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 揣 能
【原文】
古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胜负。主孰圣也?将孰贤也?吏孰能也?粮饷孰丰也?士卒孰练也?军容孰整也?戎马孰逸(1)也?形势孰险也?宾客孰智也?邻国孰惧也?财货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观之,强弱之形,可以决矣。
【注释】
(1)逸:安闲,意谓得到休整。
【译文】
古时善于用兵的将领,会揣度敌我双方各方面的优劣势来判断胜负。哪位君主圣明?哪位将领贤德?哪些官吏有能力?哪方粮草供应充足?哪方士兵训练有素?哪边军队军容整齐?哪方兵马充分得到休整?哪边的地理形势险峻?哪方的幕僚足智多谋?哪方对邻国更具威慑力?哪方的财物储备多?哪方的百姓安定?透过对这些条件的考察,强弱的形势就能断定了。(www.xing528.com)
【心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诸葛亮在此论述开战之前预测战争胜利的各个要素。透过这些因素,往往可以探究战争胜负。例如,哪一国的君主更贤能、将帅素质更高、粮草更充足、士兵更勇敢善战,还有哪一方占据了更有利的天时地利、军队的纪律更严明、武器的装备更精良、部队更训练有素、更具有战斗力等等,综合分析研究所有因素,我们就能判断谁更具备胜利的条件。
从古至今,我国军事上所有正史、野史上的人物,“揣能”达到最高境界者非诸葛孔明莫属。刘皇叔三顾茅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得以聆听卧龙先生的教诲:“曹操的势力不及袁绍,然而却能够克制他,并非只因为天时,也是因为曹操的谋略。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能和他争锋。孙权三代人都占据江东,国险而民附,可以求援但不要企图去征服他。”除此之外,诸葛亮还详尽而准确地分析了荊州、益州等军事要地的形势和如何去夺取的办法,并说:“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也。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接着,诸葛亮又拿出了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图:“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荊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最后,诸葛亮明确地告诉刘备,荊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璋都不是明主,这两个地方日后肯定会归刘备所有。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能够如此精确地揣度天下形势,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
然后,魏将邓艾灭蜀之前也是经过一番认真分析的。据《资治通鉴》和《三国志》记载:公元263年(魏景元四年、蜀炎兴元年),魏将邓艾与钟会分别率兵伐蜀,蜀将姜维与钟会相持于剑阁地区。邓艾向司马昭上书建议说:“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现在我率兵从朋平道(甘肃文县至四川平武间的小道)直取绵阳,姜维必然退守,我夺取绵阳以后,可以出敌不意,奔袭成都,平定蜀国。”冬10月,邓艾派他的儿子邓志率5千精兵,各带斧凿等开山修路工具,修筑栈道,架设桥梁。自己率兵随后跟进。一路上过高山,越深谷,行走非常艰险,沿途又没有人烟,粮秣补给不上。经过20多天,走了700余里,几次陷入绝境。走到江油北面的摩天龄时,碰到悬崖绝壁,不能前进。邓艾对将士们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千辛万苦才来到这里。现在只有前进,经不能后退。”他下令将武器装备先丢下山崖。然后自己用毯子裹着身体带头滚下山去。诸将也用同样的办法滚下山去。没有毯子的士兵、便用绳索拴在腰间。抓着树藤,一个接一个地前进。越过摩天岭后,邓艾又对将士们说;“我们有了来路却没有归路,江油城中的粮食物资都是我们的,前进就是生存,后退就是死路,大家努力攻取江油城!”于是直奔江油城。蜀将马邈非常惊异,以为神兵来了。不战而出降。邓艾乘胜前进,大破蜀军于绵竹关,杀死诸葛瞻等。蜀后主刘禅随即投降,蜀国灭亡。
鸦片战争时期,拥有庞大的八旗兵制和绿营兵制的清王朝,在军事训练方面却是一塌糊涂。当时的清军已经是操练废止,虽然偶有训练,但都是只为整齐好看而进行的阵势训练、队形变化等,目的在于应付上级检阅,对于提高军事技术、战术根本毫无帮助。其时世界上已经进入了火器时代,而清军依然沿用古代体力角逐的密集队形,不谙构筑战壕工事。如果仅从军事的角度来看,正因如此,当训练有素的英军挟着洋枪洋炮来袭时,这些没有经过严格训练、战斗力低下的清军完全无法抵挡,英军因此如入无人之地。后来25万清军惨败于2万英军手下,清朝的闽浙总督左宗棠说:“有兵不练与无兵同”,此时他也认识到了军事形势的优劣可以从各方面来推测,比如说士卒训练的好坏程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只可惜他不过是做了一次事后诸葛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