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生活篇家庭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生活场所之一,在家庭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比如日常饮食中可能出现的食物中毒情况、居家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盗窃情况、家用电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触电情况、各种意外所致的眼鼻耳受伤情况,这些隐患都对青少年的安全和健康构成威胁。由于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保留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提供给医院进行检测。

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家庭生活

家庭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生活场所之一,在家庭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比如日常饮食中可能出现的食物中毒情况、居家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盗窃情况、家用电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触电情况、各种意外所致的眼鼻耳受伤情况,这些隐患都对青少年的安全和健康构成威胁。因此,青少年掌握在这些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自护知识就显得非常必要。

1.食物中毒,危险

一天凌晨5点,上海某区的罗女士筋疲力尽地躺在床上,腹痛、头晕、浑身乏力不停地侵袭着她的身体。而更让她痛苦的是从凌晨2点开始,她已经拉了5次肚子,呕吐了3次。上午8点,罗女士在上海某医院被诊断为食物中毒。而据调查,那一天发生在罗女士同一区的食物中毒事件涉及人员近300人。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人在同一时间食物中毒呢?原来食物中毒者主要来自上海的五家企业。这五家企业的员工都在同一家快餐公司订餐,罗女士是其中一家企业的一名员工。他们在前一天的中午订了那家快餐公司的鸭腿、腊鸡腿、生拌黄瓜、土豆丝等,吃了以后没有立即发生什么症状,但是第二天一早刚上班,很多员工先后往厕所跑。到了夜里,呕吐、腹泻症状开始出现。

原来那家快餐公司为了节约成本,用前一天的剩菜和当天的新鲜菜放在一起炒,土豆丝也是没有熟透就装进了一次性饭盒送到了订餐的这几家企业,最终导致了这次重大中毒事件。

以上就是一起典型的食物中毒案例。食物中毒除了案例中说的会有呕吐、腹泻、头晕的症状,同时会伴有中上腹部疼痛、发烧等症状。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在家中一旦出现了食物中毒的情况,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冷静、及时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用呕吐法治疗。如果病人在吃下某种食物后1~2小时内发现中毒,可选用催吐的方法治疗:①把20克食盐溶于200毫升的温水中,让病人把200毫升的盐水一次性喝下,如果病人不吐,可让他多喝几次;②把100克鲜生姜捣成汁,把姜汁倒入200毫升的温水中,让病人把姜汁水一次性喝下,如果病人不吐,也可让病人多喝几次;③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病人咽部,促使其呕吐。

(2)用导泻法治疗。如果病人吃下中毒食物已超过2~3个小时,并且其精神状态较好,则可选用导泻法治疗:①把30克大黄用水煎好,让病人把药液一次性饮服(年老体弱的人不能用此法);②把20克元明粉用开水冲泡后,让病人一次性饮服;③把15克番泻叶用水煎或用开水冲泡后,让病人饮服。

(3)用解毒法治疗。如果病人因吃变质的鱼、虾、蟹等食物而发生中毒,可选用下列方法解毒:①把100毫升的食醋用200毫升的凉开水稀释后,让病人一次性服下;②把30克紫苏与10克生甘草一起用水煎后,让病人一次性饮服。如果病人是由变质饮料引起的中毒,可采取服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饮料的方法解毒。

(4)及时送进医院。食物中毒的病人在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紧急处置后,最好再到医院检查一下。尤其是那些中毒较重者,更应尽快到医院治疗。

此外,还要注意保留食物样本。由于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保留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提供给医院进行检测。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2.鱼刺卡在喉咙里了

邮电局上班的老刘和几个朋友邀约到农家乐吃鱼。老刘兴致高涨,一边挥手划拳,一边大口吃鱼。朋友劝他小心点,老刘毫无惧色地说:“我人高口大,大鱼小鱼都不怕。”谁知话音刚落,他就说有东西卡在了喉咙。朋友大惊:“是鱼刺!”他们纷纷建议使用“土办法”:吞饭团、喝醋,谁知折腾了足足半个小时,鱼刺不但未出,老刘反而开始吐血。朋友只好将痛苦难耐的老刘送到门诊。经检查,老刘咽部与食道交界处有一条长约0.6厘米的鱼刺,已深深刺入咽喉壁。经过了一个小小的手术才把鱼刺取了出来。

吃鱼时要小心鱼刺卡到喉咙

生活中,像老刘那样被鱼刺卡喉用尽土方偏方仍不能去除,不得不到医院就医的人有很多。那么,鱼刺卡喉后到底该如何救治呢?

(1)要保持镇静,初步确定是否有鱼刺卡喉。当被鱼刺卡喉时不要慌张,保持冷静,可试咽唾液几次,从而确定是否有鱼刺卡喉。因为有时进食过快,鱼刺可擦伤黏膜,造成一种鱼刺卡喉的假象。真正鱼刺卡喉的感觉是吞咽时有明显的刺痛,刺痛常持续固定在一个部位,可以明确感觉到相应位置,而咽部静止时疼痛不明显。如果还是不能确定是否真的被鱼刺卡喉,应该仔细检查咽部,将压舌板(在家中可用筷子、牙刷)放在舌部前2/3处,轻轻平压,观察整个口咽部,看是否有鱼刺。

(2)如果确定被鱼刺卡喉,要做以下应急处理:立即请人用汤匙或牙刷柄压住舌头的前部,并发“啊”音,在亮光处仔佃察看舌根部,如看见有鱼刺,可用稍长的镊子或筷子钳住,轻轻拔出来。

(3)可剥取橙皮,块窄一点,含着慢慢咽下,可化解鱼骨

(4)用维生素C软化。细小鱼刺鲠喉,可取维生素C一片,含服,数分钟后,鱼刺就会软化消除。

(5)大蒜一瓣,白糖适量。大蒜去皮、切断塞入双鼻孔,吞咽白糖一匙,不饮水。如不见效,再吞咽一匙白糖。

(6)应急处理后倘若无效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因为,鱼刺卡喉后若不及时取出,局部会因异物感染而发生颈深部的脓肿,并进而发展成败血症、脓毒血症等。脓肿腐蚀血管可发生大出血,后果则更加严重。

(7)医生在取鱼刺时,患者应主动配合。有时经检查可能不能发现鱼刺,而咽喉部疼痛的症状仍很明显,这可能是鱼刺已埋入黏膜不易被发现,此时患者不能轻易放弃检查和治疗,可口服消炎药,l~2天后再到医院检查。因为机体的排异反应和咽部运动可将鱼刺推出或变位,此时鱼刺才可能被发现。如果确实没有鱼刺存在,刺痛感会在1~2天内消失。

此外,鱼刺卡喉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不宜喝醋,有人使用喝醋的方法,希望将鱼刺化掉。可是喝醋时醋液在喉咙只能停留几秒钟,就进入到胃部。因此醋不仅不能排除卡喉的鱼刺,还会引起黏膜烧伤、气管水肿等。

(2)不能用大口干咽饭团或馒头的方法将鱼刺推压下去,因为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咽喉食管较为柔软,用饭团挤压尖锐鱼刺,就如钉钉子一样,会把鱼刺越挤越深,刺入黏膜内。同时也可能把鱼刺推入咽喉部、食管,导致鱼刺更难取出。而且咽喉食管周围有许多大血管,鱼刺刺伤血管后可造成大出血,或者刺破黏膜造成感染、化脓、脓肿。

(3)有人习惯将手指伸向喉咙往外抠,但由于口腔小、手指短,此法往往只能刺激咽后壁,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挖伤黏膜,加重疼痛等副作用。

(4)有的人在鱼刺卡喉后,就使劲咳,希望把鱼刺咳出来,如果鱼刺刺入较深,此法通常无济于事。因为鱼刺细小,受力面积也就小,咳嗽的冲击气流难以把鱼刺咳出。

3.放假了,我一个人在家

乐乐放暑期了,他的妈妈每天上班前都要千叮咛万嘱咐“在家的时候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自己出去玩……”。乐乐是个听话的孩子,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他就看电视、写作业,有时候玩电脑游戏,暑假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月,乐乐的爸爸妈妈看到乐乐这么听话,更是满心欢喜,他们以为让孩子待在家里不出去是最安全的。

有一天,乐乐在家的时候接到一个阿姨打来的电话。

女骗子:你好,小朋友,你叫乐乐吧?

乐乐:是的。

女骗子:哦,是这样的,你妈妈给你报了个培训班,你家在哪里,我们今天有车来接小朋友上课。

乐乐:哦,这个事情我不知道呀。

女骗子:是妈妈给你报的名,你告诉我地址吧。

乐乐:那你打电话给我妈妈吧!

女骗子:你妈妈电话打不通呀,她什么时候回来呢?

