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长乐难当:后周世宗柴荣的光辉治理与高平大战

长乐难当:后周世宗柴荣的光辉治理与高平大战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长乐难当后周世宗柴荣柴荣,字君贵,后周世宗,又称柴世宗,邢州龙冈人,出身卑微。柴荣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在澶州遭洪水后,他又率领军民重修道路,拓宽街道,扩建市区,受到官民的好评。六个皇帝的宰相——长乐老冯道冯道,瀛州景城人,唐末投刘守光任参军,刘败后投河东监军张承业当巡官。北汉军立即发动进攻,北汉第一勇将张元徽亲自率领千余精骑冲击后周的右军。柴荣以6000骑兵对北汉50000军队,以弱胜强,是为高平大战。

长乐难当:后周世宗柴荣的光辉治理与高平大战

■长乐难当

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字君贵,后周世宗,又称柴世宗,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出身卑微。他15岁加入军队,24岁拜将,33岁称帝,然而在位仅仅7年便病逝。在位期间,他的英明远见与壮志雄心令人赞叹,史称“五代第一明君”。

柴荣的父亲柴守礼,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妻子郭氏的哥哥。柴荣小的时候由于家道中衰,他就投奔姑父家生活。郭威见他为人厚道,办事也认真谨慎,加上郭威当时还没有儿子,家境也不太好,就将柴荣收为养子,改名为郭荣,而且让他帮着做些生意,管理家政。柴荣也很能干,精心经营,还和其他的商人一起到南方去贩卖茶叶等物,以贴补家用。柴荣做生意的同时不忘读书练武,终于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出众人才。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自从朱温弑君之后,天下分崩离析,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短短53年中,权力的更替像走马灯般地进行着,这个时代,是武人角逐的时代。朱温代唐之后,表面上的中央亦不复存在,各方势力没有了任何顾忌,为所欲为。在几十年的战乱、阴谋、流血和厮杀中,历来至高无上、神圣不容侵犯的皇权,变成了只要有兵权、有实力,就人人可以抢夺的东西。

后周太祖郭威画像

后周太祖郭威

郭威,生于公元904年,公元951年称帝,至公元954年病逝,在位4年,年号广顺、显德。郭威,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其父郭简曾任刺史,在战乱中被杀,不久,母亲也相继去世。郭威从小依靠姨母韩氏提携抚育。18岁时,应募做军卒,仗着一身勇力,加上学了一些兵法,一步一步爬了上去。郭威即位称帝时,年近50岁,30年的军旅生活,给他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常以前代的兴衰作为治理国家的借鉴。

郭威针对前朝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刑罚有所轻减,某些苛税被废止,部分官田散给佃户,停止州府南郊进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在五代他确是一位较好的皇帝。

到了后汉时,郭威任枢密使,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柴荣也不再经商,任左监门卫大将军,15岁即上战场,身经百战。等郭威从邺都发兵进军开封时,他奉命看守邺都,抵御契丹。不久养父做了后周天子,他也被任命为澶州节度使,又封太原郡侯。柴荣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在澶州遭洪水后,他又率领军民重修道路,拓宽街道,扩建市区,受到官民的好评。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其全家(包括两个儿子)都被政敌杀死,郭威就将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养子身上,于是立柴荣为太子。

公元954年,郭威病死,柴荣即位,时年33岁,史称周世宗。柴荣登基后,终于有机会实现他以往的抱负了,他有一次问道士陈抟:“我的寿命您知道吗?”陈抟回答道:“陛下还有30年的时间。”柴荣大喜,说:“30年足够了,我以10年开拓天下,10年养百姓,10年致太平。”可惜的是,陈抟算得不准。

郭威死后,由于柴荣缺乏威望,导致军心不稳。即位当年,世仇北汉刘崇见此良机,马上出兵3万,并联合1万契丹兵前来进犯,也想学石敬瑭勾结契丹灭后唐那样,自己做中原皇帝。后周当时满朝文武一片慌乱,柴荣却平静地决定要御驾亲征,主动出击去迎接敌人。

