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足太阴脾经的作用及简单取穴|艾灸五十病

足太阴脾经的作用及简单取穴|艾灸五十病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用:健脾安神,调经统血。简单取穴:脐中(神阙)旁开4寸。

足太阴脾经的作用及简单取穴|艾灸五十病

1.隐白(井穴)
定位:足大趾内侧,距趾甲角 0.1寸。
简单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足大趾爪甲内侧缘与基底线的交点,略旁开。
作用:健脾安神,调经统血。
主治: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癫狂,多梦;惊风;腹满、暴泻。

2.公孙(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定位: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简单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足大趾内侧后方,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作用:健脾化湿,和胃行气。
主治: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3.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简单取穴:正坐或仰卧,胫骨内侧面后缘,内踝尖直上1夫(3寸)。(图2-32)
作用:健脾化湿,疏肝补肾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

4.阴陵泉(合穴)
定位: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中。
简单取穴:正坐或仰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粗隆平齐处。
作用:健脾化湿,利尿消肿。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黄疸,水肿,小便不利,遗尿,遗精,月经不调。(www.xing528.com)

5.血海
定位:髌骨内上缘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单取穴:医者以对侧手掌按患者髌骨上缘,2~5指向上直伸,拇指斜放约45°,拇指尖指处是穴。
作用:调理营血,清热祛风。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急慢性湿疹,丹毒,尿路感染,大腿内侧痛。

▲7.大包(脾之大络)
定位: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简单取穴:仰卧或正坐,第6肋间隙,腋中线上。
作用:理气通络。
主治:胸胁痛,咳嗽,气喘,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6.大横
定位:在脐中旁开4寸。
简单取穴:脐中(神阙)旁开4寸。
作用:通调肠腑。
主治:绕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痢疾,肠寄生虫病,肠麻痹,癔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