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职业经理培训与资格认证
一、职业经理培训的概念
(一)培训的含义
什么是培训?从字面理解,培训是指培养和训练,既包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包括实际操作方面的模拟或训练。Noe(2001)认为,培训是指公司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雇员知识、技能或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行为的活动。Ivancevich(2005)认为,培训是为雇员提供信息、技能和对组织及其目标理解的过程,培训帮助雇员把他们的工作做得更好。Dessler(2007)认为,培训是给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利于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技能的过程。
可见,培训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续的、系统的活动过程。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员工个人发展和组织绩效的提升或组织发展的双赢。
(二)职业经理培训的含义
职业经理培训是组织为职业经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端正工作态度的系统的、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培训的对象分为初级职业经理、中级职业经理和高级职业经理,培训的主要方面包括转变管理理念、传授管理知识、改进工作态度、提升管理能力及技能等,培训的效果分为组织和职业经理个人:一方面,将培训结合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宣扬企业文化并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另一方面则是实现职业经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职业经理培训与普通员工培训相比,更受到高层的重视,时间长、投资多、培训效果也得到更多的关注。
二、职业经理培训的目的和内容
(一)职业经理培训的目的
职业经理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未来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与最终的工作绩效,直接的目的是让现有与未来的管理者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与观念,树立愿意并乐意为本组织发展服务的正确价值观与态度,满足组织持续发展的管理要求,使这些人能顺利完成组织内的社会化与角色化的任务与过程(萧鸣政,2004)。职业经理培训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更好地领导、管理下级,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具体来讲,职业经理培训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提高其从上一级看问题的能力;③提高其集体活动的配合能力;④提高其交涉、联系的能力;⑤提高其领导、指挥的能力;⑥提高其以事业为重的思想素质;⑦提高其主动精神;⑧形成规范的人力资源开发方法,激励员工奋发向上,为企业储备经理人才。
(二)职业经理培训的内容
职业经理培训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从技能和能力方面来讲,恰当授权、创新变革能力、战略规划技能和沟通交流能力是常见而又重要的培训内容。
1.授权能力培训
职业经理的工作是要与下属和员工一起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因而恰当授权,充分发挥团队和员工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授权能力培训是常见的培训内容。职业经理在授权时除了要学会根据战略要求、任务性质和人员特点做出恰当的授权安排外,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和信任他人,树立自信。按照沙克尔顿(Shackledon)的观点,一位能够授予权力的职业经理必须具备的首要品质是尊重和信任。如果职业经理不尊重员工,也不相信员工有能力制定明智的决策,那么试图实施任何一种权力授予体系都没有任何意义。对被授予权力的团队而言,对团队进行成功管理的职业经理必须相信团队的潜力,并能够发现员工的长处与短处,确实依靠员工的力量。第二个重要的品质是职业经理自己的信心。如果职业经理认为对组织的价值来自于控制或指导别人,那么他很可能发现授予别人权力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威胁。然而,在一些成功的权力授予的团队里,似乎不存在这种危险,也就是说并不会把职业经理架空。通过鼓励员工接受更多的挑战,为他们自己的工作开辟新的途径和方向,这就是职业经理的新作用。
2.创新变革能力培训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是职业经理个人和组织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美国杰出企业家布莱德说:“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持续不断的创新。”职业经理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创新,创新是职业化精神的生命力。企业的发展和职业经理个人的成功取决于创新的能力和变革的速度。企业只有改革创新才能谋求出路,这就要求职业经理必须对企业现状、未来企业发展战略和生存环境三者之间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在组织的并购重组、流程再造、产业链重整等重大变革过程中,从人力资源角度采取配合行动,提高对组织变革的适应能力,妥善处理组织变革过程的各种人力资源问题,推动组织变革进程。
3.战略规划能力训练
随着企业的发展,职业经理管理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职业经理管理的角色也从一个消极被动的“跟随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合作者”,英国学者迈克尔·阿姆斯特朗提出“商业伙伴”和“战略家”是职业经理扮演的两大重要角色。由于战略规划能力的不足,很多职业经理对如何发挥“战略家”的职能知之甚少,从而无法发挥自身真正的价值。
