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江源大气降水机制是否受影响?

三江源大气降水机制是否受影响?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江源区环境恶化,降水量减少,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过度放牧、土地沙化等原因,肯定是长江黄河源湿地受到破坏的原因之一。君曲,是长江南源的四大支流之一,河水流量曾在牙曲之上。不仅工程施工本身可能影响山体稳定和破坏生态植被,而且修建高坝将在黄河长江源湿地区域内形成总水面达数千平方公里的大湖,其对高原气象和降水机制的影响需要认真评估。

三江源大气降水机制是否受影响?

五、是否会影响三江源独特的大气降水机制?

气象学把降水分为外循环降水和内循环降水。

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远离印度洋,地势高寒,大气储水力甚差,但有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的高原湿地,其中国家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含可可西里地区)面积为15郾23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21%。

湿地又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比较著名的有星宿海、当曲沼泽、扎阿曲沼泽等等。黄河和长江源区一年里仅有几次较强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在雨季形成较为集中的降雨,这些降水大部分被贮存在高原湿地里。由于海拔高、地表植被稀疏,所以日出后地面一经受热便迅速升温,对边界层大气加热率极高。据中科院兰州大气所计算,日升温可达15度,15~25摄氏度正是青藏高原日气温的正常变幅。边界层加热的同时,在大片的湿地激发起活跃的中小尺度对流,低空水汽在上升过程中成云致雨,每10万平方公里的湿地上就有20~50个发展得很好的积雨云,不断进行的“内循环型”降雨,保证了供江河发源的充足水量。

三江源区的风光

“中华水塔”不是指这一地区的水资源如何丰富——年降水只有300多毫米,实际上还是半干旱地区——由于高原湿地独特的气候与降水机制,对流层大气相当湿润,雨季甚至可以达到饱和,内循环使长年雨雪不断,源源不断地供应着江河发源。

现在这种循环正在被打断。(www.xing528.com)

三江源区环境恶化,降水量减少,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过度放牧、土地沙化等原因,肯定是长江黄河源湿地受到破坏的原因之一。

在甘肃玛曲,如今一条百余公里长的黄沙正在草原和黄河间延伸。玛曲县地处甘、青、川三省的结合部,是著名的黄河九曲之首曲,境内河流纵横,沼泽遍布,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补充地。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当地人畜活动增多,玛曲县的生态环境正在恶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源头地区近几年由于过度放牧、土地沙化等原因,造成了长江黄河源湿地破坏,导致降水明显减少。自1997年以来,黄河源头干流已多次出现过断流其中最长的时间已达半年之久。湖面水位下降,黄河源电站建成了,但经常因断流而无水可发电。

气候改变,生态恶化也同样在长江源区继续着,曾经在视野中的雪线年年抬升,许多过去的雪山上已经看不到冰雪的影子,那仅存在雪水之巅的冰盖也正在萎缩。君曲,是长江南源的四大支流之一,河水流量曾在牙曲之上。现在,君曲流域数千平方公里的沼泽草场已经荡然无存,一半的草场已经严重沙化。源头的雪山冰峰上已经见不到皑皑白雪。许多小河小泉已经干涸。地处“中华水塔”,牧人却找不到水源,不得不饮用仅存的零星沼泽地中的积水。

红军长征经过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的松潘草地(南水北调西线雅砻江调水工程需经过这一区域),原来也是降水频繁的高原沼泽湿地,几十年来修建水库等,湿地生态系统已经基本消失,气候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降水也明显减少。

高原湿地是自4 000万年前长江黄河诞生以来,水分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循环而达到平衡的反映,在江河发源诸环节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平衡一旦破坏,可能产生超出我们想象的严重后果。不仅工程施工本身可能影响山体稳定和破坏生态植被,而且修建高坝将在黄河长江源湿地区域内形成总水面达数千平方公里的大湖,其对高原气象和降水机制的影响需要认真评估。

会不会工程建成了,却发现没有多少水可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