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陕北白绒山羊的消化生理特性
一、消化器官
1.胃的组成
绒山羊属反刍动物。具有四个胃,分别叫作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前三胃的胃壁没有消化腺,不分泌胃液,第四胃是分泌胃液的真胃。胃的容积很大,其容量因年龄、品种不同而有差异。瘤胃虽然不能分泌消化液,但胃壁强大的纵形环状机能强有力地收缩和松弛,进行节奏性的蠕动,可搅拌和揉磨食物。瘤胃内有大量的多种微生物,对食物的分解与营养物质的合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瘤胃是活体内的“饲料发酵缸”。
2.胃的运动规律
绒山羊的瘤胃和网胃运动是有规律的周期性运动,两胃收缩的步调一致,频率相同,强、弱、快、慢虽常变化,但运动持续不停。绒山羊在采食结束后一段时间内进行反刍。食物逆入口中,约咀嚼50~100次,咽下后略停3~5秒,又开始下一次反刍。每反刍一次约需23~65秒钟。瓣胃的运动是一种紧张的收缩,频率较低,平均0.8次/分钟。皱胃的运动是一种有节奏的蠕动,收缩快而弱,频率0.3~0.5次/分钟。
二、消化道的功能
消化道的功能主要是使饲料成为化合物,然后吸收进入血液以供机体利用,与此同时将组织新陈代谢的产物,以及不能消化的饲料残渣排出。包括:咀嚼、唾液、反刍、消化及吸收作用。
1.咀嚼
咀嚼的主要作用是磨细饲料,增大饲料的表面积,以利瘤胃微生物的发酵和真胃及小肠的消化吸收。
2.唾液
绒山羊的唾液偏碱性。具有以下作用:
(1)润湿饲料形成食团,便利于咀嚼和吞咽,溶解饲料中的物质,刺激味觉感受器,引起食欲,促进消化道的运动和各种消化液的分泌。
(2)清洗口腔,清除饲料残渣和进入口腔的刺激物。
(3)进入胃无腺部位的唾液,可使食团保持弱碱性环境,以利于唾液中的酶和饲料中的酶以及乳酸等继续发生作用。
(4)口中和瘤胃中细菌发酵所产生的有机酸,维持瘤胃内的一定酸碱反应,有利于细菌和纤毛虫的生存和活动。
3.反刍
绒山羊每天用于反刍的时间约1/3,每20次一个周期。当饲料进入瘤胃、网胃后,即与瘤胃中的液体混合,瘤胃中含有数以万计的细菌、纤毛虫和真菌。细菌的主要作用是发酵,使纤维素变成低级脂肪酸;纤毛虫的主要作用是对纤维素起撕裂作用。这些微生物的类别和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随着饲料品种的变化而变化。因为不同饲料所含的成分不同,需要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才能分解消化。
瘤胃中的微生物可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经酶的分解变成短链脂肪酸,该脂肪酸直接被瘤胃、网胃胃壁吸收进入血液,供合成乳酸和储存能量。饲料中的蛋白质被分解为多肽氨基酸、氨及胺,微生物利用这些物质组成体细胞,最后,微生物通过真胃、小肠时被分解、消化、吸收。
4.瓣胃
绒山羊瓣胃的主要功能是挤出水分和吸收水分,同时对食物进一步揉磨。
5.真胃和小肠的消化吸收(www.xing528.com)
真胃具有分泌盐酸、蛋白酶和凝乳酶的作用。盐酸激活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为多肽。盐酸的酸度可使真胃的幽门括约肌松弛,便于真胃内溶物进入小肠。凝乳酶对羔羊尤为重要,此酶可使乳汁在真胃中凝结成块状,有助于小肠的消化吸收。
小肠的上部主要是分泌消化液并进行消化。消化后的产物在小肠下部被吸收。
6.大肠
大肠无消化酶的分泌,但有吸收水分、盐类及低脂肪酸的作用。
三、陕北白绒山羊的消化生理特点
绒山羊除了具有其他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外,还有很多独特的消化生理功能。
1.对单宁具有耐受能力
有关资料显示,山羊与绵羊和牛一同放牧饲养时,山羊仍偏爱采食富含单宁的灌木,所食灌木至少占采食牧草的一半。而在北墨西哥荒漠草场上,山羊终年采食80%以上的灌木。中国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生产也主要依赖于灌木和树叶。山羊采食灌木枝条并能很好地消化,是因为山羊唾液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成分和瘤胃微生物具有解除单宁毒性的作用。山羊在冬、春季节能够利用一部分易消化的牧草(冬利用10%,春利用40%~50%),但在严酷的生态条件下它们仍继续采食足够的灌木来满足对富含单宁食物的需要。山羊对牧草多样性的采食行为可使山羊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中满足自己的营养需要,能降解单宁的毒性,不断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
