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老中医论治冠心病心悸经验:舌脉为凭,有效益气通络

老中医论治冠心病心悸经验:舌脉为凭,有效益气通络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心悸以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特征,一般常以症状轻重而分惊悸、怔忡,以老年人罹患本病为多。临证应以舌脉为凭。脉诊亦是诊断心悸不可缺少的凭据。另外,心与肺同处胸中,两脏之间关系甚为密切,主要体现在气血运行方面。证之临床,确有效验。治疗当益气通络。如果是胆囊炎、胆石症引起的胆心综合征,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治疗原发病灶。现临床上用紫石英重镇安神

老中医论治冠心病心悸经验:舌脉为凭,有效益气通络

心悸以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特征,一般常以症状轻重而分惊悸、怔忡,以老年人罹患本病为多。

老年心悸者实证不多,即便有一些实证如心脉瘀阻、痰浊痹阻等,也是因本虚而标实。对于老年心悸的寒热所属,则从寒热属性去辨,并应识别虚寒、虚热之证候。临证应以舌脉为凭。舌为心之苗窍;脉为心所主,肺朝百脉而统归于心。所以从舌、脉观察最能反应心脏之病理变化,可为心悸的辨证提供确切的诊疗依据。观舌常从舌质、舌色、舌下脉络的形态、色泽、长短等方面来观看。如舌质胖淡、舌下络脉淡紫而紧束不展,则为阳虚之候;如舌质瘦小而红、苔少、舌下络脉紫红伸展但不怒张者,则为阴虚之证。脉诊亦是诊断心悸不可缺少的凭据。心悸常见脉象有数、疾、迟、结、代、乱等。一般来讲,数而无力为阴虚;迟而无力为阳虚。当然临床单纯阳虚、阴虚证之患者不多,常为虚实夹杂之候,如阳虚夹有痰浊或血瘀,阴虚夹有痰热、血瘀等。临床中掌握舌、脉、证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或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此外,还必须借助现代的临床检查方法,如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以及一些生化检查等。

心主血脉而藏神。老年脏衰,心气(阳)不足,心血(阴)亏虚,加之其他外界致病因素影响,均可导致痰瘀阻滞心络而发生心悸之证。又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它脏之伤可涉及于心,其中又以与肾、肺关系为密。

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观察,老年心悸以虚实夹杂多见,以虚为主,心气虚则补益心气,心阳虚则温补心阳,心阴虚可滋益心阴,心血虚以濡养心血,此乃常法。另外,心与肺同处胸中,两脏之间关系甚为密切,主要体现在气血运行方面。肺朝百脉,为相傅之官,佐心气以行血。若肺气虚弱,心气无以充补而运血,可致心血瘀阻,而出现胸闷、气促、心悸、唇色青紫等症。故常于养心活血通络之时佐以补肺气之品,临床常见病哮喘、肺心病等。

1.心气虚衰,不忘补益肺肾 心悸虽为患者自觉心内跳动,心慌不安的病证,但究其原因,不独在心,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虚衰,均可导致心悸。人至老年,脏气虚衰自不待言,如心气不足,心血亏虚,无以自给;肝血不足,不能荣心,或木不生火;脾气不旺,生化乏源,无以养心;肺体不润,宣布失司,致心脉不畅;痰饮内生,均可引发心悸。具体到老年心悸的治疗,尤当注重肺肾。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因为老年心气虚衰,尤以肺肾两虚为本,与肺肾关系最密,《内经》的“八、七”之说,其义至明。心为离火,阳中有阴,肾为坎水,阴中有阳,二者位有上下之分,赖气机升降,使心肾交通,水火即济,阴阳互滋,而心本乎肾元,肾脏虚惫,则肾水不能上滋心阴以济心火,或肾阳不能上温心阳以鼓动血脉,或加重心脏原有之虚候,或使心神不能安宁,心悸遂作。其临床特征有心悸健忘,头晕胸闷,腰膝酸软,或畏寒怕冷,或五心烦热,尺脉沉弱。治疗在养心的同时,注意补肾,所谓养心阴者必滋肾阴,温心阳者必补肾阳。用药上,多将熟地黄、淫羊藿同用,以取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乃阴平阴秘之意。其他如山茱萸、枸杞子、桑寄生、制何首乌五味子等都可随证选用。(www.xing528.com)