陈抟画像

陈抟高卧

陈抟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归为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六个皇帝的宰相——长乐老冯道

冯道(公元882~954年),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唐末投刘守光任参军,刘败后投河东监军张承业当巡官。张承业重视他的“文章履行”,推荐给晋王李克用,任河东节度掌书记。后唐庄宗时任户部尚书、翰林学士,明宗时出任宰相。后晋高祖、出帝时均连任宰相,契丹灭晋后,被任为太傅,后汉代晋后任太师,后周代汉后依然任太师。周世宗征北汉前,冯道极力劝阻,激怒了周世宗,因而不让他随军,令他监修周太祖陵墓。当时冯道已患病,陵墓葬完成后就去世了,被周世宗追封为瀛王。(www.xing528.com)

文武百官一听此言,都说:“陛下刚刚即位,人心容易动摇,不宜亲自出征,还是派个将军去吧!”柴荣说:“刘崇趁我刚遇到丧事,又欺侮我年纪轻新即位,想吞并中原。这次他亲自来,我不能不亲自去对付他。”大臣们看柴荣的态度坚决,也就不做声了。只有一个老臣站出来反对,他就是太师冯道。柴荣对冯道说:“过去唐太宗创建大业,哪一次不是亲自出征。我怎么能苟且偷安呢?”冯道冷冷地笑了一声说:“陛下未必能学得唐太宗。”柴荣回答说:“刘崇不过是乌合之众,消灭刘崇,就像泰山压卵一样容易。”冯道又说:“不知道陛下能做得泰山吗?”柴荣听闻此言,也不回答,起身离开朝堂,直接从大梁(开封)统率禁军出发。

刘崇已经打败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李筠退守潞州城,刘崇越过潞州,直取东京(今河南开封)。公元954年3月18日,柴荣与刘崇在高平县(在今山西省)相遇。

北汉帝系表

柴荣亲率后周军前锋,在大部队尚未到齐的情况下,奋力追击。刘崇人数众多,士气极盛,见柴荣孤军而来,以为必胜,后悔请来契丹援军,于是请契丹人不要出战,只为后援,这样契丹军就在高平之战中坐山观虎斗。北汉军立即发动进攻,北汉第一勇将张元徽亲自率领千余精骑冲击后周的右军。后周的右军主将樊爱能等人交战不久,看到北汉军来势很猛,抵挡不住,就率领骑兵率先逃走,一路抢劫辎重,散布谣言,并且企图阻止后军的前进。后周右军被击溃,上千人在阵地上山呼万岁投降北汉。

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右军一触即溃,柴荣见形势危急,便只带几十名亲兵,在战场上不畏矢石冒死督战。见皇帝涉险,后周禁军将领张永德和赵匡胤各带2000人马出击。一时之间竟无人能敌,士卒士气大盛,拼死力战,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兵抵挡不住。不久北汉将领张元徽阵亡,极大地打击了北汉士气。后周军乘势猛攻,北汉军大败,观战的契丹人见此情形,悄悄退去。刘崇仅率领百余骑兵狼狈脱逃,柴荣乘胜追击,将太原围困起来,虽然不久退兵,但刘崇因惊吓过度,最后病死。柴荣以6000骑兵对北汉50000军队,以弱胜强,是为高平大战。

战后,柴荣对战争中所暴露出来的军队中的种种问题毫不姑息,将右营将领樊爱能及其所部军吏以上70余名将校斩首,以肃军纪。对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建立精锐的禁军,使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为此后的南征北战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五代后周柴窑瓷器