4.沟通交流技能培训
企业发展中的管理和变革需要企业员工的支持。科特说:“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人愿意提供帮助,企业变革就不可能实现,如果不进行大量的、有说服力的沟通与交流,就永远无法赢得员工队伍的身心。”这就是说,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职业经理应注重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与员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企业在变革的时候。职业经理就是要培养成通过与员工交流,仔细倾听,听到未能表达的或是不敢表达的声音。这使得沟通交流技能培训成为职业经理培训的常见和重要内容。
三、职业经理培训的方法
培训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灵活地运用,不能主观教条地选择培训方法,应注重摸索何种方法比较容易被接受,且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能够保证学员真正获得知识和本领,寓教于实践。采取最合适的方法或将各种培训方法优化组合、配合运用,才会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
在针对职业经理培训方法的选择上,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根据受训者的特质,考虑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选择合适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对于职业经理各项能力的提升培训,宜采用外聘讲师的公司内部培训、内部“导师”辅导以及工作中学习等方法。
(一)外聘讲师的公司内部培训
企业从外面聘请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内部培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针对影响公司绩效的迫切问题量身定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聘老师可以给企业带来解决问题的新思维、新方法。而且企业外聘讲师的内部培训形式可以讨论企业的保密性敏感问题、互动性强、训练强度高、技能提升快,目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正如人们常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企业领导“借”外部讲师之口传达自己的敏感理念,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企业外聘讲师对管理者进行培训主要可以采用情境模拟、商业游戏、行为塑造等方法。一般来讲,对于10人以上的培训,企业内部培训的性能价格比是最优的。企业内部培训成败的关键在于讲师的实战经验和讲授技巧。
(二)内部“导师”的公司内部培训
一种方法是在企业内部寻找某一方面的专家或权威来做临时导师。这种方法要注意以下的问题:第一,要保证内部专家权威认真对待内部培训课程,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有足够的内心动力去准备并实施这一“额外”的工作;第二,最好该专家权威在教材准备、教学工具、测试表格、案例选择、授课技巧方面都是内行。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企业内部专家是较好的选择。在惠普、康柏等公司,非常注重培养和选择合适的企业内部培训专家作为兼职讲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另一种是由内部“导师”,即直接上级的日常辅导,这是所有培训形式中最常见的培训形式。上级不管有多忙,都不能推卸辅导下属的责任。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员工忠诚都是在不知不觉的日常传授中形成的。上级的日常辅导对下属技能的提升起到关键的作用。在不少公司中,还使用除直接上级之外的“导师制”(Mentoring)。因为不是直接上级,可以谈到很多敏感话题。“导师”得到的是自己领导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教育他人的心理满足感和实实在在的额外收入;“学生”得到的是“一对一”“手把手”的教练辅导和实实在在的能力提升。
(三)工作中学习
“On Job Training”是公司非常提倡的学习方法。理论学习、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在实践中应用才会有切身体会,才能转化为自觉的习惯。职业经理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马上向别人请教,或者查找资料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努力并解决问题之后,这将成为自身的经验积累。管理者通过有意识给下属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可以锻炼其特定的能力。公司也可以通过短期出国工作等形式,使中高层职业经理更深地理解跨文化交流的特点和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委任跨部门的临时项目,可以提升中高层经理跨部门沟通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另外,在职业经理的培训和开发的技术方法上,还可以采用诸如指导计划、敏感性训练和多样化培训等方法。
(1)指导计划。指导计划是可以为指导双方带来收益的培训方式,以集中、有效的方式提高技能为目的。在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下,参与培训的职业经理可以和指导者讨论与工作相关的问题,由指导者来提供怎样处理问题的咨询;这种培训方式以提高和发展的导向,指导者可以告诉参与培训的职业经理怎样在工作中提高绩效;参与培训的职业经理会更加关注职业,指导者可以给予被指导者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分工,并增加他们同高级主管之间的接触机会来帮助被指导者为将来的晋升和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www.xing528.com)