乐乐:要到晚上七点左右。

女骗子:哦,那不行的,太晚了,我们已经下班了。不过你妈妈都已经交过押金了,不来多可惜呀?我们这个培训班有好多你的同班同学呢。

一个人在家时要注意安全

乐乐:那好吧,我告诉你地址,你在楼下小区等我。

案例中的乐乐就这样上当受骗了,现在骗子们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一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而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因此,当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独自在家时,要锁好防盗门

(2)睡觉前,仔细检查水龙头有没有关紧、电源是不是都拔掉了、燃气有没有关紧、门、窗是不是都锁好了。

(3)白天有人敲门时,一定要先从猫眼里看看,然后询问对方有什么事,不认识的坚绝不能开门。

(4)若是修理工上门,要确认是否事先约定,检查来者证件并仔细询问,确认无误后方可开门。家中需要修理服务时,最好有家人、朋友在家陪伴或告知邻居。

(5)若有人以同事、朋友或远方亲戚的身份要求开门,不能轻信。

(6)若有上门推销者,可婉拒。切勿贪小便宜,以免追悔莫及。

(7)一定不要因来者是女性而减少戒心。

(8)遇到陌生人在门口纠缠并坚持要进入室内时,可打电话报警,或者到阳台、窗口高声呼喊,向邻居、行人求援。

(9)接到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先要求对方留下电话和姓名,然后再通知家长。不要像案例中的乐乐那样轻易相信陌生“阿姨”的话。

4.家中进了小偷怎么办

一天夜里,王丽看完电影已经凌晨两点了,冲完澡便去睡觉了。可她刚关了卧室的灯半个小时,就听到阳台有动静,紧接着就是拉动抽屉的声音,她知道家里进贼了,这让王丽很害怕,她想用手机给男友打电话,但又怕小偷听到动静会暴露自己,于是,王丽屏住呼吸,很快冷静下来分析了两种情况:一是她起来和小偷对峙,但自己不是小偷的对手,肯定会吃亏,到时候丢了财物不说,弄不好自己还会受伤;二是装睡,王丽想了一下,自己家里没什么值钱东西,钱包里就四百块钱,银行卡和身份证她没放在一个地方,即使被偷走了,第二天挂失也来得及。想到这里,王丽便闭着眼睛继续睡觉,尽管她心里很害怕,但是仍然很冷静的躺在床上听着客厅里的动静,大概过了半个小时,阳台上又发出了推拉窗户的声音,王丽知道是小偷走了,但她继续在床上躺了半个多小时,确定没动静了才起床。她起床后清点了一下财物,发现就丢了四百块,两张银行卡和一个MP3。随后,她便拨通了110,第二天早晨,她就赶紧打电话到银行挂失。

案例中的王丽在家里遇到小偷,并且她能冷静应对,不仅减少了自己的损失,而且保障了自身的安全,这件事情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在家遇到贼,除了案例中“装睡”这个办法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迷惑小偷。当独自在家时,要想办法让小偷明白,家里马上就会有人回来。

(2)如果是白天,家里进了小偷,要尽量往外面跑,不要管家里的东西,也不要与歹徒搏斗,跑出去后,要马上报警。

(3)如果正在家里晾衣服,或者在窗台边浇花,家里进贼后,要想办法让别人注意到自己家,比如到阳台上往下扔衣架等物。

(4)体弱者、年少者,尽量和小偷斗智,如案例中的王丽。

(5)不用眼睛看小偷。小偷进入家里后,尽量不要盯着他看,这样他就能放松对你的警惕,认为你不会反抗,就不会采取过激行为。

(6)万一和小偷发生对峙,他掐你或用别的方法伤害你,可以假装昏迷,以躲避进一步的伤害。

(7)如果附近没有人,或者家里的隔音非常好的话,就不要大声呼叫,因为大声呼救容易激起小偷的杀机。

(8)如果小偷要捆绑你,你要往前伸手,让他把你的手捆绑在身前而不是身后。同时,小偷在捆绑时,你要尽量把肌肉绷紧。当逃脱时,手从身前容易挣脱绳子,绷紧的肌肉一旦松下来,绳子就不会捆绑那么紧,也容易挣脱。

(9)如果发现财物被小偷翻出来了,不要和对方搏斗。

(10)如果小偷拿着凶器,千万不要和对方搏斗。

不要和拿着凶器的小偷搏斗

(11)晚上有小偷进入家里后,不要主动开灯。因为小偷并不熟悉你家里的环境,而你自己却熟悉。同时不要出声,尽量别让小偷知道你在哪个房间和家里有几个人,如果家里人多的话,可以找机会将小偷制伏,如果家里就一个人的话,尽量采取案例中王丽的做法。

总之,在家里遇到小偷的时候,一定要分清重点,尽量保护自身生命安全。

5.回家后,发现家里被盗了

家住某居民楼的一层的王先生,上午8点半他出门办事后,在9点45分左右回到家里时,就发现家里被盗了。他迅速报了警,警察在对现场进行勘查时发现了一组足印,屋里已被翻动得凌乱不堪,经过清点,家里的笔记本电脑和一些贵重的首饰被盗,现金也丢了上万元。那么盗贼是如何进入屋内的呢?这户人家的所有窗户都安装了防盗网,警察没有发现防盗网被破坏的痕迹。经查,原来是主人的锁防盗功能并不强,盗贼因此能够轻易得手。

类似王先生这种情况的例子数不胜数,如果王先生早早就做好防盗措施就可以避免这次损失了。因此,为了保证财产安全,我们要采取各种防盗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中不要存放大量现金,存单、存折上的账号、密码要记在心里或其他秘密本子上,不要同身份证、户口本等放在一起。贵重首饰要妥善保管。同时,可以在贵重物品上刻上特定且不易磨去的标记,窃贼就不易销赃了,起到了保护自己财产的作用。

(2)外出时,切勿在门外留下写有“外出有事,某日回家”之类的话的字条。

(3)晚上全家短时间外出时,屋内最好亮上一盏灯,或打开收音机,使窃贼难以判断出家中是否有人,因而不敢贸然下手。

(4)全家长时间外出时,要在阳台上晒一些衣物,门口放一两双鞋,或请邻居帮忙取报箱报纸和牛奶等物,还须拔掉电话接线,并将门铃的电池卸下,以免长时间响铃暴露家中无人。

(5)必须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防盗门,切忌在街头定做,在安装时,防盗门尽量往门洞里装。注意门框、门体是否坚固,门缝是否密封。以避免“防盗门窗不防盗”的现象发生。

选择质量好的防盗锁

(6)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家中安装防盗报警器或者带有视频监控的报警器。这是一个不休息的“警察”,一有情况,会立即自动报警,吓跑盗贼。

(7)家住底层的居民可在围墙四周种植一些类似月季、剑麻等带刺植物,也可在阳台的四周种植,既美观,又可作为一道防范屏障。

(8)平房区住户尽可能不要使用明锁,更不要在外出前使用自行车等物体或其他一些杂物遮挡门窗,使人一看就知道家里没人。

(9)家中不要摆设特别贵重的装饰品,以免招贼。

(10)如果回家时看见本应没人的大门虚掩,有人正在家里偷东西,千万不要出声惊动犯罪分子,更不要进屋,而是应该赶快找邻居帮忙,或者拨打110报警。

(11)若住的楼层较高,窃贼是从大门进入室内盗窃的。在发现窃贼时,不要进门,要迅速从门外用钥匙把大门和防盗门反锁上,然后再去找人求救。这样,贼在屋内打不开门,又无法钻窗户逃跑,更容易被抓获。

(12)如果发现家中被盗,首先拨打110报警,其次不要急于收拾、清理家中的物品,不要在室内随意走动,并注意不要接触门把手、锁具,以免破坏有价值的痕迹;对小偷遗留下的痕迹、物品应用绳索圈围警戒,重点保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若存折、信用卡被盗后尽快到银行办理挂失手续。

6.当心微波炉致癌

1991年,由于一场公众瞩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是不安全的。一位名叫诺玛·莱维特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诉。诺玛去医院进行髋部更换手术。手术很成功,但诺玛却死了。诺玛死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用微波炉加热物品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根本的破坏。

还有研究表明,如果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呢?微波炉在加热食物的同时,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结果,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具有毒性,还可能致癌。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严重的生理变化。

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肉类、奶类、谷物、水果和蔬菜都会产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并且,微波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了60%~90%,包括矿物质和生化酶,维生素B、C和E,以及降低胆固醇物质,甚至连蛋白质的营养成分也减少了。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荷尔蒙异常情况,特别是男性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现异常。此外,细胞膜的电解性出现不稳定现象。维持正常的细胞膜电解性对细胞的健康和细胞间的连接是至关重要的。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波动,智力下降。

