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直到今天,美国都代表了全球高科技的绝对最高峰。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无论是欧洲,日本还是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等,都在美国高科技一波波层出不穷的创新浪潮面前,难以形成真正的挑战和超越,而只能现实地俯首称臣,融入美国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链,占据其中的一席之地。
如今,超越美国高科技的任务只能由中国来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究竟有多难?我们不妨先考察一下历史和现实。
要解读美国高科技神话,世界上有着无数的书籍与论文。而所有的结论都指向一个:美国高科技的成就是基于其先进的民主政治制度,最发达的金融体系和最活跃的风险投资市场,最开放的创业、创新文化,汇聚全球最优秀人才,等等。总而言之,美国是不可超越的,起码是几十年之内难以超越。要说中国能够超越,那么大家肯定会认为是异想天开,甚至当成笑话。但是,马云不但认为美国高科技企业完全可以超越,而且他坚信自己就可以亲自完成这个目标。
已经走下神坛的美国高科技神话的成功原因可能没有如此高深莫测、错综复杂。美国高科技产业起步于“二战”之后,有着国际国内独特的大环境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庞大的美国市场本身。对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软件业在全球一枝独秀、独领风骚的原因,Martin Campbell-Kelly总结为四大因素:1.计算机能力和数量的快速增长;2.硬件和软件花费的比例开始变化;3.软件危机的出现;4.标准化平台的出现(比如IBM/360系统)。
让我们再深入历史看看一些事实:1955年,当世界上第一家软件企业CUC在美国成立的时候,全世界通用计算机大约有246台,其中美国就占了240台,几乎占据98%的份额。1966年软件危机出现的时候,全球通用计算机40300台,其中美国有28300台,占70%的份额。当年美国程序员有12万人,大约每台5名。程序员数量增长跟不上计算机的增长。1969年,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年,全世界通用计算机数量为72000台,其中美国有46000台,比例依然超过60%。直到1974年,全世界通用计算机达到111840台,美国比例还高于50%,有65040台。当时,德国计算机有7100台,英国有4500台,法国有4400台,只是美国的1/10左右。当年,德国有软件公司47家,英国有80家,法国有40家,荷兰有30家。而美国在1968年就有软件公司2800家之多。这个市场基础,是美国能够一波波不断崛起的立身之本。无论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PC革命,还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独领风骚的互联网革命,都是这个优势的延续和发扬。
不过,今天这个优势已经斗转星移。到2014年,中国网民数量已经是美国的2.5倍。而其他相关市场,无论是PC、手机、移动应用活跃数等,中国都陆续超越美国,而且迅速拉开巨大的差异。
也就是说,时势已经变化,优势已经转移,中国高科技超越美国,中国商业超越美国商业,不但是可行,而且是必然的,只是时间快慢而已。
那么,面对神话般的苹果创造的6000多亿美元的市场价值,我们真的能够超越吗?美国缔造过微软、苹果、思科等多家5000亿美元以上的高科技公司,如果中国能够超越,是不是可以创造出1万亿美元的全新高度的高科技巨头?这个数字的确是十分疯狂,我想中国能够做出肯定回答的人屈指可数,而马云一定是其中的一个。如果你质疑,马云会坚定地对你说:“为什么不能?不是我,就是你!”时运使然!(www.xing528.com)
那么,万亿美元的高度哪一年可以实现?这个问题我还没有问马云。但是,我个人的答案是,一定不需要15年那么久远。从1999年的50万人民币,做到2007年的200多亿美元,马云用了8年时间。从200亿美元做到2000多亿美元,马云再用了7年时间。而从2000亿美元再到1万亿美元,马云需要用时多少年?
当然,这不是简单的数字运算。但是,时运之下,有时候可能就是简单得如同一道小学数学题。当然,你肯定不会相信,正常的人今天都不会相信。这个事情一定要让马云亲自变成现实,才能够让大家最终相信。
拜托了,马云!
>2014年改变全球互联网的中国大事很可能还是阿里巴巴的上市。经历了阿里巴巴B2B业务香港上市和退市的争议之后,马云首次资本市场的“西游记”,除了打破一系列纪录之外,更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全球互联网中国力量的迅猛崛起,中国互联网全球进程的突破性推进,以及全球互联网格局“后美国时代”的正式开启!
从领军企业分布看高科技领域全球基本格局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