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少女崇拜:贵族文化中的特征

少女崇拜:贵族文化中的特征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古代社会,有权有势的尤其以贵族为代表,因此,“少女崇拜”基本上是贵族等级制度的产物,东方西方皆如此。事实上,她们都是贵族文化的产物。这个道理很简单,爱情忠贞、白头偕老的追求,与少女崇拜贬低女性结婚后的价值是相互对立的。因此,贵族文化的少女崇拜进入现代平民社会后,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在金钱等级下,美少女崇拜成为有钱人的惯例,金钱等级代替了中世纪的贵族等级。

少女崇拜:贵族文化中的特征

首先要作一个说明,所谓“少女崇拜”,我的意思是指,认为女人的一生只有少女时代是精华,其他都是可以忽略的剩余残败。有这种观念的主要是男性,因而,他们对女性美的理解就是少女美,他们所追求的也就是少女短暂的美丽。一般来说,女性落到这种男人手里,结局大多会比较悲惨,海誓山盟、柔情蜜意很快就会成为铁石心肠、移情别恋。从反面来说,具有强烈“少女崇拜”情结的,一般都是有权有势的男性,使得他们的“少女崇拜”有落到实处、现实操作的可能。在古代社会,有权有势的尤其以贵族为代表,因此,“少女崇拜”基本上是贵族等级制度的产物,东方西方皆如此。

有人说《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算是少女崇拜,其实不然。男女生理成熟后,两性吸引、两情愉悦,这是正常现象,只要没突出唯独少女最好,结了婚就暗淡了,在我看来就不算少女崇拜。《荷马史诗》可以算做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其中也有美女海伦。但是,《荷马史诗》像《诗经》一样,没有突出女性的年龄段,也没有突出女性在结婚前后价值判断的明显变化,因此,都只能算是正常的两性相爱。

在西方文学中,少女崇拜起源于中世纪,那正是一个等级社会森严的时代,它的少女崇拜有两种形态。一是,少女时代很了不起,结了婚就贬值了,其典型是中世纪著名德语史诗《尼伯龙根之歌》,近年来有电影《尼伯龙根的指环》,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这个史诗故事在欧洲文学史上地位颇高。歌德将其视为与《荷马史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海涅也高度评价它,马克思把它与《荷马史诗》等一起,当做孩子的读物。《尼伯龙根之歌》诞生于欧洲中世纪,正是贵族制度的鼎盛时期,其中有一个细节让很多文学评论家不解。

该史诗前半段讲述一个叫齐格弗里德的人的历险经历,后半段讲述齐格弗里德死后他妻子为他复仇的故事。在前半段,齐格弗里德曾经帮助一位名叫巩特尔的国王前往冰岛,擒拿冰岛女王布伦希德。当时这位布伦希德女王还是没结婚的少女,更是一位女勇士,号称只嫁给能打败她的男人。国王巩特尔打不过她,便求齐格弗里德帮忙,假扮巩特尔打败了她,将她娶了回来。

西方文学评论家不解的是,结婚前布伦希德是一位神勇无比的少女勇士,结婚之后却变成了一个平常的妇人,不仅武功消失了,而且爱虚荣,好嫉妒。《尼伯龙根之歌》的故事说,为了报答齐格弗里德,国王巩特尔将自己的妹妹克琳希德嫁给了他。此时的克琳希德也是一位美貌纯情的少女。后来,布伦希德发现了当初齐格弗里德的骗局,便设计杀害了齐格弗里德,参与者有国王巩特尔的兄弟和亲信。后来克琳希德又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设计了更大的阴谋,杀害了自己的兄弟,为丈夫报仇。克琳希德为了实现报仇,嫁给了另一个很有势力的国王,还与国王生了一个儿子。在借助国王势力完成报仇时,克琳希德还杀掉了自己年幼的儿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不论是布伦希德还是克琳希德,结婚前都是被赞颂的美少女,要么纯情美丽,要么神勇无比。结婚之后,都变成了狭隘、残忍的妇人,应验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最毒莫过妇人心。事实上,她们都是贵族文化的产物。(www.xing528.com)

西方贵族文化中少女崇拜的另一个倾向是精神恋爱,这在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文学中有很多表现,例如《亚瑟王》故事中的奎尼维尔,她是亚瑟王的妻子,但她是一个反例,因为与亚瑟王手下最伟大的骑士朗斯洛通奸,最终遭到了惩罚。另一个名叫高文的骑士,虽然拒绝了一个贵妇人的引诱,但因接受了贵妇人的一件礼物,也受到了惩罚。而在亚瑟王手下众多骑士寻找圣杯的过程中,只有保持童贞的加哈拉最终获得了成功。这也是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一个套路,骑士可以向少女表达爱慕,包括在窗下唱小夜曲之类,但是,发生肉体关系,往往是不祥之兆,精神恋爱更纯洁高尚。

这种现象远的有柏拉图,后来有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也有涉及。这种情形与《红楼梦》中的“意淫”非常类似。西方中世纪文学对于少女的这两种态度实际上都是贵族等级热衷于少女崇拜的结果。对于前一种,还没得到的少女是最美好的,贵族总是比平常人有更大的权利追求美少女。而一旦到手之后,美少女的价值便降低,因为贵族能够很方便地追求其他美少女,包括中世纪曾经存在的“初夜权”,这种权利是平民或更低等级的人所没有的。另外,中世纪的骑士在等级上比贵族稍低,但比平民高,他们只仰慕贵族美少女,实际上是向高等级贵族效忠的表现。而拒绝肉体接触的精神恋爱,又能维护高等级贵族的利益。骑士对于地位较低的美少女的精神恋爱,原因在于宗教的影响,例如对童贞女玛丽亚的信仰,肉体关系会破坏他们追求宗教的圣洁成就。

反观中国的古代文学,“花木兰”的故事与少女崇拜几乎无关。明代冯梦龙根据很多宋元故事改编的《三言》,有大量关于女性的故事,例如白娘子杜十娘等。这些平民文学中的女性,大多追求爱情忠贞,渴望白头偕老,基本上都找不到少女崇拜的影子。这个道理很简单,爱情忠贞、白头偕老的追求,与少女崇拜贬低女性结婚后的价值是相互对立的。《红楼梦》中的少女崇拜之所以被强化,关键就在于清朝贵族等级制度的回潮,使得《红楼梦》的作者有较强的贵族情结。不管他是讴歌贵族还是感叹贵族的没落,《红楼梦》中重视贵族、轻视平民的现象非常明显。联系《红楼梦》贬低儒家的倾向来看,儒家重视婚姻家庭,提倡白头偕老,其实是对女性一生的尊重,这种平民社会的爱情观与贵族喜新厌旧、喜幼厌老的少女崇拜完全不同。

现代社会有整容技术,可以塑造很多人造美少女,但总体上来说,美少女依然是“稀缺资源”。因此,贵族文化的少女崇拜进入现代平民社会后,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在金钱等级下,美少女崇拜成为有钱人的惯例,金钱等级代替了中世纪的贵族等级。二是普通百姓可以通过偶像崇拜,实现对美少女的“意淫”,甚至还可以像宅男那样,生活在电子技术虚拟化的美少女环境中,或者动漫世界中。白头偕老、忠贞爱情的故事,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神话,只能在银幕上赚取一下人们的泪水,而这一结果恰恰又是对银幕美少女形象的偶像崇拜,它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将贵族文化少女崇拜中的肉体占有和精神恋爱结合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