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医病因病机:妇产科出血疾病的诊治

中医病因病机:妇产科出血疾病的诊治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常情况下,六气不会致病,但当六气过度人体相对虚弱时,六气则作为致病因素侵入人体,导致疾病发生。其中,寒热湿邪常可导致妇科疾病。而当温升至为热时,则成为一种邪气。

中医病因病机:妇产科出血疾病的诊治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一)感染淫邪致病

风、寒、暑、湿、燥、火为自然界中六种气候变化,通常称为“六气”。正常情况下,六气不会致病,但当六气过度人体相对虚弱时,六气则作为致病因素侵入人体,导致疾病发生。其中,寒热湿邪常可导致妇科疾病。

1.血寒

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感受寒邪,寒与血结,寒性凝滞,则血液的运行因之而变慢,运行不利。血为寒凝,影响气血运行,冲任不畅,临床上表现为: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等。

2.血热

血在脉中循行,流布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如环无端,运行不息,对全身各脏腑器官具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血液能循经运行不溢出脉外,是依靠气的推动、温煦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衡。血得温则行,喜温而恶寒。而当温升至为热时,则成为一种邪气(致病因素)。当血分被热邪所侵,推动和促进血液运行的因素增加,则血液的运行可因之而变速,甚则逸出脉外,而表现为出血。热邪无论是外热、内热、实热、虚热,均可使血的运行加速,迫血妄行,甚或灼伤血络而发生出血。临床上表现为:月经先期、崩漏、经行吐衄、胎漏、胎动不安、恶露不绝等。

(1)实热

素体阳盛,或感受热邪,或郁怒伤肝,或过食辛辣,热扰冲任,迫血妄行。

(2)虚热

多因素体久病,阴亏火旺,热扰冲任,血海不宁,迫血妄行。

3.寒湿及湿毒

感受外界寒湿之邪,或素体脾肾阳虚,寒多湿盛,或湿热蕴结,化为湿毒。脾阳虚则运化失职,湿浊内盛;肾阳虚则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水湿停聚,能随人体的阴阳盛衰及湿浊停留的久暂而发生从化,从阳化则成为湿热,从阴化则成为寒湿。湿热蕴结日久,与血搏结,阻滞冲任胞脉,脉络壅塞,化为湿毒,积而成形,发为癥瘕;寒湿之邪,寒邪凝滞,阻滞脉络,湿性重浊腻滞,阻塞气机,二者相合,阻滞冲任胞脉,影响气血运行,可发为带下、阴痒、癥瘕等。

(二)脏腑功能失常

1.肾虚

肾主藏精,为元气之根,胞络系于肾,女子月经的正常通行,有赖于肾藏之精气,尤其是源于肾中先天之精的天癸。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若肾的功能发生异常,肾气不足则冲任不固或系胞无力;肾阴亏损,则精血虚少,冲任血虚,血海不能按时满盈;肾阳不足则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均可导致经、带、胎、产各种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月经过少、闭经、经断前后诸证、带下病、胎动不安、胎漏等。

(1)肾气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早婚多产、房事不节损伤肾气,或绝经前后肾气渐衰。(www.xing528.com)

(2)肾阴亏损

素体阴虚,或多产房劳损伤肾中精血,或经断前后肾渐虚衰,或大病久病耗伤阴血,肾阴更虚,则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

(3)肾阳不足

素体虚弱,肾阳虚衰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命门火衰,封藏失职,冲任不固则发为出血症、不孕,带脉失约则发为带下病。

2.肝郁

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妇女以血为用,肝的藏血功能正常,则经、孕、产、乳调和;肝的疏泄功能有调畅气机,调畅情志等功能,肝失疏泄,则气机失调或肝气郁结,可影响正常的气血运行。若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冲任失畅,可出现月经失调、先后无定期、痛经、月经过少、经断前后诸证、带下病、阴痒等;若肝血亏虚或肝不藏血时,可出现月经过少、崩漏等;肝郁化火则迫血妄行,可出现月经先期、崩漏、月经过多、经行吐衄等。

3.脾虚

主运化、主统血,是气血生化之源。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化生精、气、血功能健全,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骨能得到充足的营养,从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脾的统血正常,则血液能在经脉中流行,不使逸出脉外。若脾的运化功能异常,则气血生化不足,脾虚血少,冲任血虚,血海不能按时满盈,可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胎动不安、堕胎、小产等;若脾气不足,血失统摄,则可出现月经先期、崩漏、月经过多、经行吐衄、经断前后诸证、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等;脾阳不振,湿浊内停,下注冲任,带脉失约,可致带下病、阴痒等。

(三)气血功能失调

1.气虚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生理功能。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血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均依靠气的推动作用;人体的体温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在气的温煦作用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血和津液在气的温煦作用下才能正常运行全身;血和津液在气的固摄作用下才能不致无辜流失;气、血、津液在气的气化作用下才能进行各自的新陈代谢和相互转化。妇女的经、孕、产、乳与气血密切相关,气与血又息息相连,气为血率,气对于血,有统帅和固摄的作用。若气的生理功能因某种原因导致失常,如气虚、气机失调,则会影响到血的正常运行,导致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则血不循经,溢出脉外而出现各种出血证,如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经行吐衄、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恶露不绝等。脾虚血少,化源不足,冲任血虚,血海不能按时满盈,可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等。冲任血虚,胎失所养,可致胎动不安、堕胎、小产等。

2.气滞

气机调畅,则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等的活动就正常和调,经、孕、产、乳等均正常。若因精神刺激,情绪抑郁不畅,则导致气机郁滞;郁而化火,郁火内灼,则易耗伤阴血,均可导致经、孕、产、乳诸疾。临床上表现为:月经先期、痛经、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月经过多、经行吐衄、闭经、经断前后诸证、带下病、阴痒等。

3.血瘀

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同时,血液的正常运行,是依靠气的推动、温煦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衡。气和血两者之间,犹如阴阳相随,相互依赖,相互滋生,相互为用。“气为血之率,血为气之母”,当身体遭受寒邪,寒邪入血,血寒则凝;或机体气机失常,气滞则血行受阻,气虚则血行缓慢,血液运行不畅则形成瘀血;或热邪耗气伤津,煎熬血液形成瘀血;或痰浊阻滞脉络形成瘀血。瘀血形成后则阻滞脉络,从而形成血瘀。不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滞血瘀、热煎血瘀,均可使瘀血内阻冲任,使恶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则发为出血证。如崩漏、异位妊娠、恶露不绝等。

(四)跌扑损伤致病

妇女在行经期、妊娠期登高持重,或跌扑闪搓,或腹部直接受到撞击,可导致崩漏、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