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评说与现代社会的应用-十赏罚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评说与现代社会的应用-十赏罚的重要性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赏罚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罚不曲,则人死服。赏罚不正,则忠臣死于非罪,而邪臣起于非功。赏赐不避怨仇,则齐恒得管仲之力;诛罚不避亲戚,则周公有杀弟之名。奖赏的目的是为了鼓励臣民建功立业,处罚是为了杜绝邪恶。奖赏必须公平,处罚必须公正。所以国君要先募集财物而后实行奖赏,先公布法令而后施行诛罚。曹操有这样赏罚分明的磊落胸襟,才能够使他的谋臣将士忠心为其效命。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评说与现代社会的应用-十赏罚的重要性

十 赏 罚

【原文】

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谓。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1)怨,罚妄加则直士恨,是以羊子羹有不均之害,楚王有信谗之败。

夫将专持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赏罚不明,教令不从。必杀可生,众奸不禁;必生可杀,士卒散亡;忿怒不详,威武不行;赏罚不明,下不劝功(2);政教不当,法令不从;以私为公,人有二心。故众奸不禁,则不可久;士卒散亡,其众必寡;威武不行,见敌不起。下不劝功,上无强辅,法令不从,事乱不理;人有二心,其国危殆。

故防奸以政,救奢(3)以俭,忠直可使理狱,廉平(4)可使赏罚。赏罚不曲,则人死服。路有饥人,廄有肥马,可谓亡人而自存,薄人而自厚。故人君先募而后赏,先令而后诛,则人亲附,畏有爱之,不令而行。赏罚不正,则忠臣死于非罪,而邪臣起于非功。赏赐不避怨仇,则齐恒得管仲之力;诛罚不避亲戚,则周公有杀弟之名。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此之谓也。

【注释】

(1)劳臣:有功之人。

(2)劝功:努力杀敌立功。

(3)救奢:杜绝奢侈浪费。

(4)廉平:廉洁公正的人。

【译文】(www.xing528.com)

赏和罚的道理,在于奖善惩恶。奖赏的目的是为了鼓励臣民建功立业,处罚是为了杜绝邪恶。奖赏必须公平,处罚必须公正。明了受到赏赐的原因,臣民就能明白死的价值。而清楚受到处罚的原因,奸邪的人就会畏惧而不敢胡乱行事。因此,奖励不能没有凭据,处罚不能任意施行。如果把奖赏给予无功之人,则有功的人就会心怀不满;刑罚任意使用,正直的人就会内心不平。所以,有国君因羊肉羹分配不公而亡国(《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中山国国君设宴赏赐国内名士,以羊肉羹款待众人,名士司马子期因未受赏而怀恨在心,便游说楚国攻打中山国)。而楚王因偏听谗言,最后导致灭国。

将帅操纵着全军的生杀大权,如果滥用使忠良蒙冤、无辜受死,而犯死罪的恶人却存活,或喜怒无常、好恶随性、赏罚不公正严明、朝令夕改、假公济私,这是危害国家的五种祸患。赏罚不公正严明,则会有人不服从朝廷的法令;处死未犯死罪的人,则奸伪并起而无法禁止;姑息犯死罪的人,则士兵逃散;喜怒无常,则威信不得树立;奖罚不严明,部属则不奋力杀敌立功;教育失当,则士兵不遵法令;假公济私,则士卒心生叛变。所以奸邪不能杜绝,国家就不能长保太平;士卒逃散,军队力量就会越来越薄弱;威信不能树立,士兵杀敌就不会拼命;部下不奋力杀敌立功,将帅就失去了强有力的辅佐;法令不得施行,那么混乱的局面就无法治理;士兵有叛变之心,国家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杜绝奸邪需要有清明的政治,防止奢侈浪费就要提倡节约,忠诚正直的人可以让他处治狱讼,廉洁公正的人可以让他处理赏罚。在进行赏罚时公平无偏,那么人们就会心甘情愿地听从。大街上有饥饿的人,而马棚里却养着肥马,这可以说是不顾及他人的生命只求自存,苛刻别人而善待自己。所以国君要先募集财物而后实行奖赏,先公布法令而后施行诛罚。那么人人都愿意归顺、尊敬和爱戴他,即使不用命令,众人也会听命于他。如果赏罚不公正,忠臣就会无辜而被诛杀,奸臣就会无功而被重用。赏赐不回避怨仇,所以齐桓公才得到了管仲的鼎力辅助;诛罚不回避亲戚,所以周公才有大公无私、杀死亲兄弟的好名声。《尚书》上说:“无偏无私,王道就会开阔坦荡;无私无偏,王道就会平整修远!”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心得】

