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墙是一个长长的矮三角,很难在这个三角里安排造型,让它们既和谐协调又能讲故事,还要讲一个连贯的故事。公元前6世纪初(约前580年),一位艺术家为科孚的阿耳忒弥斯女神庙的三角墙作了一组大型浮雕(图44),从他所面临的困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三角形中央的高处做了个很大的蛇发女妖,她面容狰狞,大概能有效地吓跑恶魔,不让它们进入神庙。但她不仅是起着守护神的作用,她还是梅杜莎,命中注定要被英雄珀耳修斯砍首。她死的时候生下两个孩子:飞马珀伽索斯和男子克律萨俄耳,在美杜莎人头落地的时候,他们跳出她的脖子。梅杜莎跪地的姿势是想表明她要从珀耳修斯那里逃走,而逃跑的不幸后果则由她两个孩子的出现来暗示:珀伽索斯在左边,克律萨俄耳在右边。
44. 科孚岛的阿耳忒弥斯神庙西三角墙复原图,公元前600——575年之间(大约580年)。
女妖两旁是蜷伏的豹,它们不像女妖那样既要保卫神庙,又要讲述故事。它们只负责守护神庙,横躺着身体,因此能舒服地寄身在三角墙别扭的斜坡中。
塞在角落里的是几个小型人物,只起讲故事的作用。左边人物取自特洛伊城被攻破的故事:国王柏里亚坐在椅子上,希腊人正攻进来把他杀死,他身边躺着一个已死的特洛伊人。右边画的是神与巨人大战中的几个人物:大神宙斯挥动雷霆将一巨人击跪于地,另一巨人仰卧在边角。
从装饰方面看,三角墙应该说无可挑剔,从叙事方面说它却是支离破碎的。墙上有三个故事,各不相关,而且完全不成比例。三角墙在制作的时候,看的人大概不会对这种情况感到不舒服,他也许会很高兴,因为他认出了三个故事,并且对其中每一个都很欣赏。他也许没有想过三角墙是一个统一的空间,其中只能出现对一件事的描绘。但是,真实可信、连续一贯地进行表现这种要求最终还是出现了,即便在三角形这样令人讨厌的形状中也是如此。这种要求是希腊人对艺术的认知的结果,也是他们观念的结果,在当时,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理念,即:艺术应该是自然的镜子。
我们已经知道当希腊人观察一尊塑像时,他们更多地把它当作人而不是塑像(这与早期的人们不同)。他们因此要求塑像要像人,正是这样的要求,使越来越真实的形象被创造出来。希腊人用同样的思想处理三角墙,起初他们对漂亮的图形和多重的故事感到满足,但后来他们觉得三角墙应该是个舞台,在上面出现的应该是一个模拟的真实场景。于是,他们要求艺术家在三角墙上只讲述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人要安排得巧妙,使用同一种比例。这就是一个大难题,然而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还是找出了满意的答案。
埃伊纳岛神庙东三角墙的设计师选择了神话中的战争来描述(图45),其雕塑约作于公元前490年前后。这个选择很巧:全能的女神雅典娜站在中间,她头戴帽盔,刚好顶住三角墙的尖顶。她的两旁是人间的英雄,他们当然要比她小,他们一边战斗、一边倒下。战场情节被安排成这样:最靠近中间的人站着,两边的人则打趔趄、冲刺、蹲下或躺倒,完全根据墙的坡度而设计。人物的大小用同一个比例(完全是立体的),暴力的主题使人物的高度看起来真确。
45. 埃伊纳岛爱法伊娥神庙东三角墙复原图,公元前500——475年之间(大约前490——480年)。
到下一个世代,一个三角墙设计的绝品出现了,那就是奥林匹亚宙斯神庙的东三角墙(公元前465——457年)(图46)。作品的场面并不暴烈,但在一个安静的场景中,作者用同一比例制作人物,让他们叙说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三角墙被和谐的画面填满了。(www.xing528.com)
