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二足厥阴肝经:平肝息风,调经和血,疏肝理气

十二足厥阴肝经:平肝息风,调经和血,疏肝理气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功用:平肝息风,调经和血,疏肝理气。

十二足厥阴肝经:平肝息风,调经和血,疏肝理气

1.大敦(井穴)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简单取穴:伸足, 趾爪甲外侧缘与基底部各做一直线,两线交点处即是。
作用:清热醒神,固冲止崩,升举下陷。
主治:月经不调,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泌尿系感染,睾丸炎,癫,晕厥,中风

2.行间(荥穴)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简单取穴:正坐垂足,足背第1、第2趾缝端凹陷处。
作用:清肝明目,息风调经
主治:足跗肿痛,疝气,痛经,胸胁痛,目赤肿痛,头顶痛,眩晕,癫,中风,崩漏,高血压病,青光眼夜盲症,肋间神经痛,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3.太冲(输 原穴)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简单取穴:正坐垂足,于足背第1、第2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在长伸肌腱外缘。
功用:平肝息风,调经和血,疏肝理气。
主治:足跗肿,下肢痿痹,头痛,疝气,月经不调,小儿惊风,肋痛,呕逆,目赤肿痛,眩晕,癃闭,癫,高血压,尿路感染乳腺炎精神分裂症

4.中封(经穴)
定位: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简单取穴:足背屈,内踝前下方,当胫骨前肌腱与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
功用:疏肝理气,清利下焦。
主治:内踝肿痛,足冷,腰、膝、踝痛,脚气,阴茎痛,遗精,疝气,小便不利,黄疸,肝炎,胆囊炎,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损伤。

5.蠡沟(络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简单取穴:正坐或仰卧,在内踝尖上5寸的胫骨内侧面上做一横断面直线,在胫骨内侧面的后中1/3交点处。
作用:疏肝理气,清利下焦。
主治:胫部酸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子宫脱垂,睾丸炎,膀胱炎,下肢痛。

6.中都(郄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
简单取穴:正坐或仰卧,在内踝尖上7寸的胫骨内侧面上做一横断面直线,在胫骨内侧面的前中1/3交点处。
作用:疏肝理气,固冲止崩。
主治:胫寒痹痛,胁痛,腹胀,疝气,小腹痛,崩漏,恶露不尽,急性肝炎,膝关节炎,功能性子宫出血。(www.xing528.com)

7.膝关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上髁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
简单取穴:屈膝,阴陵泉后方1寸。
作用:通利关节。
主治:膝膑肿痛,下肢痿痹,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髌软骨炎,咽喉肿痛。

8.曲泉(合穴)
定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简单取穴:屈膝,在腘横纹内侧端上方凹陷处。
作用:疏肝行气,利湿调经,舒筋利节。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白带,阴挺,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泻痢,疝气,头痛,目眩,癫狂,膝股内侧痛,前列腺炎,肾炎,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

10.章门(脾募穴 八会穴之脏会)
定位: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简单取穴:侧卧,在腋中线上,上肢屈肘夹紧时肘尖所指处即是。
作用:疏调肝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腹泻,呕吐,水肿,黄疸,痞块,胸膜炎,肠炎,肋间神经痛,胃炎

9.阴包
定位:大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上4寸,股内肌和缝匠肌之间。
简单取穴:屈膝,曲泉穴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作用:理气活血,通调下焦。
主治:月经不调,下腹痛,腰痛,遗尿,遗精,阳痿,骶髂关节炎,子宫内膜炎。

11.期门(肝募穴)
定位:在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简单取穴:第6肋间隙,锁骨中线上。
功用:健脾疏肝,理气活血。
主治:胁肋痛,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呃逆,腹泻,腹部痞块,大腹水肿,肋间神经痛,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胸膜炎,肝脾大,膈肌痉挛,胃神经官能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