2.对低蛋白日粮的适应
在我国荒漠地区,山羊不仅对低蛋白饲粮有很高的利用率,而且在接近维持需要水平的情况下,可通过短期的减少水分供应来提高氮的利用。正是绒山羊这种超强的氮素循环能力,才使得其能够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下维系着相对稳定的生产能力,能在劣质草场上形成比较稳定的日粮水平,并表现出很强的生物适应性。
3.具有很强的消化粗纤维的能力
在低补饲、自由采食粗饲料的条件和单纯自由采食粗饲料的条件下,山羊对劣质粗饲料中粗纤维的利用率、尤其对灌木林草的利用率明显高于绵羊和牛。这是由于山羊瘤胃食糜的流通率低、瘤胃食糜颗粒度小的缘故。食糜在瘤胃中受微生物浸解的时间较长,供微生物攻击的植物细胞壁的表面积较大,且山羊瘤胃内有较多的富于活力的纤维分解菌,这些都决定了山羊具有相对较强的消化粗纤维的能力。
4.绒山羊的营养特点
(1)日粮以粗饲料为主。粗饲料是瘤胃的主要填充物,产生饱感;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生长,维持正常的瘤胃微生物区系;刺激瘤胃进行反刍;有利于维持正常的瘤胃pH值。
(2)可利用非蛋白氮。利用一定量的非蛋白氮如尿素作为蛋白质来源,经瘤胃微生物作用转变成菌体蛋白,进入真胃和小肠后,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反刍动物消化吸收。
(3)瘤胃微生物蛋白质是绒山羊蛋白质营养的主要来源。瘤胃微生物将饲料中部分蛋白质或氨基酸分解后合成菌体蛋白,菌体蛋白进入小肠后才能被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利用,只有少部分蛋白质经过瘤胃直接进入小肠吸收。微生物对饲料蛋白质的降解存在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对饲料蛋白分解和再合成过程中损失的蛋白质数量要比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增加的量多。降低了饲料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因此,应用过瘤胃蛋白、过瘤胃氨基酸保护技术。
(4)维生素营养特点。瘤胃微生物可以合成足够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大部分动物体内可合成足够的维生素C;一般牧草中含有大量VD2的前体麦角胆固醇,麦角胆固醇在牧草晒制过程中,由于紫外线的作用可转化为VD2,维生素D2一般不会缺乏;微生物和羊本身不能合成维生素A,且对摄入的维生素A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日粮应补充适量维生素A。
(5)矿物质营养特点。矿物质是绒山羊维持、生长所必需,缺乏或过量,发育受阻、导致疾病甚至死亡,如缺硒引起的白肌病,过量会导致硒中毒。硫是瘤胃微生物利用NPN合成微生物体蛋白必需元素,钴是微生物合成B12的必需元素,在饲料中添加铜、钴、锰、锌可提高对纤维素的消化率。
(6)能量需要特点。羊体本身和瘤胃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需要充足能量,70%能量由VFA(挥发性脂肪酸)提供;饲料有机物分解时释放的ATP(三磷酸腺苷)数量与饲料可利用氮成一定比例;而饲料分解时释放ATP数量与饲料所含可发酵有机物相关,能量供给必须考虑可发酵有机物与可利用氮的比例关系。以精料为主的情况下,能量利用率低于单胃动物。
(7)陕北白绒山羊的特殊需要。山羊绒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6月份羊绒开始生长出皮肤表面,以后生长速度逐步加快,9月份生长速度最快。在放牧条件下,来年2月份停止生长,4月份绒毛开始离开表皮;在舍饲补饲条件下,来年3月份停止生长,4月中旬绒毛开始离开表皮。在山羊绒生长阶段,要满足绒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补充足量的含硫氨基酸且维持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