46. 奥林匹亚宙斯神庙东三角墙复原图,公元前475——450年之间(前465——457年)。
站在中间的是宙斯大神,他当然要比人类高出一头。他的右边(我们的左边)是埃利斯的国王俄诺玛俄斯,他提出假如有任何人能够把他的女儿用战车带走,在他追上并将其杀死之前就已经把他的女儿带到了科林斯地峡,那么这个人就能娶他的女儿为妻;俄诺玛俄斯有天上的神马,已经有十二个人在此之前丧命。宙斯右边是一个年轻人,他态度谦卑,正站在那里洗耳恭听,他是珀罗普斯,注定要击败老国王而娶得他的女儿。未来的新娘和他的母亲站在男人们两边,接下来是两支车队,马匹成对称状,头都面向中间,因为马头比马尾高。车队后面,一边蹲着一个车夫,牵着战车的缰绳;另一边是个旁观者,神情沮丧,他坐地窥探,很快就要见证俄诺玛俄斯即将面临的奇灾大祸。靠近两个边角的地方坐着僮仆和其他附属人物,边角里面斜躺着河神,他们双腿伸向角尖,处理得干净利落(图55)。
构图的场面浑然一体、效果显著。人物在个性化处理方面表现出细微的差别——俄诺玛俄斯的傲慢、珀罗普斯的谦恭,主要人物之深深卷入事件,僮仆们的漠不关心(比如一个小僮正心不在焉地掰弄脚趾以打发时间)——这正是早期古典时代对人物个性与气质进行探讨的一个尝试,如我们在《克里提奥斯少年》(图10和16)和《阿尔特米松的宙斯》(图17和18)中看到的那样。
一个世代以后(公元前438——432年),在雅典帕特农神庙的三角墙上所做的雕刻,就更加雄心勃勃。这座神庙跨度特别大,所以三角墙也就必须特别宽,这个比例方面的变化,导致三角墙设计中本来就存在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奥林匹亚的三角墙里舒舒服服地装着大约十五个人,帕特农神庙的三角墙上则需要装进二十多人。这些浮雕比起一般情况来更高地远离地面,所以它们就刻画得很深,这样可以采光,老远就可以看见它们。作品的设计非常大胆,而人物却精雕细刻(图56),就连背景都做得小心翼翼,而事实上一旦把浮雕放到各自的位置上之后,背景就看不见了。
西三角墙表现的是女神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争夺雅典的保护权(图47)。两个巨大的神像占据了中心位置,相互拉扯着分开。两边是马队,可能都昂首抬蹄。关于其设计,我们只能从一幅17世纪的素描中知其大概,因为那个时候能看见的东西,后来大多被毁坏了。三角墙中心有暴烈的冲撞和反冲撞,由它们散布出来的激动的漩涡,最终消失在两个边角上静静地斜躺、与事件无关的河神们身上。
47. 17世纪素描中的雅典帕特农神庙西三角墙,神庙建于公元前450——425年之间(前438——432年),素描藏巴黎国家图书馆。
西三角墙左边角上那个河神(图56),现在陈列在大不列颠博物馆,充分体现着雄伟与精细的结合,这恰是帕特农神庙三角墙雕塑的精妙所在。它肌肉层叠,如涟漪般推出,腹部则松垂,向前铺进。人体的解剖表现得极其真实,却没有矫揉造作之虞。它胴体的细软、肌膂的有力、骨骼的坚硬,都在雕塑中表现出来,却一点也不过度地夸张。
这座三角墙的戏剧性的激动场面表达得非常出色(图47),但是从中间那夺人眼目的构图向两边伸开后,人与物就越变越松散了,就如同在科孚三角墙上那样(图44)。两个边角上有男神和女神正注视着中间那惊人的一幕,但它们却形体蜷缩;请特别注意角端的河神:与中间的波塞冬相比,它显得何其局促!艺术家在设计方面做过了头,他放进了太多的人物;但迄今仍留传在世上的少数几个雕像的确做得璀璨无比,这就把人们的注意力从构图的缺陷上面分散出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