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医美容学中的切诊应用

中医美容学中的切诊应用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切诊,是医生触按病人的脉搏及身体有关部位,从而获得病证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医者和患者侧向坐,用左手按诊患者的右手,用右手按诊患者的左手。三指布指疏密,应根据病人手臂长短而调整。疾病的性质不同,表现出的脉象也不同,故可将脉象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医美容学中的切诊应用

切诊,是医生触按病人的脉搏及身体有关部位,从而获得病证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

一、脉诊

(一)切脉的基本方法

脉诊又称切脉、候脉。是医生用手指切按病人脉搏,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1.脉诊的部位 目前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寸口,又名气口、脉口,分寸、关、尺三部。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以分候各脏腑。一般认为: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两尺候肾。

2.脉诊的方法 诊脉的时间最好是平旦,要求病人在内外环境比较安静的条件下即可诊脉。病人坐位或仰卧位均可,伸出手臂,平放,掌心向上,与心脏近乎同一水平。医者和患者侧向坐,用左手按诊患者的右手,用右手按诊患者的左手。医生先将中指按在病人腕后高骨处,以定关位,再以食指按在关前定寸位,以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位。一般三指并拢,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目按触脉体。三指布指疏密,应根据病人手臂长短而调整。诊脉时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称为总按。目的是总体体会三部九候脉象。分别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特征,称为单按。临床上总按、单按常配合使用,这样对比的诊脉方法,颇为实用。诊脉时用轻指力切在皮肤上称为举,即浮取或轻取;用重指力切按筋骨间称为按,即沉取或重取;不轻不重,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寻,即中取。诊脉时,医生呼吸要自然均匀,以医生正常的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病人的脉搏至数。切诊的时间必须在候50动以上,所以每次候脉时间以3~5分钟为宜。

(二)正常脉象

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正常脉象为一息4~5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脉来流利,尺脉沉取不绝。可以概括为有胃、有神、有根,其中有胃,就是有胃气,脉来和缓、从容、流利;有神,是指脉搏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有根,主要表现为尺脉沉取不绝。总之,平脉反映了机体气血旺盛,脏腑功能健旺,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

此外脉象可因气候变化、地理环境、年龄、性别、体格、情志刺激等因素影响而有差异。例如一年四季,脉象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生理情况的不同,亦有不同的变化。如年龄越小,脉象越快,青壮年脉多有力,老人脉稍弦;妇女脉象较男性脉象濡弱而略快;胖人脉稍沉,瘦人脉稍浮;劳动之后、饮酒、饱食或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慢而较弱;脑力劳动者脉多弱等。另外,少数人桡动脉走向异常,脉可不显现于寸口,如有的显于寸口的背侧,名曰“反关脉”;有的从尺部斜向虎口,名曰“斜飞脉”。

(三)常见病脉与主病

人体脉搏在病理因素的影响下所反映出的不同脉象,称为病脉。疾病的性质不同,表现出的脉象也不同,故可将脉象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虽然脉象种类较多,但总离不开位、数、形、势四个方面的相兼和变化。现代研究认为,脉象是从脉位的深浅、脉率(至数)的快慢、脉力的强弱、脉律(节律)的整齐与否、脉形的粗细长短、脉势的大小以及气血的充盈度、脉动的流利度、血管的紧张度等方面来体现的。

1.浮脉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如水上漂木。

主病:主表证、虚证。

分析: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抵抗,则脉气鼓动于外,应指而浮,但因久病体虚,阳气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亦有见浮脉者,多浮大而无力,不可误作外感论治。生理性浮脉可见于形体消瘦,脉位表浅者。夏秋之时阳气升浮,也可见浮脉。

2.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乃得。沉脉脉位深沉,位于皮下筋骨间,轻取不应,重按乃得。

主病: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分析:病邪在里,正气相搏于内,气血内困,故脉沉而有力;若脏腑虚弱,阳虚气陷,气血不足,不能升举,脉气鼓动无力,故脉沉而无力。生理性沉脉可见于肥胖之体,脉管深沉者。

3.迟脉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尺脉脉率怠慢,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主病: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分析:寒凝气滞,脾失健运,故脉象见迟,迟而有力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多属虚寒。脉迟不可一概认为寒证,如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可见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故临证当脉症合参。生理性迟脉可见于久经锻炼的运动员,或体魄健壮者,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4.数脉 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数脉脉率增快,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分析:邪热内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必数而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见数,但数而无力;若阳虚外浮而见数脉,则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生理性数脉可见于儿童(每分钟110次左右)和婴儿(每分钟120次左右)。正常人在运动和情绪激动时,脉率也加快。

