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个民族不仅为本民族的发展进步,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各自的历史贡献。
各民族以坚韧的精神开拓、捍卫了祖国的疆域,维护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独立、统一和完整。我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居于周边的少数民族,依据自己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实现了边疆地区的局部统一,从而有可能、有力量开拓和保卫疆土,并为全国的统一和当今中国疆域的确立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二阶段,在周边地区局部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确定当今中国的疆域。在我国西南地区,白族的先民是定居云南和开发云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洱海地区的各族中,以白族先民的蒙舍诏为强,在较短的时间内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蒙氏政权,皮罗阁被唐朝册封为云南王。此后几十年间南诏一直称强于西南边陲。以后段思平建立大理国,立国316年,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很快,至忽必烈征服大理时,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已与中原相差无几。这一历史过程说明,西南地区的开发及局部统一是与白族先民等所作出的贡献密不可分的。古代肃慎系各族对东北边疆的开发和局部统一,匈奴、东胡、契丹、党项、女真等对北部边疆的开发与局部统一,壮、侗、仫佬、毛南等族先民“西瓯”、“骆越”对岭南地区的开发,维吾尔等族对新疆的开发,等等,都为元朝的统一及清代我国疆界的确立奠定了历史基础。近代以后,面对殖民主义列强的入侵,边疆的少数民族同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尤其在内蒙古、新疆和西藏,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震惊了世界。19世纪中叶以后,沙俄计划在中国的东北到西北、西南包括整个满洲、蒙古、新疆、西藏地区建立一个与西伯利亚相连接的“黄俄罗斯”;英国也企图把英属印度和它在中国长江流域的势力范围连成一片,使西藏变成由印度入四川到达长江流域的英国毛纺业的廉价原料基地,以建立其在亚洲的霸权。沙俄和英国为瓜分西藏首先进行了角逐。他们一方面制造舆论,企图将西藏从清朝分裂出去,利用宗教离间清政府对西藏的主权;另一方面加紧备战,以武装入侵的方式瓜分西藏。1903年沙俄派数百名哥萨克武装潜入西藏,而英国则乘日俄战争爆发,抢先武装入侵,激起了当地藏汉人民的无比义愤,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进行了浴血奋战。1903年帕里地区藏族官兵誓死抗击英军入侵,1904年康马藏民为保卫家乡而拼死战斗,同年西藏噶厦政府又组织了震惊中外的江孜保卫战,表现了藏汉人民反帝、反分裂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爱国精神。在内蒙古,从爱国王公台吉到喇嘛牧民都投入了对沙俄策动的王公叛乱及煽动内蒙古“独立”和唆使外蒙武装侵犯内蒙古边境的斗争。在新疆,各族联合抗俄,粉碎了沙俄分裂新疆的活动。边疆各族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为保卫中华民族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建立了卓越功勋。
各民族以辛勤的创造性劳动,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强大的物质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区域之一,大量的考古及文献资料表明,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创造了我国古代的物质文明。农业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生产部门。农业的开发不仅限于中原汉族聚居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边疆宜于农耕的地方,如新疆的吐鲁番地区、长城以北的辽河流域和云南、广西、岭南等地,农业开发都有久远的传统和卓越的成绩,倾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辛劳和智慧。北方地区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达阴山、北抵贝加尔湖,绵亘数千里的草原地带以及西藏和云贵高原,历来都是游牧民族经营畜牧业的基地。在盐、铁的制作和冶炼,棉花的种植和纺织,以及建筑业等手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有少数民族的创造发明和杰出成就。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克服重重障碍,通过商业贸易,沟通了横穿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充当了建立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中亚、西亚的一些先进的工艺品及农产品新品种不断传入中国内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又通过回回和蒙古人传到阿拉伯世界,再传入西欧,对世界历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www.xing528.com)
各民族以聪颖的智慧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少数民族很早就创制了本民族文字,记载并保存了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少数民族的科学家、发明家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地理学、军事学等方面的创造发明以及文学家、艺术家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凝聚着各民族的高超智慧,成为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以东方佛教文化艺术宝库著称于世的敦煌石窟艺术和莫高窟藏经洞遗书就是我国古代各族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上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敦煌石窟是由各族佛教徒开凿的,最早凿于氐族统治的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现在最早的洞窟是5世纪初匈奴沮渠蒙逊统治的北凉时所凿的。石窟佛雕的开凿与魏晋南北朝时入主中原的各族统治者推崇佛教有关。莫高窟藏经洞的文书年代,早到5世纪初,晚到10世纪末,内藏经卷写本约有25000多卷,除佛经外,还有许多有关宗教、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经济和政治等各种文书,绝大部分是写本。写本中除汉文外,还有梵、藏、回纥、龟兹、和阗、康居等文本卷子;内容有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的经典,有经、史、子、集、诗、词、典、赋、图经、方志、医药、历法以及通俗文学等方面的抄件,也有寺院的文契、账簿、户籍、信札,等等。敦煌艺术和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它充分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互相吸收、互相补充,并且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各民族文化类型虽然不尽相同,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中华文明就是在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中步步前进,向着一体化方向发展,最终成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人类最优秀的文明之一,它绝不是某一个民族所能独立完成的,它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整体。
中华民族凝聚力既是一种精神力量,同时也是一种物质力量。这种精神的和物质的力量是几千年来各族人民对祖国经济、文化的开发、创造和贡献的汇聚,是一种强大的合力,为中华民族所共有。这种合力同时又表现为一种整体观念、大一统思想,表现为国家的统一性和中华民族面临外来侵略时的空前一致性,从而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坚实的历史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