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诸葛亮的军事成就与现代社会应用

诸葛亮的军事成就与现代社会应用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诸葛亮的军事成就诸葛亮是一位多谋善计,精通兵法,巧于战术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丰富而独到。诸葛亮在对战争的目的、军队的任务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又明确指出,以义伐不义的正义战争必然胜利。诸葛亮论兵法、讲战法,极为重视“势”的作用。

诸葛亮的军事成就与现代社会应用

五 诸葛亮军事成就

诸葛亮是一位多谋善计,精通兵法,巧于战术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丰富而独到。

一、政治为军事之本,教民习武练为战

诸葛亮指出,军队是为除暴安民而设立的。国治政理,纲正纪理,则三军不乱,万众一心,攻取战胜。基于这种认识,诸葛亮论兵,从治国理乱,理人修身之道入手而论之。他说:

“治乱之政,谓省官并职,去文就质也。夫绵绵不绝,必有乱结,纤纤不伐,必成妖孽。夫三纲不正,六纪不理,则大乱生矣。故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夫三军之乱,纷纷扰扰,各惟其理。明君治其纲纪,政治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身,后理人。是以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理近则远安,理内则外端,理本则末通,理强则弱伸,理大则小行,理上则下正,理身则人敬,此乃治国之道也。”(《便宜十六策·治乱》)

治政当理纲纪、先后、远近、内外、本末、强弱、大小、人己。明白治国之道为治军之本,方可理政、治军。国治则乱不生,生则必伐;政乱则妖孽出,出则三军纷乱,各惟其理,乱必不伐,故理政为治军之本。

理政、治军,必须先从上做起,先治在上者,这才是“治国之道”、“治军之道”。只有人君正其身,修其政,行其令,才能教民心其武,从其令,为之战。

诸葛亮继承了孔子的教民习武练战的思想,教民习武从令、练战,才能为国而战。否则,不教民习武练战,而令民去战,是叫民去送死。所以说:“不教而战,是谓弃之。”具体方法是:“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万人可教三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矣。”(《将苑·习练》)既教战阵之法,作战技术,又教礼义、忠信、典刑、赏罚之德法,以这样的仁义之师,便可以所向无敌了。

二、先定计谋,以智取胜

诸葛亮是一个英明果敢、聪明智慧的统帅,在治军用兵的过程中,处处显示了其高超的韬略、智谋。他说:

“夫用兵之道,先定其谋,然后乃施其事。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习兵革之器,明赏罚之理,观敌众之谋,视道路之险,别安危之处,占主客之情,知进退之宜,顺机会之时,设守御之备,强征伐之势,扬士卒之能,图成败之计,处生死之事,然后乃可出军任将,张禽敌之势,此为军之大略也。夫将者,人之司命,国之利器,先定其计,然后乃行。”(《便宜十六策·治军》)

用兵之道,为将之要,在于计谋,先定计谋,然后再行战。用智慧,定计谋,施其事,行其战,不能凭空想象而决策战争行动,是在审察、明知天地之道,众人之心,兵革之器,敌人之谋,道路之险,敌我之情,攻守之机,防御之备,征伐之势,士卒之能,成败之计,生死之事等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定计谋,兴兵事,这样便能以计谋取胜。

三、据道讨逆,为民除害

诸葛亮治国、治军,理政、行战,都从定社稷、扶民危出发。他治军、兴师,都强调据道讨逆,诛暴安民,伐乱救民。他以文事武备、文治武功,达此目的。他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诛暴讨逆,为民除害,所以治军要以存国家、安社稷、除民害为宗旨。一个国家要想存国强军,除暴安民,必须具有文事和武备,二者相辅为用,不可偏废。

诸葛亮在对战争的目的、军队的任务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又明确指出,以义伐不义的正义战争必然胜利。正义战争,据道讨逆,必然胜利。他说:“据道讨淫,不在众寡”,“据正道而临有罪”则必胜。就是说,有道义的正义战争,可以少胜多,最终夺取天下;无道义的不义战争,即使有众多强大的兵力,最终也要失败。

四、讲究战法,巧于战术

诸葛亮既深通兵略,又精通战法。他的《作木牛流马法》、《八阵图法》、《兵法》等战术、战法,至今仍传为佳话。他观天文,察地理,通人事,故对战法颇有精论、妙用,于战术颇为讲究、运用,并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第一、用兵乘势,因势求胜。