5.虚脉 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主病:主虚证。

分析:气虚不足以运其血,故脉来无力;血虚不足以充盈脉道,故按之空虚。

6.实脉 三部脉举按均有力。实脉脉势满实,三部九候皆有力。

主病:主实证。

分析: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壅盛,脉道紧满,故脉来应指坚实有力。平人亦可见实脉,这是正气充足,脏腑功能良好的表现。平人实脉应是静而和缓,与主病之实脉躁而坚硬不同。

7.洪脉 脉来浮大,充实有力,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洪脉脉位浮浅,脉形宽大,应指有力,状若波涛来盛去衰。

主病:主气分热盛,亦主邪盛正衰。

分析:阳气有余、气壅火亢,内热充斥,致使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生理性洪脉可见于夏季,因夏季阳热亢盛,脉象稍显洪大。

8.细脉 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主病: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气下注。

分析:细为气血两虚所致,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气不足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故脉体细小而无力。湿邪阻遏脉道气血运行不利,也见细脉;若温热病晕谵见细数脉,是邪热深入营血或邪陷心包的证候。生理性细脉可见于冬季。因寒冷刺激,脉道收缩,故脉象偏于沉细。

9.滑脉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滑脉脉形圆滑,应指流畅,为流利度改变。

主病:痰饮、食滞、实热。

分析:实热壅盛于内,气实血壅,脉道充实,故脉来流利,应指圆滑。健康人若见滑脉,是营卫充实之象。妇人怀孕亦见滑脉,多为气血充盛之象。

10.涩脉 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涩脉脉形细小,往来涩滞不畅,即脉形、脉势、脉律均不一致。

主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

分析:精亏血少,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则脉涩无力;气滞血瘀,血行受阻,则脉涩有力。(www.xing528.com)

11.弦脉 脉端直以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

主病: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亦主虚劳,胃气衰败。

分析:肝气郁滞,气机不利,肝气失柔,而致脉来强劲有力。弦数为热,弦紧为寒。生理性弦脉可见于春季。春阳始生,冬寒尚存,故脉象弦而柔和。老年人阴血不足,血脉失于濡养而失柔和之性,亦可见弦脉。

12.紧脉 脉来绷紧,往来有力,如牵绳转索。

主病:寒证、痛证。

分析:寒盛、疼痛,则脉道收缩挛急,故见紧脉。

13.濡脉 浮而细软,重按不足。

主病:湿证,气虚。

分析:湿邪内侵,压抑脉道,则脉细而软;气血亏虚,则脉浮而细软。

14.促脉 脉来急促,有不规则的间歇。

主病:阳盛实热,气、血、痰、食郁滞。

分析:阳邪亢盛,热迫血行,故脉急数;热灼阴津,阴血衰少,气血不相接续,故有不规则间歇。气、血、痰、食郁滞,则脉促有力;脉促无力,多是虚脱之象。

15.结脉 脉来缓慢,时而一止,止无规律。

主病:阴寒气结,寒凝,血瘀。

分析:阴盛而阳不达,故脉来缓而时有歇止;寒痰、瘀血、脉气受阻,故脉也见缓而时有一止。

16.代脉 脉有歇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主病:主脏气衰微,亦主风证、痛证。

分析:七情惊恐,跌打损伤。脏气衰微,气血亏损,元气不足,以致脉气衔接而止有定数。至于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诸病而见代脉,是因病而致脉气不能衔接,脉亦见歇止。体质异常或妇女妊娠,也可见到代脉,不可概作病脉论。

(四)相兼脉与主病

在疾病过程中,由于病变机体的正气有盛衰,致病因素可以相互兼夹,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也不断变化,所以临床上见到的病脉往往不是单一的脉象,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脉同时出现,称为“相兼脉”或“复合脉”。相兼脉有二合脉、三合脉、四合脉等。相兼脉的主病,相当于相兼脉的各单一脉象主病的总和。浮为表,数为热,浮数主表热,以此类推。如脉弦数,弦主肝胆病,数脉主热,合之弦数脉主肝火或肝胆热盛。又如脉沉细数,沉脉主里,细脉主阴血虚少,数脉主热,合之沉细数脉主阴虚火旺。

