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克思实践论的转向意义

马克思实践论的转向意义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彻底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特质,脱离了传统哲学的静观的思辨的思维方式,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哲学。哲学在马克思这里发生了实践论的转向。不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论转向,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社会发展哲学的范式革命及其独特的价值维度。

马克思实践论的转向意义

3.2.1 马克思哲学实践论转向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0]马克思实践方法论是达到改变世界的通途,是将马克思哲学与传统西方哲学区别开来的根本之所在。其实践哲学是在对德国哲学的批判中逐渐生成的,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以正式形成。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和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清算。[31]马克思指出: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32]

马克思抓住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缺陷,认为它们只是抓住了主客关系中的一端,不能真正理解人类的活动。

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工作在马克思随后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被延续下来。马克思认为唯心主义哲学对现实的批判是无力的,“德国的批判,直至它最近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没有离开过哲学的基地。”[33]认为这些批判都是在“黑格尔体系的基地上产生的”。[34]尽管有青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的区分,但是他们都没有跳出意识形态本身的窠臼:“老年黑格尔派认为,只要把一切归入黑格尔的逻辑范畴,他们就理解了一切。青年黑格尔派则通过以宗教观念代替一切或者宣布一切都是神学上的东西来批判一切。青年黑格尔派同意老年黑格尔派的这样一个信念,即认为宗教、概念、普遍的东西统治着现存世界。不过一派认为这种统治是篡夺而加以反对,另一派则认为这种统治是合法的而加以赞扬。”[35]循其理论,青年黑格尔派是通过同意识作斗争而消除束缚自己的限制。所以,马克思毫不客气地对青年黑格尔派批判道:他们仍然是一些意识形态家,尽管他们“满口讲的都是所谓‘震撼世界的’词句,却是最大的保守派。”[36]因为他们“仅仅反对这个世界的词句”,他们“绝对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世界。”[37](www.xing528.com)

这样的哲学批判是无力的,马克思强烈批判道:“这些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38]马克思认为,沉湎于“词句”批判的哲学家们在现实面前是无力的,或者说跟现实是无关的,这种哲学根本找不到实现人的解放的路径,马克思论述道:“如果他们把哲学、神学、实体和一切废物消融在‘自我意识’中,如果他们把‘人’从这些词句的统治下——而人从来没有受过这些词句的奴役——解放出来,那么‘人’的‘解放’也并没有前进一步”。[39]所以,对这种不能实现社会发展从而完成人的解放的唯心主义哲学,是必定会被马克思所抛弃的。

而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把一切都诉诸感性的直观,把自然和人看做直观对象,他没有看到,“甚至连最简单的‘感性确定性’的对象也只是由于社会发展、由于工业和商业交往才提供给他的。”[40]马克思认为这种感性直观由于“从来没有把感性世界理解为构成这一世界的个人的全部活生生的感性活动”,因此,当遇到社会问题时,费尔巴哈“便不得不求助于‘最高的直观’和观念上的‘类的平等化’”而变成一个唯心主义者,所以“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41]

由此可见,唯心主义者和旧唯物主义者在解决社会问题时,都是唯心主义的。在他们的理论中无法找到实现人的解放的科学的途径。因为“‘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42]

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强烈批判,再加上对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洞见和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使马克思的视域定格在社会历史现实。认识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43]在实践中人、自然和社会达到了辩证的统一,“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44]在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辩证发展过程中实现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变革。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彻底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特质,脱离了传统哲学的静观的思辨的思维方式,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哲学。哲学在马克思这里发生了实践论的转向。这种变革是一种范式的转换,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不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论转向,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社会发展哲学的范式革命及其独特的价值维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