2.瘀血阻滞,通络还须益气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中指出:“心跳心慌,用归脾安神等无效,用此方百发百中。”证之临床,确有效验。老年心悸患者,有瘀血见证者较多,但纯为瘀血阻滞者较少。究其形成机制,多与脏腑气血虚衰,心气鼓动无力有关。诚如《景岳全书》所言:“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瘀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故老年心悸患者瘀血的形成,多为由虚致实,而瘀血停留又可损伤人体气血,临床表现以心气不足为主,兼夹瘀血阻络。治疗当益气通络。选方可仿补阳还五汤意出入,补气温阳以化瘀,药如黄芪党参白术丹参川芎当归、红花、黄精、炙甘草等。如属心阳不振,鼓动无力,心悸怔忡,胸闷刺痛,唇青舌紫,畏寒怕冷,脉来缓慢,或节律不齐,则应温阳化瘀,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丹参等活血之品。方中桂枝用量宜至10g,甘草5g左右,取其辛甘化阳以助心阳,如量小则疗效不显。阳虚气弱甚者,可加附子、红参。老年脾胃虚衰,痰浊易于内生,痰瘀相搏,痹阻胸阳,表现以实证为主,治疗又当化痰祛瘀。方从瓜蒌薤白汤、血府逐瘀汤增损。

临证体会,老年心悸患者,即便临床上无明显的血瘀征象,也可在辨证用药中酌加通络之品,如丹参、当归、川芎等,这对提高疗效,不无裨益。

3.痰热上扰,祛邪方能安正 老年心悸患者,如见到心悸心烦,夜不安眠,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者,则为痰热内扰所致,多合并有胆胃疾患。此时,痰热是主要矛盾,心脏本虚,当为次要矛盾,应以清化痰热为主,邪去方能正安,中病即止。一般多取黄连温胆汤化裁,选药如竹沥、半夏陈皮、竹茹、茯苓枳壳远志、黄连、黄芩、贝母等。老年心悸痰热之由,源于心气不足,心血亏虚,虚火中生,火热内郁,煎熬津液而成痰热之证。正如《证治汇补·惊怔忡》所说:“心血一虚,神气失守,神去则舍空,舍空则郁而停痰,痰居心位,此惊悸之肇端也。”《医宗必读·悸》亦云:“症状示刘,总不外伤而火动,火郁而生涎也。”所以此时当祛痰为先,痰热一旦得除,再安扶心之虚损。如果是胆囊炎、胆石症引起的胆心综合征,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治疗原发病灶。

4.心悸不安,宁心当合重镇 老年患者,在心悸不宁的同时,常伴有难眠易醒、寐少梦多、恍惚不安等心神不安症状。因此,在用生地黄、麦冬、五味子、黄精、太子参等养心的基础上,常须选用一些宁心安神之品,心神得安,则心悸也易宁息。心血不足,心气虚衰,选柏子仁;肝血不足,与心密切相关,选酸枣仁;瘀血阻滞,脉络不和,选琥珀;痰浊内阻,心神不宁,选远志;心脾不足,气郁不舒,选合欢花;心肾不交,阴阳失调,选首乌藤。但老年心悸,常为多种因素夹杂而致。如是药尚难取效时,还应参入重镇之品。其中龙骨、牡蛎对痰热上扰、风火内旋者,可选择应用;磁石重镇安神,对老年心肾虚衰,心悸不宁颇为适合;紫石英,对心气不足之心悸疗效较佳,前人治心虚惊悸,多取此药以重镇安神,如《备急千金要方》的补心汤、远志汤、大镇心散、镇心丸,《济生方》的益荣汤、龙齿丹等。现临床上用紫石英重镇安神已较少,殊为可惜,故录此以备考。[《中医临证与方药应用心得》——单兆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