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针 灸
针、灸,虽然所用工具不同,但医理近似。针,通常指针刺,使用细针刺入机体或在人体浅表部位进行对机体的刺激,但这些刺激不是盲目的,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部位(具体到某个点的位置),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特定的手法操作;灸,则是在针法类似的基础上,使用点燃的药物进行热烤,乃至直接接触皮肤进行烤烫或腐蚀性的体表刺激等。针灸法,粗略可分为两方面的内容,即选穴和手法(主要应用于针刺治疗)。
1.选穴 根据中医的人体观,人的身体上分布着一些特定的功能线路,就是经络。每条经络上更细致的一些点位在本经的基础特性之上,还有各自的不同的特性和功用,这些点便是腧穴。根据病证的需要,医生要特别选取某条经络,以及某些特定的腧穴,在上面进行针刺。并且,医生不止针刺单一腧穴,还要将不同腧穴进行配合协调,像中药方剂那样组成“针灸方”,使不同的腧穴在针刺作用下相互影响、协调,共同达到所需要的功能作用。选穴的理论基础,在于经络、腧穴具有各个不同的生理与治疗功能。例如,手太阴肺经,主治重点为肺、气管、咽喉、胸部疾病;尺泽,手太阴肺经第5穴,为本条经脉之合穴,位置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主治感冒、咽喉肿痛、咳嗽、哮喘、咯血。(www.xing528.com)
2.刺法 刺法就是利用不同的手法,达到不同的作用。即使在同一个穴位进行针刺,因为手法不同,也可以达到不同的作用,比如补泻不同、寒热不同等。
金元时期窦汉卿在《针经指南》中提出“动、退、搓、进、盘、摇、弹、捻、循、扪、摄、按、爪、切”十四种单式手法,并提出提插、捻转相结合的复式手法。明代徐凤《金针赋》集手法之大成,除记载了单式手法、调气法、出针法之外,重点强调了十四种复式手法,例如五种具有补泻功能的复合手法:烧山火、透天凉、阳中引阴、阴中引阳、龙虎交战等。这些手法包括轻重、深浅、针体扭转方向、快慢、针尖所指方向(顺经络或逆经络方向),等等。利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可以对病人达到像中药一样的滋补、泻热等作用。而且在实际临床中,不同的手法往往可以使病人达到特定的感觉,例如顿觉呼吸通畅、感到身体上特定的部位发热或发冷(医生可以事先指出发生感觉的部位及感觉的性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