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实际出发,建设新山西

从实际出发,建设新山西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刘建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近年来,我们临猗县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从实际出发,建设新山西

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刘建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我省“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也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我省“十一五”期间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战略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我们临猗县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产业链条延伸到村

临猗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经过两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形成了三条经济林带和三大种养基地。三条经济林带,即坡上地区苹果67万亩,半坡地带石榴3万亩,坡下地区梨枣30万亩,水果面积达到100万亩,水果年产量达到18亿公斤。三大种养基地,即粮棉生产基地,小麦面积稳定在40万亩,棉花面积稳定在35万亩;蔬菜苗木基地,发展蔬菜3万亩,苗木4万亩;畜牧养殖基地,发展规模养殖业主1.2万户。为此,我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加工增值。目前,已在全县形成了三大产业链条:以面粉方便面、馍干为主的粮食加工链条,企业达46个,延伸到300多个村庄,年转化小麦0.5亿公斤;以纺织、印染、制衣为主的棉花加工链条,企业达69个,延伸到100多个村庄,年转化棉花2万吨;以果汁果酱、果脆为主的果品加工链条,企业达24个,延伸到200多个村庄,年转化残次果5亿公斤。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们引进和兴建了湖滨、恒兴、华晋等6个年产值上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使产业链条不仅延伸到了全县所有农村,而且辐射到周边县市。下一步,我们将着力石榴、梨枣和畜产品加工,发展新的三大加工链条,使其延伸到村,进一步带动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

二、市场网络覆盖到村

农村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要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要走向宽裕,市场网络的作用非常重要。为此,我们抓了五大市场网络的建设:一是信息网络。依托政府网站及各职能部门、乡镇信息服务站和农村广播室、宣传栏,定期向农民传递市场信息,让农民掌握最新的市场需求。随着电脑手机的基本普及,不少农民实现了网上搜取信息,网上发布信息。二是培训网络。以县职校、农科中心、乡镇农科站、乡镇农校和农民夜校为依托,强化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管理水平,提升农产品品质。由县劳动局教育局、农办牵头,培训农民提高技能,使10万农民有了一技之长,掌握了一门种养技术。三是营销网络。全县建成规模较大的枣市、果市、菜市、运输市场18处,分散的季节性产地批发市场达100多处。在广州、海口贵阳、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建立果档4000多个,引进了香港新科集团、山东广源公司,从事果品外销,辐射带动了5万多农民参与果品生产和销售,年出口苹果600多万公斤,创汇700万美元。同时,组建各种专业协会134个,中介服务组织1000多个,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3万多人。四是生产加工网络。全县兴建各类龙头企业120多个,形成了“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农户连市场”的网络格局。五是劳动力转移网络。按照“民营企业安置一批、城镇开发转移一批、创办三产跳出一批、劳务输出送出一批”的思路,全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多人。在未来5年时间里,还要力争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其中向外输出10万人。(www.xing528.com)

三、先进文化传播到村

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积极坚持的做法。近年来,全县已兴建起宣传文化室317个、农民夜校311个、图书室303个、体育健身指导站255个、篮球场134个,涌现出贵戚坊少儿艺术、王申锣鼓、宏土戏曲、西陈翟村群众演唱、新庄快板等10个特色文化村和猗氏民间艺术、临晋雕塑、牛杜书画、北景锣鼓共6个特色文化乡镇。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实施农村民办文化“五个一”工程,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县每个村建立一个“农民书屋”,组建一支群众文艺表演队,每个乡镇挖掘开发一项民间传统特色文化活动,培养一批文化产品经营专业户,建设一个“农民文化大院”,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文化活动缺场所、缺人员、缺节目的状况。同时,不断引深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以“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和“文明村镇”评选活动为载体,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四、城镇功能辐射到村

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让农村具有同城镇大体一样的各种功能,是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在乡镇建设上,我们相继完成了16个乡镇的小城镇改造提升,其中2个乡镇被列为全国、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有6个乡镇跨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35个村成为全省千强村。村容村貌上,在实现村村通油路和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基础上,今年又实施了“双通两改一硬化”工程。“双通”即村村通客车、村村通光缆电视;“两改”即沼气改厕、降氟改水;“一硬化”即村庄巷道硬化。截至目前,全县378个村都开通了客车,4.5万户农民家里通上了电视光缆;4100余户农民改造厕所、用上了沼气;投资1900万元的降氟改水工程,解决了7个乡镇16万群众饮用高氟水的问题;村庄巷道硬化完成800公里;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完成290项,投资1.48亿元;新建教学楼276幢,农村教育条件得到根本改变。下一步,我们将突出抓好完善城镇功能和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着力推进农村的绿化、美化、香化和亮化,进一步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的投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使农村的孩子享受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扩大新型合作医疗的受益面,使农民享受更多的医疗优惠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子女就学难和看不起病的问题。同时,要狠抓招商引资,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五、民主法治渗透到村

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落实村民的民主选举权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一是推进民主选举。积极引导和支持广大群众依法参加选举,主动参与村民自治的各种有益活动。二是推进民主决策。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党员议事会、群众议事会的作用,对农村兴办集体性公益事业,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筹劳。三是推进民主管理。全面实施“四个一”工程(一张明白表、一张意见卡、一个意见箱、一次反馈会),坚持县、乡主导与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领导相结合,典型引路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县、乡定期督查与村民经常监督相结合,促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落实。四是推进民主监督。在已经出台《党支部、村委会工作规范》、《村委会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支部工作规范化、村务工作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积极推进“两委”班子任期目标承诺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加强村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农村治安环境和发展环境。(《山西日报》2005年11月2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