(2)敏感性训练。为了提高参加培训的职业经理对自己行为以及他人行为的洞察力,接受敏感性训练使得职业经理比较容易作为团队的成员与其他成员和睦相处、协调工作。敏感性训练要求受训者在训练中公开表达情感,对态度和行为进行坦率而公正的讨论,努力达到提高人际敏感性的目的,鼓励受训者真诚地相互交流对各自行为的看法并说明其引起的情绪反应。
(3)多样化培训。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以适应跨国公司员工多元化趋势,职业经理要接受多元化的培训项目,目标是提高管理者的知觉性、知识、理解力,以引起态度的转变和技能的提高。一般来讲,参加培训的职业经理首先需要完成一套问卷,问题包括对不同雇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认识、典型的交流方式、对弱势群体的管理、归因风格和管理风格等;然后进行全体讨论,重点是怎样消除对其他人的歧视和孤立等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高知觉性以改变工作中的行为。多样化培训同样强调从各种不同的人获取信息的方法以及怎样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有助于提高职业经理的教练和指导技能、给予绩效反馈的技能、解决人际冲突的技能等。
四、职业经理自我培训的设计
(一)树立自我超越的职业发展观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彼得·圣吉说过,“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创造,而不是反应,来面对自己的生活和生命”,自我超越包含两项行为,首先是不断理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其次是不断学习如何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在迈向目标的过程中,知道自己现在身在何处是非常重要的。职业经理的职业发展使命要求职业经理能够在愿景的引导下,通过持续学习,不断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
(二)进行自我学习规划
在逐渐成熟的知识经济时代和更为激烈的企业竞争环境中,职业经理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不断优化自己的技能结构。终身学习是这个时代对职业经理提出的至关重要的要求。职业经理通过终身学习获得更有效的职业技能和更开放的职业思维,才能够实现自身人力资本的持续增值,才能通过促进企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实现自我价值。这就要求职业经理进行自我学习规划,有阶段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自我学习。有研究数据显示,只有18. 6%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对自己有自我知识管理规划,而多达81. 4%的经理则缺乏这方面的规划。这个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自我发展意识还很淡薄。因此,当前我国企业的职业经理迫切需要加强自我发展意识,进行自我学习的科学规划。
(三)通过积极实践实现自我提升
从成功学的角度来看,人才成功是认识加实践的结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行结合”。知识和能力是职业经理的专业性表现,然而,行动对于事业成功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职业经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认识的深化和解决,重塑职业经理行为。职业经理需要积极投入到职业经理的实践当中,以问题为出发点,深入学习先进技能,然后回归实践进行试验和检验,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使职业经理的自身职业素质得到提升。
五、职业经理资格认证
(一)职业经理资格认证的含义
职业经理资格认证是指权威机构对职业经理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进行职业素质测评,并颁发不同等级证书以证明其资质的过程。权威机构既有行业自发性组织,也有政府支持或设立的组织。职业经理市场发达的国家的认证机构一般为行业自发性组织。我国的职业经理认证工作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资质评价制度”的指示精神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内容是根据现代企业对经营管理者的要求,通过规范的、科学的培训和评审,对在企业和社会其他经济组织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品德、知识、业绩和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素质进行提升和认定。认证工作是各级政府完成工作任务、实现总体经济目标、提供人才保障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企业经营管理协会协助,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织,制定不同层次职业经理的任职资格条件、标准,进行不同层次职业经理的资格评定。
“资格证”须经国家统一考试,通过能力倾向测评、心理测验、专家评议等手段,取得合格后作为执业或应聘的条件之一。持有资格证书的人,在职业经理市场中进行双向选择,应聘上岗。建立职业经理资格认证制度,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促进经理人职业化、市场化和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措施,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必然要求。
(二)职业经理资格认证的作用
