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线工程的经济效益:另类计算方法

西线工程的经济效益:另类计算方法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引黄西线工程静态总投资将超过3 040亿元。西线工程所经之处,山高谷深坡陡,远离城市,交通条件极差。二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干流,难以建立相应的投入与产出机制。西北地区引黄水效益应低于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

西线工程的经济效益:另类计算方法

八、西线工程:经济效益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中国还没有富裕到可以任意“糟钱”的程度,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工程应该终结,不管以什么名义。

且不说西线工程的巨大难题——西北高原漫长的封冻期和封冻带,南北气候冷暖的差异。工程规模和造价、调水成本、运行费用及环境污染对水质的影响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南水北调工程的“软肋”,其中以西线工程为最。从长江上游调水,经济指标是工程是否合理科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是工程总投资将达3 000亿~4 000亿元(实际将大大超过),而且均需中央政府投资,这是现阶段国家承受能力必须考虑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采用电力梯级提水的方案投资较少,但每年运行费用高;自流方案需建多座高坝,工程量大、造价高,国家投资也大得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线路走向和大坝、渠道、隧洞、渡槽规划,虽然未最后确定,但倾向性意见比较集中,即分三期开发,分步调水。先把雅砻江的水调入黄河,再把通天河、大渡河的水调到雅砻江,利用雅砻江上修建的调水工程,调水至黄河。根据分步调水的方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三期。按2000年一季度的价格水平,初步估算静态投资一期约470亿元,二期约640亿元,三期工程为1 930亿元。引黄西线工程静态总投资将超过3 040亿元。如果考虑到其他不确定因素,最后投资可能大大突破,甚至达到4 000亿~5 000亿元。

西线工程所经之处,山高谷深坡陡,远离城市,交通条件极差。即使一期首先建设从雅砻江引水到黄河的工程,还得在各大坝、引水明渠和超长隧洞建设中,预留可供二三期工程再引水140亿立方米的空间。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470亿静态投资根本不够。工程的造价、施工难度与实际可引水量相比很不对称。

二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干流,难以建立相应的投入与产出机制。黄河引水中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目前每吨只有几分钱的水资源费也常常收不上来。黄河中游污染加重,低于劣五类水质的河段增加。每年2~3月份三门峡水库中常出现劣五类水,呈灰黑色,丧失了地表水的使用价值。开源难,而节流治污亦不易,用长江水来“稀释”更是不可取的。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则不同,基本上都规划把长江水引入水库,以供城市和工业用水。如东线二期的终点是天津的北大港水库和威海的米山水库。这几个水库都是天津等大中城市的水源供应地。天津市提出,如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达不到城市用水的标准,将拒绝接受引水,目前海水淡化,达到纯净水标准的清洁水,每吨成本也只有6元。南水北调中线水质较好,北京市计划2008年把城市水价上调至每吨5~6元,以便与引黄的水价“接轨”,南水北调只占北京城市总用水量的一小部分,水价全面提高后,还可用大量“低成本”水的价差补贴南水北调工程。因此,在建设中除国家投入外,还可使用银行贷款,工程建成后,可通过向城市居民供水来还贷。黄河万家寨工程也有用发电收益来补贴引水费用的机制。这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都不具备,无法通过收取水资源费、提高水价来还贷。工程及今后的运行费用,均需国家投资财政支出,即使工程建成,国家将背上难以解脱的包袱。

至于一些人所提出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增加黄河干流梯级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和发电量”的所谓经济效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增加黄河水量同时也减少了长江和金沙江等电站的发电量。

从长江向干旱、半干旱的西北调水,总地来说有一定的生态和环境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总是相对的,需要比较才能做出合理与正确的判断。调水成本是需要我们始终关注和计算的。

——真理原来这样简单。

在北京的一次国家软科学选题的有关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应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这样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软科学选题。作为国家软科学评委会委员我当即表示了不同意见。一位专家说,有十几个院士给中央领导写信,要求尽快启动西线工程。

我说,有些简单的计算,根本无须院士这样高深渊博的学问。(www.xing528.com)

我在会上简单地计算出西线调水成本,不对称投资和比较效益,使那位积极建议把西线工程列入国家软科学选题的专家无话可说。

我是这样计算的:

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静态总投资3 040亿元(实际可能大大超出),工程使用寿命为45年计算,每年实际耗资为67郾5亿元。即使四十多年后调水工程仍能使用,其维修成本也很大。

经济学投资回报通常按银行利率计算,以5%计,1年为150亿元。

这两项相加年调水实际费用为217郾5亿元。

这还不包括调水工程的管理和运行成本,一年至少需要5亿~6亿元。

长江源区存在年际降雨不均的变化,如果考虑到长途调水中水资源的消耗与损失,很可能达不到正常的调水量。即使工程运行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不计运行管理维修费用,年调水170亿吨,每立方米调来长江水到汇入黄河处成本为1郾28元。黄河水流到千公里外的宁夏、内蒙河套引黄灌区,加上损耗,每立方水成本达到1郾5元。若加上提水等费用,实际吨水成本超过2元。这样高的水价,你种小麦用得起吗?

根据黄河山东水资源保护局的材料,引黄灌溉单方水效益平均约0郾6元,城镇和工业引黄单方水净效益0郾6~2元,平均不到1元。西北地区引黄水效益应低于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南水北调西线规划》预计,向黄河干流补水,向两岸和河西走廊黑河、石羊河供水,“单方经济效益6元,年净经济效益993亿元”,显然大大高估,是不准确的。高估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国家立项。在西北多数灌区,生产1公斤小麦就需1立方水。不算人工和化肥农药,1公斤小麦能卖到6元?

目前,宁夏、内蒙引黄灌区,一方面存在投入不足,灌排设备陈旧落后,水渠渗漏严重等问题,另一方面存在大量漫灌现象,节水潜力巨大。

黄河流域8000万亩水浇地,如果有一半使用节水技术,一年就可节水36亿~56亿立方米。在节水措施尚未落实,集约型农业建立之前,一年耗费数百亿元大量调水,不如通过采取具体措施推行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政府买技术和设施的办法,“补贴”给农业和农民,把西北农业现代化大大推进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