年幼的吉姆成长于贫穷大街,生存伎俩无一不精,街坊称之为“世界之友”。有一天,他意外结识了一名来自北方雪山的西藏年老喇嘛,喇嘛奇特的装扮和玄妙的言词深深吸引了他,他莫名其妙地成为喇嘛的徒弟。这位道行崇高的肃仁寺住持德秀喇嘛有个夙愿,他打算走遍印度,寻找一条传说中的河,一条可涤尽人世罪恶的河,相传是释迦牟尼还身为王子时射出一箭所涌现出来的河。这奇怪的一老一少、一黄一白结伴而行,在广阔无边的印度找寻自己的召唤——在无限大的世界中开始了一次幸福而又无边无际的冒险旅行

精彩浏览

如果那女人将吉姆连同那些证书送到当地那座魔屋里,他当然会被转送到省共济会,然后送往山区里的共济会孤儿院;可是她不相信她听说的那种魔法。吉姆也有他自己的看法。当他长到一般的孩子都会鲁莽从事的年龄时,他学会了怎样避开传教士和那些神情严肃的白人,他们总要问他是什么人,都干些什么事。毕竟吉姆还未成就什么大事。确实,他对筑有城墙的奇妙的拉合尔市了如指掌,从德里门到城外的护城河;他同那些生活古怪得连哈伦王都梦想不到的人亲密无间;他自己的生活放荡不羁,如天方夜谭里描述的一般,可是那些传教士和慈善社团的文书先生们却看不出这种生活的美妙。市井街头给他起了个诨名,叫他“人尽可友”;他手脚灵活又不引人注意,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替那些油头粉面的时髦青年在鳞次栉比的屋顶上办事。当然是些不可告人的事,——对此他心里有数,因为从他会说话起,他就一直在见识人间的种种罪恶,——可是他喜欢的是办起事来的那股刺激劲——蹑手蹑脚、偷偷摸摸地钻过漆黑的沟渠小巷,再贴着水管往上爬,窥视屋顶平台上的那些娘们,窃听她们嘁嘁喳喳的闲谈,然后在夜色掩护下玩命地从一个屋顶蹿到另一个屋顶。(节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