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调水工程:用水、用钱两难题

调水工程:用水、用钱两难题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跨流域、远距离调水,主要是补充流域和区域淡水资源,以满足工农业生产或城市用水。水引到青岛后,价格大大高于当地开源和节水的花费,因此青岛尽量用本地的水源。但有关部门规定青岛即使不用水,一年也要交数千万元“水费”,以维持这一工程的运营。据了解,引黄济青工程利用率不到40%,引黄济青工程并未达到原来论证和规划设计的标准。

调水工程:用水、用钱两难题

一、调水工程:用不上水与用不起水

跨流域调水可以追溯到2 000多年前。

古代调水,多数是为了航运的需要,增加河流的水量,另外挖掘运河,沟通各个水系,就像修公路网。

如公元前360年动工开凿的鸿沟工程,引黄河水东流,注入圃田泽,经过这个湖泊的调节,然后“又为大沟而引甫水(圃田泽)”东到大梁,即现在的开封附近。鸿沟二期工程分为两支,分别把黄河水引入了淮河水系的汴水和沙河,大大增加了这两条河流的流量。“北水南调”、“引黄济淮”的“鸿沟水系”,使中原地区成为古代全国交通的核心,这实际上是大运河的雏形,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流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有人说黄河文明是一种“落后的文明”。黄河是害河,还是母亲河?这个争论肯定还会继续下去。东汉时期,刘秀定都洛阳,全国政治中心移出关中,洛阳成了大批漕粮的集中地。洛阳修建了有名的阳渠,因势利导,西引洛水为主源,又纳入其他一些河流的水量,运粮的漕船可直抵城下。丝绸之路,在洛阳通过运河,与淮河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他运河对接。从汉、唐至宋代,调水,治理河道,在国家政治经济中心从黄土高原腹地的关中,向东部平原地区的过渡和转移中,各大水系运河网起了决定性作用。

曾7次被黄河水淹没的古都开封,浓缩了古今黄河的变迁史,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洪水,死亡人数达35万之多,开封成了一座荒城。但不可忘记,开封几度因河而废,因河而兴。北宋时正因为调黄河之水入汴河,航运之利使开封成为人口上百万、富甲天下的国际大都会。至今,我们仍能从《清明上河图》中领略汴京的繁华与舟楫之便。(www.xing528.com)

当代跨流域、远距离调水,主要是补充流域和区域淡水资源,以满足工农业生产或城市用水。

在过去几十年中,大规模、跨流域、远距离调水有比较成功的,效益明显的,如引滦(河)济(天)津工程,至少天津增加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水源。也有众说纷纭、评价不一的,如上世纪80年代投资10亿元修建的引黄(河)济青(岛)工程——如果考虑到近百万民工、6 000多名解放军参加这一工程建设,还有6郾5万亩占地、移民费用等等,工程实际造价大大超过了预算

引黄济青工程全长290公里,从黄河边的打渔张引水闸到青岛,穿越小清河、淄河、潍河等数十条大大小小河流,有一座大型水库蓄水,大量隧洞、涵闸、数百座桥梁,沿途有5座泵站逐级提水,引黄济青工程建成后,设有工程管理局和分局。人员多,运行成本和管养费用高。水引到青岛后,价格大大高于当地开源和节水的花费,因此青岛尽量用本地的水源。但有关部门规定青岛即使不用水,一年也要交数千万元“水费”,以维持这一工程的运营。据了解,引黄济青工程利用率不到40%,引黄济青工程并未达到原来论证和规划设计的标准。另外,黄河下游频频出现断流,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平均每年断流时间在102天左右,断流河段长达400多公里,造成了冬春季节黄河常常无水可引。

——如果抛开计划经济国家投资不计成本,工程刚动工沿线城市自来水价格就全面上涨、“接轨”等政策性因素,单从经济技术方面分析,引黄济青与海水淡化的成本相差无几,工程算不上“效益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