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评价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英雄传奇巨著,由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施耐庵根据历史材料和民间流传的故事创作而成。语言生动活泼,高潮迭起,可读性极强,是中国长篇侠义小说的鼻祖,从明清侠义小说,以及当代武侠小说中,都可以看到《水浒传》的影响。小说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如在眼前,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题材。除了对文学的影响,《水浒传》的故事和人物还涉入了许多艺术领域,500多年来,各门类艺术家都对《水浒传》进行着一次次再创造,相关的曲艺、戏剧、电影、电视、绘画、雕塑已成为我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家风采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祖籍苏州,随父施元德迁居兴化。施耐庵7岁时,家境贫寒,无钱上学。但他自幼聪明好学,经常借书看,请教邻居,有时还到学府去旁听,读了《大学》、《论语》、《诗》、《礼》等许多书。
元延祐元年(1314年),施耐庵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到钱塘任县尹。但只当了两年,便因与当道权贵不合,愤然悬印回到苏州。白驹场(今大丰市境内)盐民张士诚率领广大灶丁起义反元,农民起义队伍占据苏州以后,张士诚再三邀请施耐庵进军幕,于是他投笔从戎,成为张士诚幕僚,这使他熟悉了农民起义军的军营生活,并结识了许多起义军首领。后发现张士诚等人日益骄逸,料日后必败,便离开张士诚部,隐居在常熟河阳山和江阴祝塘一带以教书为生,并潜心创作《水浒传》。张士诚失败后,朱元璋在苏州搜捕有关人员,施耐庵为避祸来到苏州,后来在朋友帮助下,在白驹修建了房屋,从此隐居不出,专心撰写《江湖豪客传》。书成后,施耐庵感到书名太浅露,依据《诗经》“古公禀公,朝来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诗句,改名为《水浒传》。明洪武三年(1370年),施耐庵与世长辞,享年74岁。
背景链接
据《宋史》、《东都事略》等文献记载,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等36人起义,在河北、山东、苏北一带活动,后为张叔夜逼降,改编成官军,参加了征讨方腊的战役。宋江起义的传说在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之《青面兽》、《花和尚》、《石头孙立》、《武行者》等说话篇目中有所记载;南宋画家龚开撰有《宋江三十六人赞》;元初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也载有“水浒”故事。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对这些故事进行整合、再创作,将这部民间作品升格为不朽的文学巨著。
简介赏析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www.xing528.com)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聚集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光辉形象,108个英雄好汉,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每人有每人的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对这些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这部小说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
《水浒传》的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使得它的语言明快、洗练、生动、准确,富于表现力,并在个性化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蕴涵短篇,对封建社会的一切几乎都有涉及,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北宋时期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
精彩浏览
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後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武松指定蒋门神,说出那三件事来,有分教改头换面来寻主,剪发齐眉去杀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