建立职业经理任职资格认证制度是衡量职业经理的专业水平,确定职业经理应享有的各种待遇,稳定职业经理队伍,逐步实现经理“职业化”和职业经理“市场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完善职业经理聘用制的基础和前提。职业经理市场具有资源配置功能,使不同的经营能力在市场上体现出不同的“价格”。作为给不同的经营能力“定价”的依据,一整套严密、科学的资格认证体系非常必要。资格认证应包括职业经理的信用状况、经营业绩记录、专家提供的能力测评等诸多方面,可以据此衡量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水准。
对社会而言,通过社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认证工作可以搭建一个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培训和交流的平台,有助于逐步建立被社会广泛接受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方面的职业标准,推动从业诚信体系建设,并通过他们有效的企业经营活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企业出资人而言,企业的职业经理通过认证可以使出资人更清楚地了解为企业工作的经营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素质,更合理、更科学的使用各类人才,同时有助于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
对职业经理个人而言,通过认证,可以与现代企业经理人任职标准相比较,更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基本素质上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认证培训和能力提升训练,丰富企业管理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在更大程度上被出资人认可;还可以在参加认证的过程中,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同行之间的互相学习与交流,得到更多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信息,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业绩,从而得到市场和社会的认可;同时,认证机构将为参加认证的人员建立以诚信、业绩、能力等方面资料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从业档案,并存入认证机构所建立的人才信息库,根据企业需求和个人情况,择优推荐到重要的工作岗位。
(三)当前我国职业经理资格认证制度
1.认证的标准、方法和内容
职业经理资格认证采用的标准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组织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研究制定的,标准内容全面、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企业对经营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在内容和方法方面注重对经营管理者业绩考核和实际能力的评价,在各项认证指标权重分配方面比较科学,比如不同级别的认证,各项评审指标的权重分配各有侧重,对高级别职业经理的评审,更注重业绩和能力。
2.推广方式
职业经理资格认证工作一般采取行政推动与市场化推广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一般来说,前期由各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标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推荐肩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的主要经营管理骨干人员参加认证。对于各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国有企业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中的经营管理者,则由认证管理部门、认证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采取广泛宣传和市场化推广等方法,使这部分企业出资人和经营管理人员理解认证对企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而吸引他们自愿参加。
3.采用两证制
一般各市认证工作实行“两证”制,在采用中企联职业经理资格认证标准(CPMQ)作为主要评审依据的基础上,认证管理机构组织各市相关单位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资深人员和企业界、相关研究机构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在业绩评价和能力评价方面进行本地化完善和实用性内容补充。通过认证的人员,将被同时授予相应等级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证书和职业经理资格证书。这种认证方法既反映了国内通用职业经理的普遍素质要求,也反映了各市对经营管理者要求的地区化特点。
4.认证制度的指导思想
当前我国职业经理认证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引导。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由政府部门提出推行职业经理资格认证的指导性意见,制定相关政策,规范职业经理的培训和认证市场。
第二,依托行业。联合行业主管部委和行业协会,根据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特点,制定职业经理培训规范,为工业、建设、商业、交通、外贸、信息产业等行业培养职业经理。
第三,面向社会。提倡鼓励符合条件的有志于从事经营管理职业的社会个人、求职从业人员自愿自主参加职业经理资格认证,营造起职业经理准入的市场氛围。
第四,市场化运作。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为主体,联合各类培训机构,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发挥各类培训机构(包括国外机构)的积极性和作用,自筹投入与研发资金,自担风险,建立起合理、公平的利益分享机制,使职业经理资格认证可持续发展。力求使这一认证具有市场公认的品牌效应,形成职业经理培训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