常见相兼脉及其主病:沉迟脉主里寒证;沉细数脉主里虚热证;滑数脉主痰热、痰火,或内热食积;沉涩脉主血瘀;弦数脉主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沉缓脉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等。

二、按诊

按诊就是医者用手直接触摸、按压患者体表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的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病方法。

(一)按肌肤

按肌肤主要是辨别肌表的寒热、润燥、滑涩、肿胀、疼痛、疮疡等。

1.皮肤的寒热 阳热盛者,多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轻者,为热在表;初按热甚,久按热更甚者,为热在里。身灼热而肌肤厥冷为阳盛格阴。手足心热为阴虚内热。

2.皮肤的润燥 反映患者的汗出情况和津液的盈亏。如发热而皮肤湿润者为外感风热;汗出而皮肤灼热者为邪热入里;皮肤湿润而肤凉者,或见于阳虚自汗,或见于汗出热退之后;外感热病恶寒发热而皮肤干燥者为表实证;五心烦热,皮肤粗糙干燥多见于阴虚劳损。

3.皮肤的滑润和枯涩 反映机体气血的盛衰。肌肤滑润为气血充盈;肌肤枯涩为气血不足。新病者皮肤多滑润而有光泽,则虽病而气血未伤;久病肌肤常枯涩,为气血两伤;血虚或血瘀者可致肌肤甲错。

4.肌肤肿胀 按之凹陷,不能即起者为水肿;按之下陷,随手即起,为气肿。

5.疼痛感 肌肤软,按之痛减为虚证;肿痛拒按为实证。轻按即痛者,病在浅表;重按则痛者,病在深部。

6.触按疮疡局部的软硬及有无灼手之感辨别病证属阴属阳和是否成脓 凡疮疡按之肿硬而不热,根盘平塌漫肿者,多属虚证;红肿灼手,根盘紧束者,多属实证;肿硬不热者,属寒证;肿处烙手而压痛者,属热证。按之硬而热不甚者,为无脓;按之边硬顶软有波动感而热甚者,为有脓;轻按即痛者为脓在浅表,重按方痛者是脓在深部。至于肌肉深部的脓肿,则以“应手”或“不应手”来决定有脓无脓。方法是两手分放在肿物的两侧,一手时轻时重地加以压力,一手静候深处有无波动感,若有波动感应手,即为有脓,根据波动范围的大小,即可测知脓液的多少;反之则为无脓。

(二)按乳房

正常乳房内有数个小结,无触痛。妇女乳房肿块,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其肿块随情绪变化而增大或缩小者,每与月经周期有关。

如伴有疼痛,为思虑伤脾,恼怒伤肝,冲任不调所致;若乳房肿块呈多发性、扁平形、或串珠状结节,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病程较长,发展缓慢者,为乳癖;如肿块迅速增大,质地变硬,有血性分泌物从乳头溢出,则可能为乳岩。已婚妇女,如见一侧乳房出现一个或数个结节状肿块,触之不痛,与周围正常组织分解不清,与皮肤发生粘连,数月后肿块软化,形成脓疡,伴潮热颧红,夜寐盗汗,为阴虚火旺,临床称乳痨。

(三)按手足

按手足,主要是察寒热。诊手足温凉,可判断阳气的盛衰。

手足俱冷,多为阳虚或寒盛;手足俱热,多为阳热亢盛。手背较热,多为外感发热;手足心热,多为内伤或伤食。小儿指尖冷,主惊厥。

(四)按脘腹

按脘腹主要应了解其凉热、软硬、胀满、肿块及压痛等,以推断脏腑病位和证候性质。

一般来说,腹部肌肤按之凉而喜温者,属寒证;腹部肌肤按之灼热而喜凉者,属热证。脘腹喜按者,多属虚证;脘腹痛拒按者多属实证。若腹部胀满,按之有充实感觉,有压痛,叩之声音重浊的,为实满;腹部膨满,但按之不实,无压痛,叩之空声,为气胀,多属虚满。腹内肿块推之可移,或痛无定处,聚散不定者,为瘕聚,病属气分;肿块痛有定处,推之不移者,为癥积,病属血分。左小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者,为肠中有积粪;右小腹作痛,按之疼痛,有包块应手者,为肠痈;腹中结块,按之起伏聚散,或按之形如条索状,转移不定,或按之蠕动,多为虫积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