由此可见,经过微波炉加工过的食物会对我们身体产生很大危害,因此,应当减少微波炉的使用。可是现代家庭使用微波炉的越来越多,也有很多人由于工作繁忙,不得不使用微波炉快速加热食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掌握正确使用微波炉的方法,具体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使用微波炉必须按照说明书的规定正确操作,以免人为造成微波炉的泄漏扩大。当微波炉使用一段时间后,应当经常检查炉门有无机械性损伤,若开启不正常应及时送到专业部门维修,防止微波泄漏。

(2)在厨房里,一定要给微波炉安身之地留有宽裕空间,在购买之前就应该做好打算,否则用微波炉时,它的周围就成了“雷场”。

(3)购买信誉好、质量好的微波炉才能减少微波泄漏的机会。

(4)在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时,一定要远离微波炉。

(5)用微波炉烹调食物时,中途绝不可以将微波炉的门打开,一旦发现微波炉的门关不紧时,就应立刻停止使用,以免外泄的微波损害人体健康。

微波炉的门要关紧

(6)千万不要猛烈碰撞炉门,并注意炉门是否损坏。如发现炉门受损,则不可使用。

7.冰箱使用要注意

很多人以为食物放进冰箱就万事大吉了,把冰箱当成了“消毒柜”、“保险箱”。其实冰箱的冷冻作用不同于杀菌消毒,细菌并没有冻死,只是在低温下降低了本身的新陈代谢水平,减慢或停止了繁殖。况且很多微生物极易在低温下生长繁殖,而且冰箱内湿度较大,食品频繁地送进取出,遭到污染机会比较多,一旦温度回升,细菌仍然可以苏醒,继续生长繁殖。冰箱滋生的细菌可引起新生儿、孕妇、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下降或缺陷的人发病,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导致呼吸或循环衰竭,一旦感染病死率高达100%。孕妇感染后会出现畏寒、发热、头痛、背痛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还可引起早产、死产或新生儿脑膜炎而致其死亡。因此,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我们应该了解冰箱的正确使用方法。

(1)新冰箱第一次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后再接通电源。首次使用时运转时间不宜过长,应间断进行,给冰箱各部件一个磨合的过程。新冰箱开始工作时,存放的食品数量不宜过多,随着冰箱工作时间的增加再逐渐加大食品的存贮量。

(2)正确安放电冰箱。电冰箱应摆放在远离火炉、暖气片等热源的地方,同时应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这样有利于电冰箱的散热。电冰箱应摆放在湿度较小的地方。电冰箱应摆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冰箱背部应离墙10厘米以上,顶部应有30厘米以上的高度空间,四周不应放置过多的杂物。电冰箱应摆放在地面平稳的地方。否则当压缩机启动时会产生振动并发出很大的噪声,长期如此会缩短电冰箱的使用寿命。电冰箱上不应摆放重物或过多的杂物,特别是不能摆放其他电器。

(3)电冰箱在接通电源之前,先检查铭牌上规定的电压是否与家用电压相同,相同方可使用。要为电冰箱安排单独的电源线路和使用专用插座,不能与其他电器合用同一插座,否则会造成不良事故。要安装好接地装置。

(4)电冰箱要定期清洗。由于目前家用冰箱使用频率较高,所以每周至少一次对冰箱进行清洗、除菌、消毒。清洁冰箱时方法要正确,除了对冰箱内部常规部位进行清洗、消毒外,更应该注重用高效的冰箱专用消毒剂,来对冰箱内部的滴水槽、隔板槽等死角进行喷射消毒。冰箱内壁、死角喷雾完成后,应该将冰箱门关闭5~10分钟,让消毒剂充分杀菌,最后再用抹布抹干净。在进行电冰箱清洁卫生工作时要注意不能用酸、碱溶液、有机溶剂、热水擦洗冰箱,不能用水直接冲洗电冰箱的外壳和内胆,更不能用锐器刮除污垢。

冰箱要保持干净

(5)电冰箱长期停用应将电源插头拔掉,妥善保管;将冰箱内食品取出,把食品盒、托架等附件洗净晾干后放回原位;打开箱门,化尽蒸发器上冰霜,排除水后清洗蒸发器表面并用软布擦干;冰箱门封条用布擦拭干净,涂上滑石粉进行保养或者在门封条与箱体接触处垫上薄纸,以免因长期关闭而发生门框黏结现象;将温控器旋钮调至强冷点位置,使温控器弹簧处于放松状态。

8.用电安全,谨防触电

案例一:一天,家住某小区的小林,洗完澡拔热水器插头时,突然触电,一头栽倒在浴缸里,不省人事。幸好家人发现及时,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后送往医院抢救。医生告诉小林的家人,小林的手臂被电击伤,触电原因是因为湿手拔插头。

上述案例就是一起典型的触电事故。电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人们在享受电带来的种种便利时,如使用不当或稍有不慎,很可能导致触电事故,危及财产和生命安全。那么,生活中应如何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呢?

(1)认真学习安全用电知识,提高自己防范触电的能力。不乱动、乱摸电器设备。

(2)在家时不要用湿手去开灯、关灯或触动其他电开关,而且要培养成用右手开关电源的好习惯。

不要用湿手去触摸电开关

(3)墙壁上接出来的多用插座都是通电的,千万不能用手指、小刀、钢笔等触、插、捅,那样是非常危险的。

(4)不用质量低劣、破旧损坏的电线和电器设备。

(5)选择质量好的插座,以防漏电。

(6)电器设备一定要有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装置,并经常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

(7)发生电器设备故障时,不要自行拆卸,要找电器售后服务或电器修理店维修。

(8)发现电线、插头等有问题时,请专业人员修理。

(9)不要在电线上晾晒衣物。

(10)在室外玩耍时,千万不要爬电线杆,也不要在电线杆附近放风筝。在路上、野外或大风天气时,遇到落在地上的电线,一定要绕行,因为那可能是带着高压强电的电线。

案例二:一对12岁的双胞胎兄弟独自被爸爸妈妈留在家里,当哥哥开启电视时,因电视插座漏电,造成哥哥触电。此时,插头就在弟弟的身边,弟弟并没有马上拔掉电源,而是冲了上去拉哥哥,结果兄弟二人双双毙命。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万一生活中发生触电事故,如果不懂得采取得当的应急措施,不但会延误抢救伤者的时机,甚至危及自己的生命。因此,避免触电的同时,掌握一些触电的急救办法尤为重要。一旦发生触电,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1)火速切断电源。急救者应穿上胶鞋或站在干木板凳子上,戴上塑胶手套,用塑料制品或干木棍等不导电的物体挑开电线。避免接触触电者的身体,防止造成新的触电。

(2)切断电源后立即检查伤员。确认伤员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中途不得停止,一直等到医务人员到达,由他们采取进一步的急救措施。

(3)对已恢复心跳的伤员,千万不要随意搬动,以防心室颤动导致心脏停搏。应该等医生到达或等伤员完全清醒后再搬动。

(4)在就地抢救的同时,尽快呼叫医务人员或向有关医疗单位求援。

应急施救的具体方法如下: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首先,解开被救者衣服,取出其口中黏液及其他东西,使其平卧,头向后仰,鼻孔朝天。其次,救护者跪卧在其左侧或右侧,用一只手捏紧被救者的鼻孔,另一只手扒开其嘴巴。如果扒不开嘴巴,可用口对鼻吹气。吹气前救护者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被救者的嘴吹气,使其胸部微微膨胀,吹气时间约2秒。吹气完毕后,立即离开被救者的嘴,并吹气。做人工呼吸时用力不要过猛,以防把肋骨压断。速度应保持每分钟15~19次,不要过快或过慢。

(2)胸外心脏按压法。触电者心跳停止时,必须立即用胸外心脏按压法进行抢救,具体方法如下:先将触电者衣服解开,使其仰卧在地板上,头向后仰,姿势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相同。救护者跪跨在触电者的腰部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触电者心口窝上方,胸骨下1/3处。掌根用力垂直向下,向脊背方向挤压,对成人应压陷3~4厘米,每秒钟挤压1次,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触电者胸部自动复原,每次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部。

上述步骤反复操作。如果触电者的呼吸和心跳都停止了,应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如果现场仅一人抢救,两种方法应交替进行:每次吹气2~3次,再挤压10~15次。

9.提防你的宠物

案例一:媛媛家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名叫小白。小白和媛媛是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整天在一起玩耍。有一天,媛媛的妈妈扔给小白一根骨头,小白叼起骨头,躲到墙角啃了起来。媛媛走上前去,想和小白玩儿。小白以为媛媛要抢它的骨头,嘴里发出呜呜的警告声。然而媛媛却以为小白在对她表示友好,仍像平常一样,伸出手去摸小白。小白发怒了,狠狠地咬了媛媛一口。

