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医美容基础-闻诊的应用

中医美容基础-闻诊的应用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闻诊是医者通过听觉和嗅觉辨别由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声音和气味,以诊察病情的方法。熟睡鼾声若无其他明显症状,多因慢性鼻病,或睡姿不当所致。见于多种疾病的晚期、危重阶段。(五)呕吐呕吐是指食物、痰涎从胃中上涌,由口中吐出的症状,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表现。呃逆、嗳气均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

中医美容基础-闻诊的应用

闻诊是医者通过听觉和嗅觉辨别由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声音和气味,以诊察病情的方法。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听声音包括诊察了解病人的语声、语言、呼吸的异常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各种声响。嗅气味包括嗅病体与排出物的气味。常以此判断出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为辨别疾病的虚实寒热提供依据。

一、听声音

正常声音的特点为发声自然、声调和谐、柔和圆润、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男性多声低而浊,女性多声高而清;儿童声尖而清脆;老人多浑厚而低沉。

(一)语声异常

一般语声低调、少气懒言,多为虚证、寒证;语言洪亮,多言而躁动,多为实证、热证。

1.语声嘶哑 语声嘶哑称为音哑;语而无声者,称为失音。新病音哑或失音者,属实证,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痰湿壅肺所致,即所谓“金实不鸣”;久病音哑或失音者,属虚证,多由阴虚火旺,肺肾精气内伤所致,即所谓“金破不鸣”。

2.鼾声 鼾声是指熟睡或昏迷时喉、鼻发出的一种声响。是气道不利所发出的异常呼吸声。熟睡鼾声若无其他明显症状,多因慢性鼻病,或睡姿不当所致。体胖、年老之人较常见。若昏睡不醒或神志昏迷的病人鼾声不绝者,多属高热神昏,或中风入脏之危候。

3.呻吟 呻吟是指病痛难忍所发出的痛苦哼哼声,多为身有痛楚或胀满。呻吟声高亢有力,多为实证、剧痛;久病而呻吟低微无力,多为虚证。

(二)语言异常

语言异常主要指病人语言表达与应答能力、吐字的清晰流利程度等异常,主要反映心神的病变。常见的语言异常有:

1.谵语 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气粗,多由热扰心神所致。见于温病热入心包,或阳明腑实证、痰热扰乱心神等病证。

2.郑声 神志不清,语言重复,语声低弱,时断时续,多属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重危虚证。见于多种疾病的晚期、危重阶段。

3.独语 喃喃自语,见人语止,为精神障碍的表现,多因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或气郁痰阻,蒙蔽心神所致。常见于癫病、郁病。

4.错语 语言前后颠倒,错乱无序,语后自知,不能自主,多由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或痰浊、瘀血、气郁等阻碍心神所致。常见于久病体虚之人。

5.狂言 语无伦次,狂躁妄语,为精神错乱的表现,多因痰火扰神所致。多属阳证、实证,常见于狂证、伤寒蓄血证。

6.语言謇涩 因舌体强硬,运动不灵而致发音困难,言语不清。常与舌强并见,多因风痰阻络所致,为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症

(三)呼吸

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是热邪内盛,气道不利,属于实热证;呼吸无力,声低气弱,多是肺肾之气不足,属于内伤虚损。

1.喘 是以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者鼻翼煽动,或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特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肺脏疾病。喘在临床辨证时,要首先区分虚实。实喘的特点是发病急骤,呼吸困难,声高息涌气粗,唯以呼出为快,甚则仰首目突,脉数有力,多因外邪袭肺或痰浊阻肺所致;虚喘的特点是发病缓慢,呼吸短促,似不相接续,但以吸入为快者,活动后喘促更甚,气怯声低,形体虚弱,倦怠乏力,脉微弱,多因肺之气阴两虚,或肾不纳气所致。(www.xing528.com)

2.哮 是以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如哨为特征。多反复发作,不易痊愈,往往在季节转换、气候变动突然时复发。哮证要注意区别寒热,寒哮,又称“冷哮”,多在冬春季节,遇冷而作,因阳虚痰饮内停,或寒饮阻肺所致;热哮,则常在夏秋季节,气候燥热时发作,因阴虚火旺或热痰阻肺所致。

3.少气 呼吸微弱,气少不足以息的,称为“少气”,多因气虚所致。胸中郁闷不舒,引一声长吁或短叹声音的,称为“叹息”(古称太息),多为肝气郁结之象。

(四)咳嗽

咳嗽多见于肺脏疾病,由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咳声紧闷,多属寒湿;咳声重浊,兼痰稀色白,鼻塞不通,多是外感风寒;咳声低,痰多易咯,是寒咳、湿咳或痰咳;咳声清脆,多属燥热;干咳无痰,或咳出少许黏液,是燥咳或热咳。

(五)呕吐

呕吐是指食物、痰涎从胃中上涌,由口中吐出的症状,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表现。前人将呕吐分为呕、干呕、吐三种不同情况。以有声有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但临床上三者难以分开,一般统称为呕吐。根据呕吐声音的强弱和吐势的缓急,可判断证候的寒热虚实等。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出物清稀者,多属寒证、虚证。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出黏稠黄水,或酸或苦者,多属热证、实证。

(六)呃逆、嗳气

呃逆指从咽喉部发出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声短而频,呃呃作响的症状,唐代以前称为哕,后世称呃逆,俗称打呃。嗳气指胃中之气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长而缓的症状,古代称为噫气。呃逆、嗳气均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

二、嗅气味

嗅气味可以了解疾病的寒热虚实,一般气味酸腐臭秽者,多属实、热;气味偏淡或微有腥臭者,多属虚、寒。疾病情况下,由于邪气侵扰,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秽浊排除不利,腐浊之气由此而生,故可出现口气、汗气、排出物的气味异常。

(一)口气

口气指从口中发出的异常气味。口中散发臭气者,称为口臭,多与口腔不洁、龋齿便秘或消化不良有关;口气酸臭,并伴食欲缺乏、脘腹胀满者,多属食积胃肠;口气臭秽,口渴喜饮,牙龈肿痛或口舌生疮,便秘尿赤,多属胃火上炎。

(二)汗气

汗气是指人体出汗后,汗液散发的气味。正常人出汗量不多不会产生汗气。若汗出量多,衣被不洁则会散发出汗气。足臭为两足有恶臭的汗气,常伴有足癣、水疱、脱皮、瘙痒,甚则溃烂,此为湿盛,或湿热下注所致。

(三)二便、经、带之气

二便、经、带之气,除要注意了解特殊气味外,还要结合望诊综合判断。大便酸臭难闻者,多属肠有湿热;大便溏泻而腥者,多属脾胃虚寒;大便泄泻臭如败卵,或夹有未消化食物,矢气酸臭者,为伤食,是食积化腐的表现。小便黄赤混浊,有臊臭味者,多属膀胱湿热;尿甜并散发烂苹果样气味,为消渴病;经、带之气臭秽者,多属热证;月经味腥者,多属寒证;带下黄稠而臭秽者,多属湿热;带下白稀而腥者,多属寒湿。崩漏或带下奇臭,并杂见异常颜色,常见于癌症,病情多危重;产后恶露臭秽者,多属湿热下注。

总之,一般认为,凡气味酸腐臭秽者,多属实热证;无臭或略有腥气者,多属虚寒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