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现高境界自我管理的三条要素

实现高境界自我管理的三条要素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认为,人类在自我管理中的道,有三条原则—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慈”,即爱心加上同情感,是实现高境界自我管理的第一个关键要素。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即使是再难管理的人也能够管理好,这正验证了老子所提倡的“慈故能勇”的道理。徐达病逝后,朱元璋为之悲恸不已,追封其为中山王,并将他的肖像陈列于功臣庙中的第一位,称他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实现高境界自我管理的三条要素

老子认为,人类自我管理中的道,有三条原则—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

(1)“慈”,即爱心加上同情感,是实现高境界自我管理的第一个关键要素。慈,就是对社会和人民有慈爱之心,关怀之心,宽容之度,容人之量。

“慈”还包含柔和、爱惜之意。所以一般人总认为,慈善的人就是那些软弱和无能的人,慈善就意味着被欺压,是一个弱势的群体。可是,老子却说:“慈故能勇”。人不仅不会因为慈爱而变得软弱,反而可以变得坚强和勇敢。

因为“慈爱”是一种将自己融入到他人和社会之中的精神,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团队都充满了关怀与热爱,是那些内心阴暗和缺乏仁爱之心的人所不能达到的一种勇敢的境界。

曾国藩曾说:“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所谓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是也。待兵如子弟之心,当望其发达,望其成立,则人知恩矣。礼者,所谓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泰而不骄也,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凛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守此二者,虽蛮陌之邦行也,何兵之不治哉?”

曾国藩把仁慈在管理中所起的作用讲述得淋漓尽致。他认为,在管理中,立威不如施恩,施恩不如用仁、用礼。所谓的“仁”就是自己要想建功立业,就必须先帮助别人建功立业;自己要想发达,就必须先帮助别人发达。对待别人的事,就像是对待自己的事一样。所谓的“礼”就是无论你官大官小,对待别人都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爱和怠慢,也不自大,盛气凌人。日常做事要恭谨有礼,威严而不凶暴。在无形中,保持凛然难犯的姿态。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即使是再难管理的人也能够管理好,这正验证了老子所提倡的“慈故能勇”的道理。

(2)“俭”,内涵有二层,一是节俭、吝惜;二是收敛、克制。

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意思是说,在管理人民,遵循天道时,没有什么比节俭更好的办法了。

诸葛亮一生为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曾教育儿子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通过内心宁静来涵养其心灵,通过节俭以培养其品德。如果不能排除欲望的驱使,就不能纯洁心灵,如果不能排除心中的利欲,就不能树立远大志向。凡是有德行的人,必定是俭朴的,因为俭朴的人功利心都少。

为官的人懂得勤俭,就不会贪图不义之财,就会公正主事;普通人懂得勤俭,就会持身谨慎,不会为攫取钱财而作奸犯科。所以,我们应以诸葛亮的“俭以养德”为警醒,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保持朴素节俭的美德,才能达到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老子还说:“俭故能广。”节俭,才是长保富裕之道,对个人是如此,对家庭是如此,对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不思进取,沉湎于奢华享乐之中,朝中的大臣也参与到这种风气中,纷纷把阔气、排场看作一件重要的事。当时任散骑侍郎石崇,没有后将军王恺的权势大,却硬要与王恺比比钱财的多寡。晋武帝知道后,不但不加制止,反而纵容这种攀比的虚荣作风。所以,石崇和王恺都开始大肆搜刮民财,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在这种奢靡成风的社会状况下,国家很快就灭亡了。(www.xing528.com)

“俭”所包含的克制,根本意义在于把所有的力量用在刀刃上,《易经》中有“治人事天,莫若啬”,这里的“啬”与“俭”是相同的含义,是要求人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还要聚敛精神,积蓄能量,等待时机。

(3)“不敢为天下先”,也有二层涵义,一是不争,谦让;二是退守、居下。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不敢为天下先”的核心意义就是“处下”和“不争”。只要精神上得到充足,即使没有多少财富和名利,也应该是幸福的。而精神上得到满足的前提就是不争和低调。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的才华,也要学会藏拙,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也是能量的内敛,在沉默中把事情做精彩。低调不是安贫乐道,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是一种在更高追求中保持住谦逊的心。

另外,“不敢为天下先”还指管理者应当勇于承担更多的责任、不先享受快乐,应常常把自己的利益摆在别人的后面,做到先忧后乐。老子所说的“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高明的领导甘愿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群众后面。能把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的人,才能最终保存住自己的利益。

徐达生于一户农家,儿时曾与朱元璋一起放牛。在其戎马一生中,他有勇有谋,用兵持重,为开创明朝立下赫赫战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将帅才,他本人也深得朱元璋的信赖和宠爱。

徐达虽战功卓著,却从不居功自傲。出征归来后,依然回到家中过着低调而俭朴的生活。

朱元璋深为感动,赐予他一块沙洲,但由于那片沙洲处在农民水路的必经之地,徐达的家臣开始以此擅谋私利。徐达发现后,毅然将此地上缴官府。

徐达病逝后,朱元璋为之悲恸不已,追封其为中山王,并将他的肖像陈列于功臣庙中的第一位,称他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徐达不居功自傲,“不敢为天下先”的个人修养不仅保全了自己,也留得了身后的美名。可见,不争功,不见得不得功,而总是“敢为天下先”的争名夺利者,最终往往以失败收场。

所以说,成大事者,必定是先静观其变,在水到渠成之时才果断出击。而那些凡事争先者,总是耐不住性子,在成事之前就盲目采取行动,结果往往撞得头破血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