媛媛哇的一声哭了。妈妈听到哭声,连忙跑了过来,看见媛媛的手被咬破了,正在流血呢。妈妈一边安慰媛媛,一边帮媛媛把伤口里的血挤出来,又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然后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带着媛媛去卫生所注射了狂犬疫苗。现在,媛媛仍然很喜爱小白,但却再也不像从前那样逗弄它了,尤其在小白吃食的时候,媛媛总是躲得远远的。

案例中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屡屡发生,在养宠物时我们不仅要了解宠物的生活习性,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时而有效地给犬接种疫苗。养犬者千万马虎不得,也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一般来说,幼犬应在6~9周龄期间接种一次疫苗,可同时分别注射各种单苗;12~14周龄时再接种一次,以后每年接种一次。

(2)不将宠物养在房间里。将猫、狗、鸟等小动物养在人居住的屋子里是不妥的,既不符合卫生要求,也对人体健康有害。一般来说,猫、狗、鸟等动物身上最容易寄生跳蚤、虱子、螨、蜱等害虫。如果人感染上了这些病原微生物,就会生病。此外,宠物每天都要排出很多的粪便,这些粪便含有大量病毒和病菌。宠物身上的脱毛、脱皮屑及随地大小便会污染蔬菜、食物及饮水,人误食后就会感染得病,这类疾病包括过敏性皮炎、过敏性哮喘、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细菌性痢疾、鹦鹉热等。因此,为了保持居室环境的卫生,促进人体健康,最好不要在室内养动物。应将动物放在室外饲养,并且定期对动物、食具、笼子清洗消毒。

(3)家中应该常备一些急救物品,如消毒用的75%酒精、脱脂棉一包、一次性注射器一支、500毫升矿泉水空瓶一个、皂粉100克(与500毫升清水即可调配出20%的肥皂水)。

(4)不要打搅正在睡觉、吃东西或正在照顾小狗的狗。

(5)在与动物接触时一旦出现擦伤或抓伤时,无论程度轻重,无论出血与否,都应该立即到卫生防疫部门接种狂犬病疫苗。

案例二:20岁的河南小伙子潘某,无缘无故地突然发病,高热、大汗淋漓、头痛、怕水、怕风,轻微的手煽风就会引起他的肌肉痉挛、惊叫不止,经传染病专家会诊,最后被确诊为狂犬病。原来,一年前这位小伙子曾被自家的“健康”狗咬伤。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知道,被犬咬伤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很可能会染上狂犬病,而狂犬病属于人畜共患病,死亡率极高。

现代家庭养犬、猫等宠物的越来越多,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以致会被宠物咬伤。特别是孩子,常因嬉戏逗弄过度而造成宠物伤人事故。因此,一旦被宠物咬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清洗。被咬伤者首先应该立即冲洗伤口,并且尽可能用20%肥皂水冲洗干净,在冲洗的同时要用手搓洗,让肥皂里面的化学成分渗透到伤口中,达到彻底破坏狂犬病毒的目的;肥皂水冲洗完毕,再继续用清水清洗伤口。

冲洗时要注意速度要快,分秒必争,以最快速度把沾染在伤口上的狂犬病毒冲洗掉。因为时间一长病毒就会进入人体组织,沿着神经侵犯中枢神经,置人于死地。

冲洗要彻底。由于狗、猫咬的伤口往往外口小,里面深,这就要求冲洗时尽量把伤口扩大,让其充分暴露,并用力挤压伤口周围软组织,而且冲洗的水量要大,水流要急,最好是对着自来水龙头急水冲洗。

另外,伤口不应该随意包扎。除了个别伤口大,又伤及血管需要止血外,一般不敷任何药物,也不要包扎,因为狂犬病毒是厌氧的,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狂犬病毒会大量生长。

(2)消毒。冲洗完后,马上用75%的酒精或碘酒擦伤口内外,尽可能杀死狂犬病毒。

(3)注射疫苗。在清洗和消毒完后,应该尽快去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越早注射效果越好。

(4)在注射疫苗期间,应注意不要饮酒、喝浓茶、喝咖啡;亦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诸如辣椒、葱、大蒜等等;同时要避免受凉、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防止感冒。

(5)不论被哪种动物咬伤,都必须在24小时之内接种狂犬疫苗。对重度咬伤者,特别是儿童,必须同时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

此外,要想知道接种的疫苗是否生效,可在全程疫苗接种完后半个月左右检查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如果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是阴性,可再加强2~3注射针,可使抗体阳转。再不阳转时最好测定一下细胞免疫指标,一般而言,全程(5针)接种了合格的狂犬疫苗,尤其是并用血清后半个月以上仍未发生狂犬病,则狂犬疫苗免疫失败的几率极小,也就是说一般不会再发生狂犬病。

10.发生了煤气中毒

2008年12月2日,陕西省定边县堆子梁九年制学校发生一起特大煤气中毒事故,一个宿舍中的12名四年级女生被发现中毒,只有1名女生幸免于难。据调查,造成“12·2”煤气中毒事件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宿舍没有安装通风设备,取暖用的无烟煤放置不慎,距炉火最近距离仅18厘米。

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前者多见于平时用煤炉烧饭或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畅时,后者常见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气管道漏泄等。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人的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将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10分钟,一旦断绝氧气供应,将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

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搐、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发生煤气中毒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我们一定要积极预防煤气中毒,避免悲剧的发生:

(1)使用煤炉的家庭,在安装炉具(含土暖气)时,要检查炉具是否完好,如发现有破损、锈蚀、漏气等问题,要及时更换并修补;要检查烟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物;烟囱的出风口要安装弯头,出口不能朝北,以防因大风造成煤气倒灌;烟囱接口处要顺茬儿接牢(粗口朝下、细口朝上),严防漏气;屋内必须安装风斗,要经常检查风斗、烟道是否堵塞,做到及时清理;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检查炉火是否封好、炉盖是否盖严、风门是否打开。(www.xing528.com)

(2)使用燃气管道的家庭,燃气管线的安装要由专业人员进行,个人不能乱拉乱接,不要把管线砌到墙里、池里或遮蔽起来,这样容易将泄露点隐蔽起来,一旦漏气,十分危险。

热水器应与浴池分室而建,并经常检查煤气与热水器连接管线的完好。

经常擦拭灶具,保证灶具不致造成人体污染,在使用煤气开关后,应用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净。

一定要使用煤气专用橡胶软管,不能用尼龙、乙烯管或破旧管子,每半年检查一次管道通路。

在厨房内安装排气扇或排油烟机。

不能私自拆卸燃气设备

在使用燃气灶具时,必须严格按照“先点火,后开气”的顺序进行。如未点燃,应立即关气,待燃气散尽后再点火开气。

开着燃气炉煮东西时,不能走开,以免炉火灭后引起煤气泄漏。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漏气,要立即关闭总阀门,切断气源,并打开窗户通风。

(3)使用液化气钢瓶的家庭,液化气钢瓶应直立放稳、放平,存放于厨房内通风良好的地方,不允许靠近高温、热源,周围环境温度不得高于35℃。灶具要距离液化气钢瓶1米以外,高于钢瓶顶25厘米以上。

液化气钢瓶在搬动及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轻拿轻放,不要出现摔、磕、碰、撞的现象,也不准随意用铁器敲打开启阀门。以防损坏气瓶造成漏气,严重者直接造成爆炸事故。

(4)如果一旦发生中毒,轻度煤气中毒的病人,可以设法自救。当感到自己是煤气中毒时,应尽快打开门窗,吸入新鲜空气,并尽快脱离中毒环境。

11.做好家庭防火准备

一天下午,家住某小区一幢居民楼4楼的张女士正在家中看电视,忽见窗外浓烟弥漫,她伸头一看,3楼邻居的厨房窗口直冒黑烟,伴有刺鼻的焦煳味道。“不好了!失火了!”张女士赶紧报警,并下楼喊门。

接到报警后,消防官兵迅速赶到,发现失火人家所在单元笼罩在烟雾之中,赶紧进入楼道疏散邻居。消防队员攀上3楼窗外观察,发现厨房里烟雾最浓,煤气灶上一锅东西在燃烧,但室内无人。

与此同时,民警通过警务平台与户主刘女士联系上,刘女士听说家里失火,急坏了。称自己的妹妹在家,不知火灾是怎么回事。随后,她打电话找妹妹。

几分钟后,一名年轻女子跑回来,打开了房门,消防队员冲进厨房,关掉煤气,扑灭燃烧的物品,竟然是一锅排骨,已经变成焦炭。

该女子就是刘女士的妹妹。她说,自己是走亲戚的,姐姐和家人去上班了,让她在家炖排骨。她把排骨放到煤气灶上炖着,因为需要一段时间,就关门下楼去了附近一家超市买东西,逛着逛着,竟然把炖排骨的事忘记了。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疏忽大意是造成家庭失火的罪魁祸首。常常事发突然,令人防不胜防,后果严重。因此做好家庭防火准备非常必要。下面就是一些家庭防火应知的知识:

