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评价
《西游记》是产生于明代的一部神魔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杰作之一,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书中刻画了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它创造了一个瑰丽雄奇的“神话”世界,同时书中神仙体系的描绘正是当时明朝社会政治的缩影,所以它又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西游记》曾被改编成各种戏曲、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等等,甚至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数量惊人的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
作家风采
吴承恩(约1500年-约1582年),明代著名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江苏涟水人,后徙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他出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他除奋好学外,还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尤其喜爱笔记、野史、唐人传奇;又善文笔,年轻时就受到督学官员称扬,不少有身份的人请他代笔,在当地很有文名。吴承恩早年也想从科举进身,但他科考不利,常年抑郁潦倒,到近50岁的时候才补上岁贡生,又过了差不多七年之久,才到北京吏部候选,结果只获得个浙江长兴县丞的卑微官职。后来又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在乡里放浪诗酒,度过晚年,约近80岁时去世。他著作虽多,但因贫老而无子嗣,大部分都散失了。
背景链接
《西游记》虽然成书于晚年,但吴承恩为此作了毕生的准备。他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走遍了淮安近郊的山山水水,古寺丛林,听到许多优美神奇的神话故事。他非常喜欢听奇闻趣事,在上私塾的时候,经常瞒着老师和父亲,偷偷地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他的这种爱好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反而变得愈加强烈了。中年时期,他心中已经装满了神话奇闻,开始有了创作神话小说的设想,50岁左右完成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归隐故里,才继续《西游记》的创作。
简介赏析(www.xing528.com)
《西游记》以唐代玄奘赴西天取经的故事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加工,可以说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演变才写成的。
《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并且将它们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并以降妖服怪歌颂了师徒四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小说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同时还借助取经路上经历的种种磨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困境,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小说想象力丰富奇特,构思新奇大胆,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全书结构严密,情节曲折,语言活泼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在写作风格上有别于以往的取经故事,更具讽刺幽默意味。
精彩浏览
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节选)
原来那牛王,他知那扇子收放的根本,接过手,不知捻个什么诀儿,依然小似一片杏叶,现出本象,开言骂道:“泼猢狲!认得我么?”行者见了,心中自悔道:“是我的不是了!”恨了一声,跌足高呼道:“咦!逐年家打雁,今却被小雁儿寔了眼睛。”狠得他爆躁如雷,掣铁棒,劈头便打。那魔王就使扇子扇他一下,不知那大圣先前变焦栝虫入罗刹女腹中之时,将定风丹噙在口里,不觉的咽下肚里,所以五脏皆牢,皮骨皆固,凭他怎么扇,再也扇他不动。牛王慌了,把宝贝丢入口中,双手轮剑就砍。那两个在那半空中,这一场好杀——齐天孙大圣,混世泼牛王,只为芭蕉扇,相逢各骋强。粗心大圣将人骗,大胆牛王把扇诓。这一个,金箍棒起无情义;那一个,双刃青锋有智量。大圣施威喷彩雾,牛王放泼吐毫光。齐斗勇,两不良,咬牙锉齿气昂昂。播土扬尘天地暗,飞砂走石鬼神藏。这个说:“你敢无知返骗我!”那个说:”我妻许你共相将!“言村语泼,性烈情刚。那个说:”你哄人妻女真该死!告到官司有罪殃!”伶俐的齐天圣,凶顽的大力王,一心只要杀,更不待商量。棒打剑迎齐努力,有些松慢见阎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