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实践论转向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这一革命也带来了发展哲学的范式革命。哲学的实践论转向带来了关于“人的本质”、“社会的本质”、“解决人和社会问题的方法”以及“发展的价值诉求”等理论的根本变革。这些变革共同构建了发展哲学的范式革命及其独特的价值之维。
其一,关于“人的本质”。
以实践为立论之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论述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5]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又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此,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46]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是由各种实践活动生成的。作为我们考察问题前提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所以,马克思认为,“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历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的事实的汇集,也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像的主体的想像活动。”[47]
从实践的角度,马克思认识到人的实践生成性,是现实的实践活动生成着现实的人。所以分析问题不是“从天国降到人间”,而是“从人间升到天国。”[48]从进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出发来分析问题,马克思论述道:“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49]
其二,关于“社会的本质”。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0]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人的实践生成性决定着社会的实践性。“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但由于他们相互间不是作为纯粹的我,而是作为处在生产力和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发生交往的,同时由于这种交往又决定着生产和需要,所以正是个人相互间的这种私人的个人关系、他们作为个人的相互关系,创立了——并且每天都在创新着——现存的关系。”[51]社会发端于处于生产力和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的需要。正是个人的需要,使他们相互间结合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创新着这种关系。而这种需要都是由特定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所以社会发展是具体的,是由具体的人,进而由具体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马克思清晰地论述道:“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和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52]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本身就蕴含着“发展”,“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53]所以,虽然人是社会生产实践生成的,但是人也是能动的,人要“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使社会得以发展。
其三,关于“解决人与社会问题的方法”。(www.xing528.com)
马克思认为人和社会都是实践的、具体的,这决定了其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的独特性。认为解决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都应该从“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的角度入手,而不应该从孤立的人的角度入手。因为造成人和社会问题的原因不是人的抽象本性,而是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现实关系。所以,马克思认为,必须从人的实践生成性的视角去破解人与社会的问题。面对现代社会发展难题,马克思的旨趣,是深入现实的物质生产实践,去考察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以此为视角,马克思考察出了现代社会发展难题的根本起因——资本的逻辑。资本内涵着对劳动力的剥削,其间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靠劳动者“得到了发展的垄断权”,而劳动者“为满足最必不可少的需要而不断拼搏”,因而暂时“被排斥在一切发展之外”。[54]所以,对资本的的态度问题成为解决现代社会发展难题的核心问题。而资本关系代表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现实的社会关系。这是马克思的一贯主张,只有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入手才能破解社会和人的问题。
其四,关于“发展的价值诉求”。
发展的价值诉求,包括人的发展的价值诉求和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的实践生成性观点,决定了其价值诉求的实践性,人的发展的价值诉求——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社会和谐都不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迷梦,而是一种消灭现实问题的生成式的发展过程。
随着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会逐渐生成。在私有制存在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人们会在已有的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自己的解放,这种解放会带来生产力的进一步的发展,历史发展的理性尺度和价值尺度在这种辩证的统一中不断地进行下去,最终在共产主义社会绝对地实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正是一定的生产交往方式生成着一定的人,建立在特定的生产交往方式之上的人结合成特定的社会关系。人的现实性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现实性。绝对的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差别的绝对消灭,这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另一个是私有制的消除。满足这两个条件,共产主义也就实现了。但是如果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并不是说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没有意义的,恰恰相反,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55]所以,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消灭现实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马克思研究人和社会问题的实践论视角所带来的发展理论的方法论革命为人类解决当前发展中的理性和价值的冲突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实践本身既是一个客体性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主体性的概念,既有合规律性,也有合目的性,所以发展也既是主体的也是客体的,既是合规律的,也是合目的的,是历史和价值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