(1)不要躺在床上、沙发上吸烟;划过的火柴梗、吸烟剩下的烟头一定要弄熄;吸烟时,如临时有其他事情,应将烟头熄灭后人再离开。

(2)在炉灶上煨炖各种含油食品时,汤不宜太满,并应有人看管,发现汤水沸腾时,应降低炉温,或将锅盖揭开,或加入冷汤,防止油汤溢出锅外。油炸食品时,如油温过高起火时,油量较少的可沿锅边放入食品,火即熄灭;如油量较多,应迅速盖上锅盖,隔绝空气,即能停止燃烧,同时应熄灭灶内火焰,倘有可能可将油锅平稳地端离炉火。应特别注意的是,遇油锅起火后,千万不可向锅内倒水灭火。此外,炉灶排风罩上的油垢要定时清除。

(3)做饭时必须确保在炉灶完好的状态下使用;在厨房里,液化气罐与灶具应保持1~1.5米的安全距离,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液化气罐不得与煤炉等其他火源同室布置。

(4)液化气罐不能用热水烫、烘烤,不能横放、倒放使用,更不能用自流方法将液化气从一个气罐倒入另一个气罐;不得私自处理残液、排放液化气;更换液化气罐时,要上好减压阀,并用肥皂水试漏;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要立即关闭气源,打开门窗通风,严禁触动电灯、抽油烟机、排风扇等电气开关。

(5)室内煤气管道不应设在潮湿的室内,必须铺设时,应采取防腐措施;室内煤气管道应采用镀锌钢管,且不应穿过卧室、浴室,如必须穿过,应加套管;用气计量表应安装在室内通风良好的地方,严禁安装在卧室、浴室和放置化学危险品与可燃物的地方;煤气炉灶不得在地下室或无人居住的房间内使用;煤气炉与管道的连接不宜采用软管,如必须使用时,其长度不应超过2米,两端必须扎牢。每次使用完毕后,应将管道一端的阀门关紧,以防漏气;如发现漏气时,应立即采取通风措施,并通知供气部门检修,在任何情况下,都严禁使用明火试漏。

(6)家庭成员平时要相互提醒,出门之前应仔细检查房间电源插头是否拔掉,家用电器电源是否已经关闭。有小孩的家庭更要注意,避免让小孩独自在家。另外,家长要经常教育孩子预防火灾,并将打火机等危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尤其值得借鉴的是,有的家庭在房间的醒目位置张贴一条警示标语,能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

(7)在一般散热条件下,居民家庭所使用的白炽灯泡通电后,其表面温度是不同的。比如40瓦灯泡的表面温度是50℃~63℃,60瓦为137℃~180℃,100瓦为170℃~216℃。一般的可燃物,如棉花、布匹、纸张等的燃点都在后两种温度范围之内。所以,使用各种灯具一定要与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

(8)在选购插座时,一定要选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多孔插座可按插座板上标明的功率接连电器,不可同时连接大功率电器。不要只图方便,把两根线头直接插入插孔内,以防发生短路而引起火灾事故。

(9)尽量不要同时使用过多的电器,以免超负荷引起火灾。如保险丝被烧断,可能是线路发生了故障,应及时请电工维修。万一电器起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湿棉被或湿衣服将火压灭。电视机起火,灭火时特别注意要从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另外,不要随便延长或乱拉电器设备的导线,也不要把电线置于人员来往频繁容易踩踏的地方或家具、地毯下面,以防发生短路。

(10)院落和楼道都是火灾现场人员脱险逃生的通道,也是消防人员抢救受灾人员生命财产的必经之路,因此,住户切勿在楼道里堆放杂物,存放自行车等。住在庭院的家庭,应及时清理院内杂物。

发现别的屋失火,千万不要开门

(11)深夜是火灾发生的危险时刻,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家庭成员要牢记“119”火警电话,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报警。报警时要先讲清着火位置:所在街道、胡同、门牌号码等。其次,要说明是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第三,要讲清报警人的姓名、电话号码。报警后,要安排人到街道口等候和导引消防车进入火场。

(12)头脑里要有一张清单,明白家里房间的一切可能逃生的出口。例如门、窗、天窗、阳台等。应该想到每间卧室至少有两个出口,就是说,除了门外,窗户能作为紧急出口使用。知道几条逃生路线,就可以在主要通道被堵时,走别的路线求生。

(13)绘一张住宅平面图,用特殊标志标明所有的门窗,在危急关头,可以用椅子或其他坚硬的东西砸碎窗户玻璃。平面图上要标明每一条逃生路线,注明每一条路线上可能遇到的障碍,画出住宅的外部特征,标明逃生后家庭成员的集合地点。

(14)家中要备好四件“宝物”:第一宝,家用灭火器。如果在家中备好灭火器,并能熟练地操作它,就可将小火及时扑灭;第二宝,(保险)绳。遇到较大火灾时,如果你住在3楼以上,楼梯的通道被堵塞,或者木制楼梯被烧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家中有一条又粗又长的绳子,那么可将绳子分段打结,然后拴在牢固的物体上,沿着绳子攀缘而下,就能顺利逃生。第三宝,手电筒。夜间失火,电路烧坏以后,屋内一片漆黑。这时,就需要一只手电筒照明,照出一条逃生之路。第四宝,一个简易防烟面具。火场的烟雾是有毒的,许多丧生者都是被烟熏窒息而死的,如果家中备有一只防烟面具,在危急关头,就能抵御有毒烟雾的侵袭而死里逃生。

12.家里失火怎么办

案例一:2009年5月的一天晚上,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18号楼的张女士在睡梦中被一股刺鼻的味道熏醒,她从床上起来准备出去看看,结果刚拉开卧室的门,她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大火就朝她身上扑了过来,年轻的张女士就这样在火灾中丧生了。

案例二:20世纪80年代,3月的一天晚上,住在美国新泽西州一栋两层楼房子里的一个名叫托马斯的10岁男孩突然被房间外面的巨大响声惊醒,他打开房门,只见房子内外都是熊熊的火焰,而呛人的浓烟立即灌进他的房间。这时候,他听见父亲的大声呼唤:“着火了,大家赶快跑出房间!”由于房间里充斥着浓烟,托马斯立即卧倒,向着门外匍匐前进。最后他与父亲、母亲和兄弟等全家人都在大门外的草地上会合,前后不到一分钟。

两个案例同样都是家庭失火,可是案例一中的女主人生灵涂炭,命赴黄泉;而案例二中的一家人却化险为夷,死里逃生。这固然与起火时间、地点、火势大小、建筑物内消防设施等因素有关。但是,能否从火灾里逃生,还要看被火围困的人员,在灾难临头时有没有自救逃生的本领。那么,在火场中如何逃生自救呢?这里向你介绍几种方法。

(1)熟悉环境。就是要了解和熟悉我们经常或临时所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环境。对我们通常工作或居住的建筑物,事先可制定较为详细的逃生计划,以及进行必要的逃生训练和演练。对确定的逃生出口、路线和方法,要让所有成员都熟悉掌握。必要时可把确定的逃生出口和路线绘制成图,张贴在明显的位置,以便平时大家熟悉,一旦发生火灾,则按逃生计划顺利逃出火场。

(2)发现火情,沉着镇定,迅速撤离法。逃生行动是争分夺秒的行动。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包围,千万不要迟疑,要立即跑出房间,设法脱险,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如果是在火灾初期,燃烧面积不大,可考虑自行扑灭。如果火情发展较快,要迅速逃离现场,向外界寻求帮助。1989年,吉林省东辽县就曾发生过一位青年妇女已经逃离险境又返回火场穿衣服、抢拿财物,导致丧命火场的悲剧。一般说,火灾初期烟少火小,只要迅速撤离,是能够安全逃生的。

(3)扑灭小火,争分夺秒。当刚发生火灾时,应争分夺秒,奋力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4)大声呼救,及时报警。“报警早,损失少”,一旦发现火情,既要积极扑救,又要及时报警。拨打火警电话时,接通后首先确认是否是消防队,得到肯定回答后,即可报警。说清起火单位及其街、路、门牌号。要说清起火地点、着火物品与火势大小,是否有人被围困。要讲清报警人的姓名、所用电话的号码。

(5)室内起火后,如果火势一时难以控制扑灭,要先将室内的液化气罐和汽油等易燃易爆竹危险品抢出。在人员撤离房间的同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贵重物品搬出。但如果室内火已烧大,不可以因为寻钱救物而贻误疏散良机,更不能重新返回着火房间去抢救物品。

