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医诊疗模式:点对点、针对性强、明确病灶、打击病原

西医诊疗模式:点对点、针对性强、明确病灶、打击病原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病理解剖学的发展,西方医学确立了“寻找病灶”的医学模式,得以摆脱“调整四体液平衡”的整体论模式。这是一套点对点的、针对性极强的模式。其中大部分化验与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确病灶。打击病原,是西医治疗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模式。

西医诊疗模式:点对点、针对性强、明确病灶、打击病原

二、西医的诊疗模式

(一)寻找病灶的模式

随着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的建立与发展,18世纪医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建立起来,就是病理解剖学。在解剖大量尸体的基础上,将解剖结果与正常器官的解剖结果相比较,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开始系统地认识到器官异常。病理解剖就此建立起来。代表人物是莫干尼(Giovanni Battista.Morgagni,1682—1771),代表著作是《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

由于病理解剖学的发展,西方医学确立了“寻找病灶”的医学模式,得以摆脱“调整四体液平衡”的整体论模式。直到今天,西方医学的基本原理也还是寻找病灶。在此之前,医生面对病人的时候,通常是整体地判断病人的四种体液出现了怎样的失衡,然后利用一些手段笼统地调整平衡。例如病人腹痛、寒战,医生诊断病人体内有过多的冷、干性质的黑胆汁,于是给病人开处一些湿、热性质的药物,以此平衡黑胆汁。虽然腹痛、寒战的症状可能缘自人体很多器官的损害,如胃、十二指肠、盲肠、脾、胰等;而且疾病性质也有不同,如细菌感染、平滑肌痉挛等。但在古代医学模式下,医生还没有寻找准确病灶的观念和能力。确立“寻找病灶”的观念,这个变化是非常深刻的。

寻找病灶的医学模式,粗略地讲可以将其比喻为人类社会的“户籍制度”,而医生在这里扮演的角色便是“警察”。西医在现代解剖学的基础上,伴以现代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发展,将人体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客观的确认和记录。小到血液中的每一种细胞,都有它自己的身份记录。如果我们将人体比作一个人类城市,那么组成身体的各种成分就像组成城市的市民一样,西医给每个人都建立了明确的户籍记录。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红细胞白细胞转氨酶),等等。警察局(也就是医学界)详细客观地记录着每个人叫什么名字、住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长什么样子等。一旦人体出现问题,警察(医生)便拿着户口簿挨家挨户检查户口,看看究竟谁家出了问题。并且,在正常户籍档案以外,警察局还有另一套档案,就是常见的坏蛋分子的黑名单,或者叫做通缉令。警察(医生)一手拿着户籍档案,一手拿着通缉令,挨户排查。一旦发现坏蛋分子出现,当场拿下;如果没有坏蛋分子,只是居民自己出了问题,比如张三不在自己家里呆着,反而住到了李四家里,搞得李四家里鸡犬不宁,那么就想办法把张三送回去。这是一套点对点的、针对性极强的模式。

今天的患者去看西医,医生会开出大量的检查单化验单。其中大部分化验与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确病灶。医生要根据这些化验与检查结果判断究竟是体内哪一个器官组织出现了问题,究竟是胃、十二指肠、胆囊,还是别的什么。所以,当医生开出化验单的时候,不论是胃镜、心电图、X线,还是尿常规、便常规等,我们首先意识到,他正试图通过这些检查与化验,发现可疑的器官组织,同时排除正常的器官组织。普通患者容易出现对医学的盲目崇拜,将各种化验与检查看得莫测高深,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再尖端、再昂贵的仪器检查,其目的与作用仍不出最基本、最朴素的几条,就是寻找病灶、辨别病原体。知道疾病发生在哪个器官(比如肠道),知道是什么病原体在捣乱(比如痢疾杆菌),这两条是西医诊断的最核心、最主要的内容,一切治疗必须以此为基础。其他如增强免疫力等处方,通常都是附加的。

(二)打击病原体的模式(www.xing528.com)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西医好比是警察,寻找病灶就像是追查罪犯的身份,以及追查罪犯的窝藏地点,诊断就是这个追查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已经查清了罪犯身份(比如痢疾杆菌),并且知道了他窝藏在什么地方(比如肠道),接下来就是对罪犯实施打击。仍以痢疾杆菌为例,打击的位置就在肠道,所使用的武器就是抗痢疾杆菌的抗生素。打击病原,是西医治疗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模式。

虽然有些疾病看起来没有病原体需要打击,比如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但其思路与打击病原体是一致的。缺碘,于是补充碘。这种点对点的对应在传统医学(尤其是传统内科)中几乎不存在。传统医学基本上都是笼统地对人体进行调整,往往判断患者的病情就是整体偏寒还是偏热了等。即使进一步细分,也是笼统的人体组织,而在治疗方面,更不可能准确到特定物质的缺乏或过量。但是现代医学在通常情况下,则必须准确到单一物质列表,才能够有效实施治疗。缺碘就是缺碘,缺锌就是缺锌,如果检查结果含混笼统,往往意味着医生将束手无策。

另一方面,在准确清晰的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医生能否对病原体实施有效打击,还取决于医生是否掌握相对应的药物。比如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出医用青霉素之前,医生只能望洋兴叹。抗生素的发明,对于西医治疗学是划时代的进步。有人曾用玩笑的方式描述道:“所谓医生,就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把抗生素卖给你的那个人。如果没有抗生素,大概他所能做的就只有告诉你,你将怎样完蛋罢了。”时至今日,抗生素种类已经数不胜数,分类也是越来越细,针对性越来越强。比如支原体感染的肺炎,使用青霉素就无法获得疗效了,这种情况下就要改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这就是点对点的打击模式,不同的抗生素打击不同的细菌,不同的免疫抑制药打击不同的病毒,不同的微量元素对应不同的功能失调。

如果病原体已经查清,但对应的抗病药物还没有研发出来,医生则往往无可奈何。比如每年几度的流行感冒,还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多数病毒感染的疾病,因为西医目前没有足够的有效抗病毒药物,所以面对这些疾病,医生通常只能开抗生素以预防合并细菌感染,有能力的再加一些抑制症状的药物(如感冒期间抑制流鼻涕的药物),同时做些生活起居方面的建议。对于核心的致病病原体,虽有所知却也无可奈何。

因此,当西医治疗进程不如通常顺利的时候,我们应当意识到,有三方面可能出现了错误,其一是误诊病灶,比如不是肠道问题却被诊断为肠道疾病;其二是误诊病原体,比如支原体肺炎误诊为细菌性肺炎;其三是医生没有有效的抗病药物,比如某些病毒感染。这种时候,患者可以询问主管医生,是否存在这三方面的问题;另外,在这种时候可以考虑尝试其他医疗方式与西医结合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