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黄河总有一种敬畏的心情。
郑州的黄河宾馆大厅里,有一巨幅浮雕,李太白的诗意《黄河之水天上来》。站在这幅巨制前,会感到心潮澎湃。
我想,在倾泻奔腾咆哮的黄河水前,伟大诗人肯定有过科学精神巡回的清醒瞬间。
“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不知道毛主席有没有说过这句话,我至今没有查到出处。这句话,更多的是从人文角度着眼的。毛主席生前遗憾不多,但没有走一走黄河是个遗憾他说:“人们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心不死。”[6]毛主席“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名言,引领着中国人民几十年不间断地“治黄”。
汉语中的一些词汇有多种含义。比如毛主席喜欢用的“办”。他对华国锋也说“你办事,我放心”,如同现在比较流行的“搞”,有“搞好”、“搞上去”“恶搞”等等。
但毛主席没有指出如何才能办好被形容为“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黄河,“安澜”肯定是半个世纪前的首要目标。仅仅过了几十年,在黄河干流上已建成了18座大坝,支流上的电站水库更是不计其数。也许我们的祖先永远也不会想到,黄河近二十年来竟会频繁断流。情况最严重的1997年,全年断流时间长达226天,断流的河段一度延至开封,山东境内黄河全线干涸。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泥沙年复一年在这里继续着“填海造陆”。上世纪80年代前,黄河下游水急沙多,每年送入河口十多亿吨泥沙,黄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展。但近二十年来,黄河来水骤减,海水蚀退陆地,黄河三角洲不仅停止扩展,而且出现了萎缩。1997年断流最严重的一年,三角洲萎缩了七八千亩。
就在这一年,我到河口的垦利、利津,寻访了自然保护区,黄河浮桥横在干涸的河床上,白晃晃的河滩,在阳光下灼人眼目。接着,我又来到开封、郑州,河道中还有一股细流。乘气垫船溯流而上,但终于还是搁浅了。远远的,对岸的农民策马而来,不断招呼人们骑马旅游过河。溅起的泥水,马群驰过黄河,如同跑过雨后的庄稼地。
沙坡头黄河
这就是黄河!马蹄下的黄河!
对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需要总体把握和分析。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 460公里,横贯中国东、中、西部,一级和二级支流众多。工业和农牧业分布区域不同、地区差异极大。需要具体研究科学分析,黄河不同地理单元气候和降水分布的时空规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并根据今后几十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不同地区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相应对策和措施,整体上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
黄河入海处附近的浮桥,躺在干涸的河床上。
近年来,黄河的径流量不断减少,有人把原因归之于气候变化,这是最简单的办法。
但根据气象部门的材料,近十几年的黄河全流域的年降水量虽有偏枯或偏丰的年际波动,但总体未显著减少。目前大致处于下一个丰水期的前期。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开发强度不断增大。城市和工业生产用水进一步增加;上游水能水电开发进一步加快。
青海省境内黄河干流上就建有电站6座;三江源地区“小水电代柴”工程也全面展开。可以说,从源头地区起,黄河就开始走向了“衰老”。
夏天,我从西宁出发
黄河郑州
大通河是黄河上游最重要支流之一,水资源量达27亿立方米。这条河流发源于祁连县,经门源、天堂寺,在甘青边界汇合湟水后,在兰州附近注入黄河。从天堂寺到门源,大通河在祁连山与达坂山的峡谷中奔流,水流湍急,建有四五座低水头电站,形成了一条“水电走廊”。大通河峡谷景色绝佳。
现在,大通河入黄水量已大大减少。
被称为“西北都江堰”的引大(通河)入秦(王川)工程建成后,黄河水穿越祁连山,跨流域调入了甘肃兰州市以北60公里永登境内的秦王川地区。2006年6月,新华社的《瞭望》周刊发表了《西北调水工程缘何屡成包袱》的文章,披露了这一工程存在问题。其实,这也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无法回避的难题。(www.xing528.com)
在大通河的上游,海拔近4 000米的扁都口附近,我看到了另一处穿越祁连山的跨流域引水工程,即引大(通河)济金(昌)工程。那里有景色极美的硫黄喷泉,在河道上形成黄白色的硫黄。
沿黄两岸,主要用于农业灌溉的引黄用水迅速增加。
上个世纪50年代,黄河年均引水量是128亿立方米,到90年代增加到约300亿立方米。引黄用水量最多的是1989年,全河高达334亿立方米,接近黄河可利用的径流量(340亿~380亿立方米)。[7]
黄河兰州河段以下,有景泰电力引黄工程。这一高扬程、长管道、多梯级、大流量工程,由13级泵站、120台大型抽水机提水,高程达504米,年灌溉近600平方公里土地。
宁夏、内蒙古引黄灌区面积的扩大,用水量居高不下。沿黄引水的工程星罗棋布,分散多样,仅上中游就有引水、提水工程5万处。黄土高原区为治理水土流失建有淤地坝18万座,下游山东、河南境内引黄灌区面积不断扩大。
这是一组经常被人们所引用的数字:黄河占全国2郾2%的天然经流量,滋养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全国15%的耕地,还为沿岸400多座城镇提供用水。近十年来,黄河水资源开发率已经高达60%以上,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的警戒线。黄河下游的平滩流量,已从30年前的7 000立方米/秒,急剧下降到不足2 000立方米/秒。进入黄河的污水量在近20年内从21亿吨/年,增加到44亿吨/年。此外,黄河干流上大型水库年蒸发损失的水量也超过了10亿立方米。黄河水利委员会公布的《2004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显示,2004年资源总量482郾65亿立方米,总取水量为444郾75亿立方米,水资源取用率高达92%。
什么是解决黄河流域缺水问题的治本之策?