(6)用毛巾或棉被保护自己。逃生时,可把毛巾浸湿,叠起来捂住口鼻,无水时,干毛巾也可。身边如没有毛巾,餐巾布、口罩、衣服也可以代替。要多叠几层,使滤烟面积增大,将口鼻捂严。穿越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从鼻子上拿开。也可以将棉被浇湿披在身上从安全出口逃生。

用毛巾或棉被保护自己

(7)发现封闭的房间内起火,不要随便打开门窗,防止新鲜空气进入,扩大燃烧。要先在外部察看火势情况。如果火势很小或只见烟雾不见火光,可以用水桶、脸盆等准备好灭火用水,迅速进入室内将火灾扑灭。如果火已烧大,就要呼喊邻居,共同做好灭火准备工作后,再打开门窗,进入室内灭火。

(8)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电梯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有毒的烟雾会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因此,千万不要乘普通的电梯逃生。

(9)通道逃离。楼房着火时,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用最便捷、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窒外疏散楼梯等。从浓烟弥漫的建筑物通道向外逃生,可向头部、身上浇些凉水,用湿衣服、湿床单、湿毛毯等将身体裹好,要低势行进或匍匐爬行,穿过险区。如无其他救生器材时,可考虑利用建筑的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10)绳索滑行自救。当各通道全部被浓烟烈火封锁时,可利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然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时可顺绳索沿墙缓慢滑到地面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而脱离险境。

(11)低层跳离法。如果被火困在二层楼内,若无条件采取其他自救方法并得不到救助,在烟火威胁、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跳楼逃生。但在跳楼之前,应先向地面扔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物品。然后用手扒住窗台,身体下垂,头上脚下,自然下滑,以缩小跳落高度,并使双脚首先落在柔软物上。如果被烟火围困在三层以上的高层内,千万不要急于跳楼,因为距地面太高,往下跳时容易造成重伤和死亡。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不要冒险跳楼。

(12)寻找暂时的避难处所。在无路可逃生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暂时的避难处所,以保护自己,择机而逃。如果在综合性多功能大型建筑物内,可利用设在电梯、走廊末端以及卫生间附近的避难间,躲避烟火的危害。如果处在没有避难间的建筑里,被困人员应创造避难场所与烈火搏斗,求得生存。首先,应关紧房间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但不要打碎玻璃,窗外有烟进来时,要赶紧把窗子关上。如门窗缝或其他孔洞有烟进来时,要用毛巾、床单等物品堵住,或挂上湿棉被、湿毛毯、湿床袋等难燃物品,并不断向迎火的门窗及遮挡物上洒水,最后淋湿房间内一切可燃物,一直坚持到火灾熄灭。另外,在被困时,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极早获救。如房间有电话、对讲机、手机,要及时报警。如没有这些通讯设备,白天可用各色的旗子或衣物摇晃,向外投掷物品,夜间可摇晃点着的打火机、划火柴、打开电灯、手电向外报警求援,直到消防队来救助脱险或在能疏散的情况下择机逃生。在逃生过程中如果有可能应及时关闭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等防火分隔物,启动通风和排烟系统,以便赢得逃生的救援时机。

(13)家庭火灾巧用工具。家用小型灭火器是扑救家庭火灾的不二之选。此外,也要学会巧用身边的灭火器材。水是家中最简单也是最有效、最方便的灭火剂,但电器、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另外,黄沙、用水淋湿的棉被、毛毯、扫帚、拖把、衣服等也可用作打灭小火的工具。

(14)无论自家或邻居起火,都应立即报警并积极进行扑救。及时准确地报警,可以使消防人员迅速赶到,及早扑灭火灾。根据火情也可以采取边扑救、边报警的方法。但绝不能只顾灭火或抢救物品而忘记报警,贻误时机,使本来能及时扑灭的小火酿成火灾。

(15)如果身上着了火,千万不要奔跑,因为奔跑时,会形成一股小风,大量新鲜空气冲到着火人的身上。着火的人先尽量先把衣帽脱掉,身上着火,一般总是先烧着衣服、帽子,所以,最重要的是先设法把衣帽脱掉,如果一时来不及,可把衣服撕碎扔掉。脱去了衣帽,身上的火也就灭了。衣服在身上烧,不仅会使人烧伤,而且还会给以后的治疗增加困难;如果来不及脱衣,也可卧倒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熄。倘若有其他人在场,可用湿麻袋、毯子等把身上着火的人包裹起来,或者向着火人身上浇水,或帮助将燃烧着的衣服脱下或撕下;如果身上火势较大,来不及脱衣服,旁边又没有其他人协助灭火,则可以跳入附近的池塘、小河等水中去,把身上的火熄灭。虽然,这样做可能对以后的烧伤治疗不利,但是,至少可以减轻烧伤程度和面积。

(16)在逃生过程中,不要浪费时间去穿衣戴帽,或者去寻找贵重的物品。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地抢救物品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来不及抢救,应当尽快地逃生,不要因为寻找物品而受到伤亡,特别是当跑到室外以后又因牵挂室内的物品,重返火场,这样做相当危险。古今中外,火场中因贪财而丧命者不乏其例。

13.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30多年来,我国发生了两次惨绝人寰的地震灾害。一次是发生在1976 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一次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这两次强烈的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难以计数的经济损失,为全世界所震惊。

俗话说“有备无患”,如果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就做一些防震准备,比如说排查并去除居住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家中物品摆放合理有序,做好地震应急物品的准备,进行必要的防震演习等,都有助于我们在地震来临时采取最佳的应对办法从而降低地震伤亡率,最大限度地保障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家庭防震应该做好以下准备:

(1)了解住房周边的环境。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脱离险境,到达安全的地方,而对于住房周边的环境进行熟悉,是地震发生时能够成功逃离的前提条件。在地震发生时的危急关头,更应该知道哪里是安全的,而哪里又是危险的,要知道这些,就必须在平时通过熟悉住房周边环境来实现。

(2)检查和加固住房。除了住房周边的环境外,地震中影响人们生命安全的最重要的就是住房本身了。就住房的抗震性能如何,我们可以从场地与地基、房屋结构、房屋的新旧和破坏程度、房屋的附属设施情况来进行判定。

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定期对房屋进行加固是必要的。在房屋加固过程中,应视房屋的不同结构、不同材料、不同破坏部位等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构件加固一般有:扩大截面法、外包钢法、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耗能框架减震法、锚杆静压桩加固法、压密注浆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等。用于补墙的一般有:灌浆补缝、碳纤维补墙、植筋等。

(3)家中物品的摆放要有利于避震。地震时,室内家具、物品的倾倒、坠落等,常常是致人伤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家具物品的摆放要合理。要掌握这样几个原则:

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防止掉下来伤人

①防止掉落或倾倒伤人、伤物,堵塞通道。把悬挂的物品拿下来或设法固定住;高大家具要固定,顶上不要放重物;组合家具要连接,固定在墙上或地上;橱柜内重的东西放下边,轻的东西放上边;储放易碎品的橱柜最好加门、插销;尽量不使用带轮子的家具,以防震时滑移。

②有利于形成三角空间以便震时藏身避险。将坚固的写字台、床或低矮的家具下腾空;把结实家具旁边的内墙角空出来;有条件的可按防震要求布置一间抗震房。

③保持对外通道的畅通,便于震时从室内撤离。室内家具不要摆放太满;房门口、内外走廊上不要堆放杂物。

④清理家里的危险品,包括易燃物:煤油、汽油、酒精、油漆、稀料等;易爆品:煤气罐、氧气瓶等;易腐蚀的化学物品:硫酸、盐酸等;有毒物品:杀虫剂等。把用不着的以上物品尽早清理掉。必须留下的要存放好:防撞击,防破碎;防翻倒,防泄漏;防燃烧,防爆炸。

⑤做好卧室的防震措施。睡觉时人对地震的警觉力最差,从卧室撤往室外的路线较长,因此,按防震要求布置卧室至关重要。床的位置要避开外墙、窗口、房梁,摆放在坚固、承重的内墙边;床上方不要悬挂吊灯、镜框等重物;床要牢固,最好不使用带有轮子的床;床下不要堆放杂物;可能时给床安一个抗震架。

(4)准备防震物品。地震常常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时候到来,而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很可能得不到外界的救助,所以,在你经常的生活场所比如说家里、办公室、车里准备一个“防震包”是很有必要的。防震包必须结实,必须放置在容易拿到的地方,一旦发生地震,外部救援尚未到达的情况下,地震包里的物品应该可以帮助受灾者度过这一关键时刻。地震包里应该准备这些物品:

