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评价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20世纪初发表的一部著作,它开创了“长河小说”这一艺术体裁,反映了世纪之交风云变幻的时代和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
作家风采
罗曼·罗兰(1866年-1944年),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一个律师家里。
1903年,他发表《贝多芬传》,获得巨大成功,从而促使他开始撰写古今名人传记。先后发表有《米开朗琪罗》、《米莱传》、《托尔斯泰传》和《甘地传》。此外他还写有长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格莱昂波》,中篇小说《皮埃尔和吕丝》,文学评论《旅伴》,回忆录《内心旅程》等。
1904年至1912年间,他完成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并一举成名。1915年,罗曼·罗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是:颂扬他作品中的崇高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对人类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1919年,发表《精神独立宣言》,号召世界各国知识分子联合起来,抵制帝国主义战争阴谋。1922年至1933年,完成第二部多卷本长篇小说《母与子》。
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
背景链接
罗曼·罗兰一生横跨两个世纪,前半生在19世纪度过,后半生生活在20世纪。在他前半生,正值法国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的阶段逐步发展成高度集中的垄断资本主义。他的后半生,世界处于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风云激荡之中。他憎恶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先后发表过许多反战文章以反对资本主义的沙文主义,谴责帝国主义战争。但是他希望用博爱的思想调和阶级矛盾,同时他又号召广大人民为争取光明的前途而战斗。可以说战斗的人道主义,是罗曼·罗兰全部作品的灵魂,也是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灵魂。(www.xing528.com)
简介赏析
约翰·克利斯朵夫·克拉夫特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城市里,从小就在贫困和屈辱中生活。他有着超凡的音乐才能,14岁时便教授钢琴。他的感情生活颇为曲折,先是爱上他的女学生弥娜,经历了第一次情感危机。随后他又爱上了一个寡妇萨比娜,她是个女店员,可惜被欺骗。克利斯朵夫在作曲方面也有很高的天赋,他对德国艺术界中的欺诈很是不满,但是却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只有老音乐家苏尔兹把他当做朋友。一次斗殴事件给约翰·克利斯朵夫带来了麻烦,他不得不逃离德国,避居法国。但是,法国社会乌烟瘴气,无论文艺还是政治都一团混乱。在这里,他结识了奥里维,并和他建立了友谊。克利斯朵夫的才能终于得到了赏识,他的声名日益远播,先结交了一个女钢琴家,又成为一个女演员的情人。奥里维在五一节游行中牺牲了,克利斯朵夫因杀死一个警察,只得躲到瑞士一个新教徒的家中,此后又赢得了安娜·布罗恩的爱情。最后,他在音乐中找到平静,死的时候仍在怀念着家乡。
精彩浏览
小克利斯朵夫开始懂得周围的事,正是家境最艰难的时候。
那时他已经不是独子了。曼希沃让妻子每年生一个孩子,完全不管将来的结局。两个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其余两个分别是三岁和四岁。曼希沃从来不照顾他们,鲁意莎要出门,就得把两个小的交给克利斯朵夫,他现在已经有六岁了。
这个职务使克利斯朵夫牺牲不小:下午他不能再到野外去舒舒服服地玩。可是人家拿
他当大人看,他也很得意,便一本正经地尽他的责任。他竭力逗小兄弟们玩儿,把自己的游戏做给他们看,拿母亲和小娃娃说的话跟他们胡扯。再不然他学大人的样轮流地抱他们;重得吃不住了,他就咬紧牙齿,使劲把小兄弟搂在怀里,不让他跌下。两个小的老是要人抱,克利斯朵夫抱不了的时候,他们便哭个不休。他们磨他,常常把他弄得发窘。他们很脏,需要收拾、照顾。克利斯朵夫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欺负他,有时他真想打他们一顿,可是又想:“他们还小呢,什么都不知道”,便满不在乎的让他们抓、打、耍弄。恩斯德会无缘无故地叫嚷,跺脚,满地打滚:他是个神经质的孩子,鲁意莎嘱咐克利斯朵夫不能跟他闹别扭。洛陶夫却像猴子一样狡猾,老是趁克利斯朵夫手里抱着恩斯德的时候,在他背后百般捣乱:砸破玩具,倒翻水,弄脏衣服,在壁橱里乱掏,把碟子都掉在地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