同时,为实现统一大业,柴荣励精图治,在内政各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柴荣从自己做起,他一是生活俭朴,为群臣为将士做出了表率;二是虚心纳谏,打破常规,破格任用有才干的人;然后他根据大臣的表现升降其官职。柴荣还点名让王朴写了《平边策》,以此制定了统一大计。柴荣也贬杀了不少官员,却没有因为言论而杀一个人。只有一个右谏议大夫李知损因为在工作上挑挑拣拣,被流放到沙门岛(山东省蓬莱县西北海中的长岛)。

柴荣对于五代时期以严酷出名的法律,进行了彻底修订,废除了随意处死的条款,废除一些凌迟之类的酷刑。只斩杀了几个私自杀死犯人的官员,以示惩戒。又以人道措施来对待犯人,打扫肮脏的监狱,洗刷枷铐,给犯人充足的饭食,有病的允许探视,无主的病人官府负责治疗,严禁使犯人无故死亡。

柴荣放弃王朴的《平边策》

五代史上大名鼎鼎的最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文章就是王朴所做的《平边策》。王朴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先易后难,先取江南,后取北方。后来宋太祖赵匡胤的统一进程实际上就是按王朴的《平边策》照葫芦画瓢,北汉也确实是五代十国时最后一个消灭的政权。至于王朴死后,柴荣为什么要放弃既定战略而北伐契丹,柴荣有以下考虑:南方诸国中只有蜀国和南唐与周朝临界,李璟不足虑。蜀国孟昶也只是癣疥之疾,其他的小政权更是不值一提。柴荣北伐契丹的主要战略目的是夺回幽云十六州,在北方建立完善的防御体系,相对北汉,契丹才是周朝最大的威胁。因为此时的契丹已经基本完成了封建化,是一个强大的封建农奴制军事集团,契丹高居燕云山险之地,俯窥山南千里平原,游骑纵横,让人防不胜防。所以柴荣认定南方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后,北伐也是势在必然。

后周的都城东京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居民房屋密集、违章建筑比比皆是,致使道路狭窄,车马无法通行。于是,柴荣将都城内所有违章建筑全部强迫拆毁,还将城内所有的坟墓统统迁往城外。这种做法马上遭到了百姓的唾骂,听到民间的怨言后,柴荣叹息道:“朕如何会不知这样会招来万民的怨言?但是随着国家的发展,这样的事情总得有人来做,现在大家都认为这是扰民之举,纯属多余,但是这种做法利在千秋,不妨让朕来做一个开拓者,所有的非议由朕来承担吧!”柴荣这个人知道他的某些行为是有异议的,也并未以严酷手段压制这些争议。他吏治的策略是令出必行,但并非禁止言论自由。

周元通宝。五代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后周世宗废天下寺院3000余所,令采铜兴冶,立监铸钱。周元通宝,钱文直读,直径2.4~2.57厘米,重2.8~4.75克。因面背星月不同,分为多种版别。后代迷信的人以为周元通宝系毁佛寺铜像所铸,故传言可治病、助产

柴荣还考虑到佛教的问题。佛教当时在民间广为流行,而许多人为了逃避兵役纷纷“出家”,大量的金属被用来铸造佛像,铜材紧缺导致铸钱也困难,以至于军队里的兵源不足且军械制造无法得到充足的原料供应。面对这种情况,柴荣不惜进行了被万世咒骂的“毁佛”活动,此举遭到佛教徒和满朝大臣的反对。可柴荣才智过人,搬出了佛祖“舍身饲虎”的典故,答曰:“平定乱世乃千秋的功业。佛家曾谓:如有益于世人,手眼尚且可以布施,区区铜像又何足道!”意思是说,佛是造福众生的,假如他活着,为了救人,他的真身都可毁去,又为何舍不得铜像呢?此番言论,说得反对者哑口无言,只好服从。于是,除了少数古寺之外,柴荣下旨强行拆毁了上千所寺庙,融化佛像铸为兵器铜钱,这就是著名的“周元通宝”,是五代时期铸行最多、质量最好的铜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