①饮用水。建议你购买一些瓶装水,并要注意保质期。如果你准备用自己的容器装水,你应该从军用品或者野营用品专门店购买那种不漏气的、专门储存食品的盛水容器。在装水之前,要用餐具专用洗涤剂和水清洗容器,并用水冲净,以免洗涤剂残留。容器内的水必须定期更换。除了水之外,还需要一些净化用的药片,比如哈拉宗、高碘甘氨酸,但在使用这些药片之前,一定要先看看瓶子上的标签。请向专业人士或医护人员咨询上述药品的使用。

②食品。准备足够72小时之用的听装食品或脱水食品、奶粉以及听装饮料。干麦片、水果和无盐干果是很好的营养源。请注意以下几点:不要选择那些让你容易口渴的食品,选择无盐饼干、全麦麦片和富含流质的罐装食品;只储备无需冷藏、烹饪或特殊处理的食品;如果家里有婴儿或有特殊饮食需要者,也应该为他们准备好相应的食品;应该准备一些厨房用具和炊具,尤其是手动开罐器。

③日常用品。一两套替换衣服、手电筒、火柴、蜡烛、小刀、袖珍收音机、洗脸用具(香皂、肥皂、牙刷、牙膏、手巾、梳子等)、手纸(包括妇女卫生纸、有婴孩的还应准备好尿布)、个人常用防身药品(伤药、止痛药、胃药、感冒药等)、茶杯、饭盒、适量现金等。

④其他可能用到的物品。你能想到的震时或震后可能用到的其他物品,比如塑料袋、雨衣或雨伞、绳索、口罩、手帕、急救卡片(注明姓名、地址、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本人血型、联系人姓名等项内容,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等。

(5)家庭在平时也有必要进行防震演练,演习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一分钟紧急避险。假设地震突然发生,在家里怎样避震?设定地震发生时全家人在干什么?地震强度可设为一次破坏性地震。避震方式:是室内避震,还是室外避震?根据每人平时正常生活环境,确定避震位置和方式。演习结束后计算一下时间,是否达到紧急避震的时间要求,总结经验,修改行动方案后再做演练。

②震后紧急撤离。假设地震停止后,如何从家中撤离到安全地段,撤离时要带上防震包,青年人负责照顾老年人和孩子,要注意关上水、电、气和熄灭炉火。

③紧急救护演习。掌握伤口消毒、止血、包扎等知识,学习人工呼吸等急救技术,了解骨折等受伤肢体的固定,以及某些特殊伤员的运送、护理方法。

14.地震来了怎么办

当地震降临,我们采取正确的避震方法会为我们赢得最大的生存几率。家庭避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迅速做出正确抉择。在震中及其附近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作为个人,应当保持冷静,在生死12秒内作出正确躲藏的抉择。当地震袭来时,从你意识到“这是一次地震”到你完全被地震控制之间,尚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应利用这宝贵的十几秒钟,尽快躲到离你最近的安全的地方。

经过多年来的地震总结,地震后房屋倒塌时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是人们避震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要注意利用它们,为我们成功避震增加砝码。此外,震时应顺手将门窗打开,避免因地震变形而无法逃生。

对于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空间小的地方避难;也可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千万不可慌张奔跑;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用电梯,更不能跳楼。住平房的居民,根据具体情况或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或者跑出室外空旷地带。同时要紧急关闭所有的火源,包括电源和煤气等。

(2)及时关火。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如果震时的你正在用火,应遵循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的原则。大地震时,仅依赖消防车来灭火是不现实的,要想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低程度,及时的自救显得尤为重要。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为避震自救创造更为安全的环境,家人及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以及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3)注意避雷。地震发生以后,如果遇上雷雨天气,或者是地处多雷区,则要特别注意采取避雷措施。具体地,应该采取这些措施来避雷:

关闭门窗,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不宜靠近建筑物外墙,更别用手触摸窗户的金属架。尽可能关闭各类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和闭路电视、电话的接入线,尽量避免使用电话等电器,以防雷电沿线路入侵,造成火灾或人员触电伤亡。尽量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以及有电源插座的地方。尽量不要在吊灯下坐立。

不宜使用淋浴器冲凉,尤其不要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这主要是因为万一建筑物被雷直击时,巨大的雷电流将沿着建筑物的外墙、供水管道流入地下,雷电流有可能沿着水流导致淋浴者遭雷击伤亡(平时还要注意检查太阳能热水器金属部件是否有防雷接地)。

(4)延缓生存时间。震后如发现自己不能脱险时,应采取延缓生存时间的自救措施。地震引起房倒屋塌时,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灰尘,因此,首先要防止呼吸道被尘埃堵塞;其次决定生死的首要条件是有无空气,故不要乱喊叫,尽量节省氧气,保存体力;再者要冷静观察自身所处环境,努力创造供生存的安全空间和易于被外面人发现的条件。

(5)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如果身处高楼,地震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对于高楼建筑的抗震标准,我们国家都有相关的规定,也就是说高楼在建造的时候就已经根据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大小和可能发生地震震级的大小进行了防震设计。只要是符合设计标准的建筑,只要地震的破坏程度没有超出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高楼在地震时是不会马上发生倒塌的。因此,地震发生时先不要慌,要保持视野开阔和机动性,以便相机行事。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2)避震位置至关重要。高楼避震中,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空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3)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要原则。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

15.鼻子流血了

人的鼻子是很敏感的器官,鼻腔内血管非常丰富而且比较浅,在经受外来刺激而受伤时常常容易出血。通常流鼻血多由外力伤害所致,例如鼻子受撞击。而气候过度干燥(使鼻膜开裂)、气压突然改变、用指甲挖鼻孔、擤鼻涕过猛也可能使鼻黏膜受伤而流血。有的儿童在春天或高温天气也易出鼻血。

流鼻血有两种类型:前位型及后位型。后位型主要影响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此型中,血液由鼻子后面流出,沿着口腔后部流进喉咙,不论患者处于什么姿势。严重者,血流的方向可能前、后皆有。这种流鼻血需要医院的看护。常见的流鼻血属于前位型,它由鼻子前方流出。站立或坐下时,血由一边或双边鼻孔流出。躺卧时,则血流可能进入喉咙。

流鼻血时,一般人都习惯于将头向后仰,鼻孔朝上,认为这样做可以有效止血,其实是错误的,如此做只是眼不见血外流,但实际上血还是继续的在流——在向内流。流鼻血时“后仰的姿势”会使鼻腔内已经流出的血液因姿势及重力的关系向后流到咽喉部,并无真正止血效果;咽喉部的血液会被吞咽入食道及胃肠,刺激胃肠黏膜产生不适感或呕吐;出血量大时,还容易吸呛入气管及肺内,堵住呼吸气流造成危险。

在处理流鼻血的时候,主要遵循以下具体方法:

(1)将血块擤出。止血之前,先试着将血块擤出。因为堵在血管内的血块使血管无法闭合。血管内有弹性纤维,当你去除血块,这些弹性纤维才有办法收缩,使流血的开口关闭。有时候,擤完鼻子,用手稍微捏紧鼻子,也能停止流血。

(2)塞纱布或湿棉花。在两边鼻孔内各塞入一小块消毒过的湿纱布,但也有专家偏好用白醋将棉花沾湿。醋里的醋酸会轻微地灼烧。但充血剂仅能提供暂时的止血,你若滥用它,可能会伤害鼻膜。

(3)擤过鼻血(清除血块)及塞过棉花之后,用拇指及食指将鼻孔捏在一起,持续压紧5~7分钟。假使仍未止血,再重复塞棉花及捏鼻子的动作,仍然压5~7分钟。这样应可收到止血功效。

(4)坐直,以免血液流到喉咙。

(5)冰敷可促使血管收缩,减少流血。另外,要注意冰敷的位置。“冰敷额头”的作用是希望借额头的皮肤遇冷时,能达到鼻部血管收缩以止血,但其效果并不好,因为距离出血的鼻孔部位太远,且局部过于冰冷会引起头部不适,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可直接冰敷在“鼻根”及“鼻头”(即整个鼻子)上面。

(6)血液凝结后,将形成血块结痂,此时最好不要挖鼻孔,以免剥落结痂,造成鼻血复发。

(7)涂抹抗生素或类固醇软膏,可止痒也可防止黏液干硬。

(8)左(右)鼻孔流血,举起右(左)手臂,数分钟后即可止血。

(9)将流血一侧的鼻翼推向鼻梁,并保持5~10分钟,使其中的血液凝固,即可止血。如两侧均出血,则捏住两侧鼻翼。鼻血止住后,鼻孔中多有凝血块,不要急于将它弄出,尽量避免用力打喷嚏和用力揉,防止再出血。

(10)患者左(右)鼻孔流血时,另一人用中指钩住患者的右(左)手中指根并用力弯曲,一般几十秒钟即可止血;或用布条扎住患者中指根,左(右)鼻孔流血扎右(左)手中指,鼻血止住后,解开布条。