任何一个统治者要想取得丰功伟业,做到赏罚分明是相当重要的。君主赏罚不明,就可能失去江山社稷;战场上的将帅赏罚不明,就可能失掉战争的胜利。奖赏无功之人,惩罚无罪之人,就会造成外佞当道、忠臣蒙冤的混乱局面,导致可怕的后果。因此无论君主将帅,善必赏、恶必罚,这才应该是正确的赏罚原则。

董祀是曹操一直很器重和信任的人,但有次曹操错误地听信了周近对董祀的诽谤,轻率地下令让董祀“服罪自裁”。当他很快地查清事情的真相后,知道自己轻信谗言,冤枉了董祀,于是立刻当众承认错误,收回旧令,并晋升嘉奖董祀,同时严厉地处分周近。曹操有这样赏罚分明的磊落胸襟,才能够使他的谋臣将士忠心为其效命。

周朝的太祖皇帝曾经过度纵容手下王峻、王殷二人,后来他们因为骄横而被杀。周世宗汲取了这个教训,从此群臣有功,不吝厚赏;如有过失,则当面责问,若还不知改过,一定严惩。周世宗在用法上相当严厉,群臣一旦失职误事,往往被处以死刑,即使是极富才干之人,也很少受到宽恕。有次翰林学士窦仪失职,周世宗大怒欲杀之,幸而宰相范质苦谏,说其罪不当死,周世宗才赦免他。公元954年,周世宗发现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私下多收税赋,就下令其自尽。有朝官上奏说量刑太重,周世宗则说,自己也明白用刑过重,但一定要借此惩戒并向其他大臣宣示:绝不允许扰民。公元957年,周世宗在永福殿的工地上看见有些工役把建殿的木片削来当勺子,而瓦当碗用,他立刻下令斩了负责监工的宦官孙延希。

在梁朝以前的宋、齐两朝,就已经废除了监督诸王的制度,诸王犯了大罪,也只不过进行家教,训诲一下也就算了。梁武帝的六弟临川王萧宏,是个奢侈放纵、贪财无度的人,他利用盘剥,巧取豪夺了很多房屋财产,后来有人告发他谋反,梁武帝亲自到萧宏的住宅逐屋检查。结果看见其30多间库房中,每间都藏有1千万钱,共计3亿钱以上,其他的房间里还堆满了不计其数的布、绢、丝、棉等等杂货。梁武帝一看并没有兵器之类的谋反物品,反而很高兴,从此对萧宏更加信任。萧宏本来很害怕被梁武帝查出赃物而受到惩处,没想到贪赃不仅没有遭到处罚,还得到了加倍的信任。除此之外,梁武帝在对待一般的亲属族人,也一概不用法律,这些人犯了罪,全都能够得到宽恕。但梁武帝在对待平民百姓时却完全相反,百姓一旦违犯了刑法,就会受到极为严厉的惩办,如果该连坐,无论男女老幼都不得幸免,若有一人逃跑,他的全家都会被囚禁充任苦役。

周世宗在赏罚制度上相当分明,始终坚持赏善罚恶的原则,不仅改革了五代以来的不少积弊,也为他开辟统一全国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梁武帝本来是企图通过放纵皇亲国戚的办法,来改变宋、齐两朝骨肉相残的丑恶现象,但赏罚混乱的结果,却是使得自己成为了东晋以来最坏的统治者,赏罚失度,祸由此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