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评价
《俳谐集》被日本近代文学家推崇为俳谐的典范,松尾芭蕉丰富多彩的俳句创作,构成了日本俳句史上的黄金时代,因而被尊称为“俳圣”。
作家风采
松尾芭蕉(1644年-1694年),日本江户时代的俳谐诗人。出生在日本三重县的伊贺国,本名松尾藤七郎,通称忠右卫门,别号桃青、泊船堂、钧月庵、风罗坊等。13岁时,父亲去世,被送往当时伊贺地区位居第二的藤堂新七郎家,给新七郎的儿子藤堂良忠当陪读。19岁的时候,开始俳句的创作生涯。在江户,芭蕉写出了《谈林十百韵》,已经具有很明显的谈林俳谐风格。后来又作有《俳谐次韵》《武藏曲》《虚栗》等句。松尾芭蕉的主要作品有《荒野纪行》、《鹿岛纪行》、《幻住庵记》、《深处的小路》、《俳谐七步集》等。风格主要是表现作者纤细的感觉,表达了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近代作家芥川龙之介盛赞芭蕉是《万叶集》以后的“最伟大的诗人”。
背景链接
俳句,是日本古代的一期种文学作品形式,一般由17字音组成。作为一种独立诗体,成立于15世纪中期,已有近500年历史了。俳句极短小,不是用理性或感情来欣赏,几乎完全凭感觉。俳句最初出现于《古今和歌集》,到江户时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俳句、连句、俳文等多种形式。松尾芭蕉30岁时开始结庐隐居的生活,后出家改名。他非常善于表达自己情感,风格独特,使俳句得以正式进入艺术殿堂。
简介赏析
松尾芭蕉的《俳谐集》开辟了俳谐的独特境界。他追求严肃的诗的意境,谈吐心绪平静,“随自然变化,归返自然”。他深受中国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影响,主张真诚的创作态度和纯洁的诗歌语言,要尽可能直率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能只是追求语言上的技巧和构思上的新奇。松尾芭蕉把俳句从文字游戏所造成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使它从追求滑稽诙谐的俳谐中独立出来,成为雅俗共赏、既典雅又清新、既描述又抒情的艺术形式,正式进入了艺术的殿堂。松尾芭蕉丰富多彩的俳句创作也完全断绝了与和连歌的关系,被推崇为俳谐的典范。他在创作理论中提出的“不易”和“流行”的艺术观念,对后来的日本诗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俳句理论的中心。
精彩浏览
雪朝之鸟
寻常鸟可憎喜见雪朝来。
蝉
蝉声鸣不已安有死亡时。
怒海涌银河流来佐渡岛。
枯树之鸟
秋日夕阳时鸟栖枯树上。
仲秋之月(www.xing528.com)
自从新月起直待到今宵。
厌子之人
有人不爱子花不为伊开。
古池
青蛙跃入池古池发清响。
明月
月明堪久赏终夜绕清池。
道旁朝颜花
我骑行道上马食道旁花。
但见樱花开令人思往事。
春归
寻青春已归追至和歌浦。
旅途今卧病梦见在荒原。
小虫
我室蚊虫小宜哉待客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