(11)取大蒜适量,去皮捣成蒜泥,敷在脚心上,用纱布包扎好,可较快止血。

(12)让患者坐在椅子上,将双脚浸泡在热水中,可止鼻血。

如果发生流鼻血的情况,除了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或是到医院检查治疗外,还应该在饮食中注意补充相应的营养素:

(1)补充铁质。你若容易流鼻血,不妨考虑补充铁质,以帮助体内造血。铁是红血球中的主要物质——血红素的重要组成。

(2)补充维生素C。胶原蛋白是维持身体组织健康所必需的,而维生素C是形成胶原蛋白所必须的物质。上呼吸道组织里的胶原蛋白帮助黏液附着于适当的场所,使你的鼻窦及鼻腔内产生一个湿润的保护膜。

(3)补充维生素K。维生素K是正常凝血作用所必需的。其来源有苜蓿、海带及所有深绿色叶菜类。

16.耳朵被“入侵”了

2008年7月13日晚上8时许,家住合肥栢景湾的少年洋洋在家人的带领下来到安医附院急诊室,直叫耳鸣耳痛听不清。原来,洋洋在小区游泳馆享受嬉水之乐时,耳朵不慎进了水,仿佛感觉有只虫子在里面。傍晚时,他买来棉棒,想把水掏出来。忙活了半个多小时,不但没将水弄出来,却把耳朵弄伤了,疼痛不已。医生诊断他得了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中小学生耳道尚未发育完全,而他们又天性好动,所以有异物进入耳道要小心处置,不然会伤害鼓膜造成不良后果,严重的则可能损害听力。中小学生洗澡或游泳时耳内极易进水,这时应及时将水弄出来以免引起炎症。

由于水有一定的张力,进入狭窄的外耳道后形成屏障而把外耳道分成两段,又由于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屏障与鼓膜之间产生副压,维持着水屏障两边压力平衡,使水不易自动流出。有时外耳道内有较大的耵聍阻塞,则水进入耳道后更易包裹于耵聍周围而不易流出。耳内进水后会出现耳内闭闷,听力下降,头昏,十分不舒服,因此人们往往非常迫切想把水排出来。有人甚至用不干净地夹子、火柴棒、小钥匙等掏耳,这样虽然可侥幸将水屏障掏破,使水流出,但也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而导致耳部疾病。

耳内进水后,要科学地进行处理,最常见的方法是:

(1)单足跳跃法。把头歪向进水耳朵一侧,令耳孔向下,用同侧地脚单脚原地连跳几次,同时用手拉扯耳朵,把耳道拉直,让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使水向下从外耳道顺势流出。

(2)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郭,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在稳定性和压力地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

(3)手掌吸水法。把进水耳朵歪向下,用同侧手掌紧压在耳郭上,屏住呼吸,尔后迅速松开手掌,连续几次,进水便会被吸出。

(4)棉花沾吸法。用消毒地脱脂棉或软性吸水纸卷成捻子,轻轻地伸入进水耳朵里,当捻子碰到水时,水就会被吸在捻子上。

耳朵进水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可能会引起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耵聍阻塞、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等耳病。所以,若以上方法均未能把水分排出,为了避免形成耳病,这时应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耳朵除了可能进水外,还可能遭到小虫子的“入侵”。人的外耳道是一条一端开口的管道,长约2.5~3厘米。许多小虫尤其是小飞蛾、蚊子容易飞进耳朵里,小虫在耳道内爬行、骚动、挣扎,由于耳道里的肉皮比较娇嫩,神经丰富,觉得耳朵又痒又痛。这些虫子在耳道内爬行或飞动捣乱时,往往会给人们带来难以忍受的轰隆耳鸣声和疼痛。当飞虫触及到耳道深处的鼓膜时,还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你不断地触动耳道或耳郭,只会使耳道内的虫子乱飞乱爬,更增加痛苦。严重的会引起鼓膜外伤,损坏听小骨,影响听力。

小虫飞进耳朵后千万不可用掏耳勺乱掏,你一掏,小虫受到刺激就会向里飞,这样容易损伤鼓膜。正常的处理方法应该是:

(1)利用某些小虫向光性的生物特点,可以在暗处用手电筒的光照射外耳道口,小虫见到亮光后会自己爬出来。

(2)也可向耳朵眼里吹一口香烟,把小虫呛出来。

(3)侧卧使患耳向上,而后耳内滴入数滴食用油,将虫子粘住或杀死、闷死。

(4)当耳内的虫子停止挣扎时,再用温水冲洗耳道将虫子冲出。

(5)如果取出困难,则应该到医院的耳鼻喉科,让医生取出。

另外,耳朵内还可能进入植物种子,有报道称,有的人在小时候耳朵内进入了植物种子,由于没有进行适当的处理,导致成年后依然饱受折磨和痛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是米粒、豆子、瓜子或任何种子粒进入耳朵内,都不能用滴油的方法,因为种子遇油会膨胀变大,难以弄出来,可用镊子夹或针挑的办法处置,如果无效应去医院进行处理。

17.烫着了,好疼呀

龚某在煮菜时,想把锅里面的油倒出来时,那知道锅一晃,滚热的油倒在身上,把腹部和手多处烫伤,他连忙跑到水池边用自来水冲洗,但由于身上多处还是被烫出了水疱,而且烫伤处不断有渗出液体,疼痛难忍,于是到医院救治,经诊断为全身多处1度烫伤,医师立即为其进行了烫伤处理。

无独有偶,罗某在厨房烧开水,开水开了后,她没等水冷一点就急着把水倒进水壶里面去,一不小心晃动了一下水壶,开水从水壶溢出烫伤了左大腿,罗某马上用冷水冲洗,然后在烫伤处涂上蜂蜜,但烫伤处有巴掌大一片红,疼痛厉害,于是连忙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就诊。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小心被烫伤了,在就医之前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下面就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1)先用凉水把伤处冲洗干净,然后把伤处放入凉水浸泡半小时。一般来说,浸泡时间越早,水温越低(不能低于5℃,以免冻伤),效果越好。但伤处已经起泡并破了的,不可浸泡,以防感染。

(2)用淡盐水轻轻涂于灼伤处,可以消炎。

(3)在受伤处,擦上酱油或蜂蜜、猪油、狗油、生姜汁,均能收效。

(4)用鸡蛋清、熟蜂蜜或香油,混合调匀涂敷在受伤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5)切几片生梨,贴于烫伤处,有收敛止痛作用。

(6)小儿烫伤后,用黑豆25克加水煮浓汁,涂搽伤处,有疗效。

(7)轻度烫伤,可将干废茶叶渣在火上焙微焦后研细,与菜油混合调成糊状,涂搽伤处,能消肿止痛。

(8)手足皮肤烫伤后,立即把酒精倒在盆内或桶内,将伤处全部浸入酒精中,即可止痛消红,防止起泡。若浸1~2小时,烫伤的皮肤可逐渐恢复正常。如伤处不在容易浸泡的部位,可用一块药棉浸入白酒中,取出贴敷在伤处,并随时将酒淋在药棉上,以防干燥,数小时后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9)皮肤被油或开水烫伤后,可用风油精、万花油或植物油(如麻油)直接涂于创面,皮肤未破者,一般5分钟即可止痛。

(10)用金霉素眼药膏涂在伤处,数分钟后可以消肿止痛。

(11)烫伤后,马上抹些肥皂,可暂时消肿止痛。

(12)发生小面积烫伤时,立刻涂点牙膏,不仅止痛,且能抑制起水泡。已起的水泡也会自行消退,不易感染。

除了要掌握烫伤的一些紧急处理办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烫伤的发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以下重点,可有助减少被蒸气、滚水、滚汤、滚油等烫伤或因接触热的器皿、火焰、香烟等而被烧伤的机会。

(1)使用食器具时,打开热煲盖时要小心,免被蒸气烫伤;煲柄和煲咀要向内放,以免碰翻;预防煲干水,可选用会发声的水煲煲水;外出前、电话响或有人探访等,切记先关掉食炉及热水炉。

(2)拿取或运送器皿时,避免直接拿取或运送盛满的热水煲、汤煲和刚煮热的食物或饮品;拿取热器皿时,应用隔热手套或毛巾来隔热。

(3)易燃物品如报纸、火水或压缩式喷剂(像杀虫水)等,切勿放近火炉,以免发生意外;使用家用化学物品时,如镪水、力的通渠水、漂白水等,切记佩戴手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这些化学物品,同时面部皮肤及眼睛要尽量与化学物品保持距离,以免被化学物品溅伤。

(4)沐浴时,要先放冷水,后加热水来调节水温,以免烫伤。使用热水袋时,盛水应不多于3/4的分量,要塞好活塞,检查热水袋无漏及无破裂,并加上袋套,方可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