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评价
《战争与和平》以恢弘的构思和卓越的艺术描写震惊世界文坛,问世以来一直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英国作家毛姆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称赞它“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托尔斯泰在这部作品中拓宽了长篇小说表现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小说场面壮阔,结构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有一种大海般恢宏开阔的美。同时,小说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前途和人民的作用的问题。因此,《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地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列宁语)。
作家风采
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教育。1840年入喀山大学东方系,但他迷恋社交生活,不专心学业,并对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广泛阅读文学作品。1847年退学回到故乡,在自己的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但遭到失败,他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乡度过的。1855年托尔斯泰进入文学界,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等小说。
1857年和1860年托尔斯泰两次出国,扩大了文学艺术的视野,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落后的清醒认识,创作了短篇小说《琉森》、《三死》、《家庭幸福》、《哥萨克》。1863年—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1873年—1877年经12次修改,完成第二部里程碑式的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19世纪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9世纪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中篇小说《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特别是1889年-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的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在途中患肺炎,后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了其人生旅程。遵照他的遗言,遗体被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
背景链接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前期生活的结晶。1851年—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年—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并以中尉衔退役。他曾经游历法、德、意诸国,对俄国落后的现实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1865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的呼声下被迫赦免被判流放的十二月党人。这件事给托尔斯泰很大的触动,他决定为自己所尊敬的十二月党人创作一部小说。到1864年,他写完了第一卷《1805年》,主要表现1805年至1820年这15年的俄国历史面貌,但随着思考的不断加深,原来的构思不断被修正,到1869年秋天,小说的主题已演变为再现人民在战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托尔斯泰给最后的定稿以新的名字:《战争与和平》。(www.xing528.com)
简介赏析
作者以抵抗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为中心,主要情节围绕着包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个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反映了从1805年俄军在奥斯特里齐一役的溃败,至1825年贵族十二月党人起义前夕这段历史时期的俄国生活。作者的艺术笔触伸向了19世纪俄国广阔的生活领域,为人物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同时,小说中大如历史进程、民族存亡、战争风云、制度变革,小至家族盛衰、乡村习俗、节庆喜宴、个人悲欢,都纳入到了统一的艺术结构之中,从而达到了既宏伟开放又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它共计描写了559个各色人等,把文学、哲学、政论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把史诗式的叙述、形形色色的生活场景、深刻的性格和心理描写穿插在全书中。
精彩浏览
娜塔莎跑进索尼娅房里,找不到她的女友,便跑到儿童室去了,那里也没有索尼娅的人影。娜塔莎明白,索尼娅待在走廊里的箱笼上。这个箱笼是罗斯托夫家年轻妇女们倾吐哀愁的地方。诚然,索尼娅待在箱笼上,俯卧在保姆那张邋遢的条纹绒毛褥子上,她身上穿的粉红色的薄纱连衣裙都给揉皱了。她用手蒙着脸,哽噎得大声痛哭,赤裸裸的肩膀不住地颤抖。娜塔莎整天价因为过命名日而喜形于色,这时分脸色突然变了,她的视线呆滞不动了,之后她宽大的脖子颤抖了一下,嘴角松垂下来。
“索尼娅,你怎么啦?……您是怎么回事?呜——鸣——呜!”
娜塔莎咧开大嘴哭起来,样子变得十分难看,她像儿童似的号啕大哭,不知为什么,只是因为索尼娅哭泣的缘故。索尼娅想要抬起头来,想回答她的话,可是没法这样办,她把头藏得更深了。娜塔莎哭着,在蓝色的绒毛褥子上坐下,一面拥抱着女友。索尼娅鼓足一股劲儿,欠起身子,揩掉眼泪,开始述说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