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董建华论治冠心病经验:方剂与常用药物

董建华论治冠心病经验:方剂与常用药物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当有心悸头晕、面色少华、倦怠无力、舌淡苔薄、脉细或细而结代等现症。代表方剂为归脾汤、养心汤、炙甘草汤等。代表方剂为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知柏地黄丸等。常用药物为桃仁、红花、牡丹皮、赤芍、丹参、生蒲黄、五灵脂、苏木、三七、琥珀等。代表方剂为桂枝甘草汤、桂甘龙牡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代表方剂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等。[《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董建华》]

董建华论治冠心病经验:方剂与常用药物

心悸临床见症诸多,然不出虚实两端,而病因又可归为3种:一为精神因素,常与惊恐有关;二为浊邪因素,主要为痰、火、水、饮、瘀血作乱;三为体质因素,主要为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肾阴亏损、虚火扰心,阳气不振、心脉痹阻。治疗心悸之法大抵可分“镇”“养”“化”“温”四法。

1.镇——镇心定悸法 多用于心胆素虚,又受惊恐引发的惊悸,也用于七情过激、恼怒气逆、心肝火旺所致的心悸。在心气虚衰,心阳欲脱,怔忡不止时,也常配用于益气、回阳、固脱剂中。凡用镇心定悸法,患者多有心悸,善惊易恐,或心中空虚,惕惕而动,坐卧不宁,不寐多梦等心神不宁见症。

常用药物为磁石、朱砂琥珀、生铁落、生龙骨、生牡蛎、生龙齿、珍珠母、紫石英等。代表方剂为磁朱丸。

2.养——养血安神和养阴清火法

(1)养血安神法:凡由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化源不足,心血虚,或久病体弱,或失血过多而致的心悸,需用养血安神法。患者当有心悸头晕、面色少华、倦怠无力、舌淡苔薄、脉细或细而结代等现症。此法在用养血药的同时,多配用益气健脾之品。

常用药物为丹参当归、白芍、何首乌、首乌藤、柏子仁、酸枣仁、党参、茯神等。代表方剂为归脾汤、养心汤、炙甘草汤等。

(2)养阴清火法:凡久病体虚或热病伤阴而致心阴不足,或肾水亏耗之人,阴虚而致虚火上扰,或因肾水不足,心肾不交,心火妄动,心神不宁者所致之心悸,当用养阴清火法。患者当出现心烦而悸,少寐多梦,头晕目眩,腰酸耳鸣,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或促结等症。

常用药物为生地黄、玄参、丹参、黄连阿胶、知母、墨旱莲、女贞子、麦冬五味子栀子连翘、莲子心等。代表方剂为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知柏地黄丸等。

3.化——化痰清热和化瘀活血法

(1)化痰清热法:凡脾胃受伤而健运失司,痰湿内生,蕴久化热;或情志不遂,肝气郁久化火,煎熬津液为痰;或阳盛之体,过食肥甘辛辣之人,亦每次易生痰化热。痰热内停;扰动心神而致心悸,可用化痰清热法。患者当有心悸善惊,胸脘痞闷,烦躁痰盛,夜寐多梦,面赤口渴,苔黄腻,脉滑数促结等症。(www.xing528.com)

常用药物为陈皮半夏、胆南星、天竺黄、竹沥水、菖蒲、远志、郁金、苦参等。代表方剂为温胆汤、黄连温胆汤、导痰汤、小陷胸汤等。

(2)化瘀活血法:凡由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邪气久羁,脉痹不已,内舍于心,则心血瘀阻;或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无力鼓动血行,亦致瘀血内停;以及缘于感受外邪或体内气、血、痰、水等运行失常所引起的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热与血结、湿阻内聚、寒凝血滞、痰瘀互阻等均可导致心悸。凡有血瘀存在,即当采用化瘀活血法。临床所见为病程日久或久治不愈,心悸不宁,伴胸闷而痛,口唇、指甲紫绛而黯,唇、舌可见瘀斑、瘀点,脉涩结代等。

常用药物为桃仁、红花、牡丹皮、赤芍、丹参、生蒲黄、五灵脂、苏木三七、琥珀等。代表方剂为失笑散、桃仁红花煎、血府逐瘀汤等。

4.温——温通心阳和温阳行水法

(1)温通心阳法:凡大病久病之后,阳气虚衰,不能温煦心脉,或胸阳不展,气机阻滞所致之心悸惕动,皆可用此法。患者当具有心中空虚,惕惕而动,面色苍白,胸闷气短,胸痛掣背,形寒肢冷,脉细弱或沉细、结代,舌淡苔薄白等症。

常用药物为桂枝、薤白、荜茇、白酒人参、干姜、炮附子、肉桂心等。代表方剂为桂枝甘草汤、桂甘龙牡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

(2)温阳行水法:凡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而致水饮内停,水饮之邪上逆,凌心犯肺,故症见心悸喘憋,当用温阳行水法。患者每有心悸眩晕,胸脘痞满,水肿尿少,渴欲饮,甚或恶心,咯吐痰涎,苔白水滑,脉滑或结代等症。

常用药物为茯苓泽泻、桂枝、白术、附子、猪苓等。代表方剂为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等。

根据多年经验,认为心悸各证型的特点是:心气虚、心阳虚多见空虚而悸;心阴虚多见虚烦而悸;痰火扰心常见心悸烦躁,胸中烦热,少眠乱梦等;饮邪上犯多为悸而胸闷,喘憋水肿等;瘀血阻络之悸,则心悸惕惕,多兼心痛。心悸一证本虚者多,心气虚、心阳虚多伴有瘀血、水饮;心阴虚多兼虚火、痰火相兼作乱。因此,镇、养、化、温四法宜配合作用,谨守病机,灵活立法,是取得疗效的关键。[《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董建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