诸葛亮论兵法、讲战法,极为重视“势”的作用。他说:

“夫计谋欲密,攻敌欲疾,获若鹰击,战如河决,则兵未劳而敌自欺,此用兵之势也。将服其威,士专其力,势不虚动,运如圆石,从高坠下,所向者碎,不可救止,是以无敌于前,无敌于后,此用兵之势也。”(《便宜十六策·治军》)

用兵贵势。所谓“势”,就是突然爆发的打击力量,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如鹰击获物,江河决堤,高山滚圆石,不可阻挡,高屋建瓴,所向无敌。因此,用兵要审因、因势,因势利导,乘势取胜。(www.xing528.com)

第二、奇正相生,刚柔相济。

诸葛亮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孙子的奇正、刚柔、强弱等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而主张以奇用兵,出奇制胜,做好奇正、刚柔的转化,战胜敌人。他说:

“军以奇计为谋,以绝智为主,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能存能亡,疾如风雨,舒如江海,不动如泰山,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地,充实如天,不竭如江河,始终如三光,生死如四时,衰旺如五行,奇正相生,而不可穷。兵以奇正为始,首尾俱到,此救兵之道也。”(《便宜十六策·治军》)

兵为诡道,兵不厌诈,以奇用兵,出奇制胜。奇正相生,循环无端,变化无穷,神妙莫测,声东击西,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使“敌不知其所守”,“敌不知其所攻”,而我则能奇奇正正,左右相趋,前后相赴,如常山之蛇,灵活多变,首尾俱到。这就是以奇用兵。如此用兵,何患不胜!

第三、把握时机,乘机取胜。

诸葛亮认为,用兵乘势,因势取生,以奇用兵,以奇取胜,其要在以智用兵,只有智者,才能观察战机,把握战机,适时合变,见机而战,乘机取胜中,可操胜券。故他对“战机”、“机势”问题,甚为重视。他指出:贤者、智者、勇者,能见机而行,伺机而动,抓住战机,因机而胜,毫不犹豫,必然胜利。反之,彷徨犹豫,坐失良机,误失战机,必然失败。

五、选贤任将,因材而用

诸葛亮指出,将帅是国家的辅弼、利器,掌握着人的生死,关系到战争的胜败。因此,他极为重视将帅的选拔问题。他在《将苑》等著作中,全面而精辟地论述了为将之道,择将之要。

关于将帅的重要地位、作用问题,诸葛亮作了精当的论述:

“夫将者,人命之所县也,成败之所系也,祸福之所倚也。”(《将苑·假权》)

将帅的职责,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三军的生命,战争的成败,祸福的转化,所以选贤任能,择材任将是建军的要务。基于这种认识,诸葛亮全面而具体地论述了为将、选将、用将的诸种问题。

第一,任将授权,有职有权。

由于将帅责任重大、身系民命,为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指挥才能,就必须授予全权,使其在战争中根据战场形势和敌我态势的变化,采取适当的对敌之策,所以不能规定固定的战斗模式而限制将帅才能的发挥。

第二,知人而用,择材而用。

将帅既重要,又责任重大,故要选择贤材而用,做到知人善任,贤者举之,有能者用之,不肖者罢之,无能者去之。

第三,任善用智,戒骄去弊。

诸葛亮认为,一个优秀的将帅应当是有智慧、有志节的人,而不是骄傲自恃、有各种弊病的劣者,所以他强调“将善”,“将智”,反对“将弊”、“将骄”。他要求将领要做“善将”,不做“恶将”。

第四,为将有情,爱兵如子。

诸葛亮指出,良将、善将,应当有人情,有爱心,体恤士卒,爱兵如子,身先士卒,同甘共苦,故他极为注意“将情”,并以此作为“为将之道”的一个重要内容,衡量将帅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

诸葛亮在其一生的军国大计中,演出了许多威武壮观的场面,留下千古绝唱,至今仍令人传颂、敬仰。如七擒孟获,他以攻心为上,捉了放,再捉再放,直到孟获真心归顺。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志,而诸葛亮做的却是要对方心悦诚服,这也不能不让后人折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