——争水?节水?还是从长江调水?
南水北调西线的各项工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加紧进行的。
西线调水的意义。被称为解决北方缺水,特别是黄河流域的城市和工农业生产缺水,解决黄河生态危机的唯一有效的措施。——此外还有一个更宏伟的目标,规划由黄河向河西走廊的黑河、石羊河调水,解决西北更广大地区的缺水问题。
其实,这些都经不起科学的分析。国家环保总局司长杨朝飞在《黄河断流的生态思考》一文中指出,要走出新的认识误区,依靠修建造水库工程,依靠东、中、西线南水北调解决黄河断流、维护生态平衡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南水北调西线能解决北方城市的缺水吗?
在调水工程规划的简介中,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太原等大中城市缺水都被放在了突出位置。似乎从上游调长江水入黄河,就能解决这些城市的严重缺水。
差矣!
黄河干流在内蒙古托克托(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河道长为3 472公里,沿黄仅有兰州及银川、包头等几座城市,且城市水源均为地下水和黄河支流上的水库,而非直接引自黄河干流。托克托至花园口为中游,河长1 224公里,托克托至潼关是下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地。黄河上游大中城市少,兰州等沿黄城市缺水并不严重。
人口密集、经济比较发达、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包括西安、咸阳、太原、铜川等城市,几乎都分布在黄河一二级支流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几乎不能惠及。若黄河中游一二级支流沿河城市缺水,都从干流提水调水,违反自然规律,显然有很多问题。
——跨流域、长距离、高成本地往黄河干流输水,能解决黄河的生态问题吗?
黄河干流的水资源,85%左右用于灌溉。新华社在《母亲河累了,让她休养生息吧》的报道中说,从兰州到河口镇区间,气候干旱,蒸发损失巨大。黄河的宁夏、内蒙两大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损耗浪费严重,仅宁夏灌区年引黄河水量最高时达90亿立方米。据统计,全国农田亩均灌溉用水479立方米,而在“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地方,亩均引黄超过1 100立方米。黄河下游告急,河套地区漫灌农业与抢水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最大的可能只能是“调水种粮”——若用调来的长江水来扩大高耗水、低收益的产业,无助于西北地区的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从长江调水,能解决西北河西走廊,乃至新疆的缺水问题吗?答案也是否定的。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在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高层研讨会上,介绍了西北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河西走廊等许多地区缺水的情况后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作用巨大,一是缓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形势,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提供水资源保障,成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二是可遏制西北地区生态与环境恶化趋势,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出贡献。
西北地域广袤,不同地区缺水和生态问题,都能靠南水北调、靠黄河水来解决?——想象力从来都不缺乏。如何把黄河水调到河西走廊西部,调到新疆几个缺水地区?是不是还要再进行“东水西调”工程?
黄河流域水资源已经严重短缺,河西走廊年蒸发量高达2 000毫米。景泰二期,从黄河提水至景泰灌区后,再调往石羊河流域的民勤绿洲,就因调水成本及渗漏等,难以为继。有专家提出,除非万不得已,不宜再从黄河向其他流域长距离调水,盲目增加用水量,盲目扩大灌溉面积。
——引长江之水,能解决黄河下游的生态问题吗?
黄河中游干流蜿蜒在晋陕大峡谷中,山高谷深,引水量不大。南水西线工程,计划从雅砻江、通天河、大渡河上游来水通过岷江支流达曲,引流到黄河上游贾曲再汇入黄河干流。从贾曲入黄河处至内蒙古河口镇已有2 700多公里,到下游的河南花园口更有4 000公里之遥。而到下游后,还有河南、山东大灌区在等着引水。而这一地区,有南水北调中线、东线两大工程,无论如何,都要比从长江上游调水合理得多。
用不着多大的学问和专业知识都知道,数千公里长距离输送农业灌溉用水显然是不可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