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2001年“升本”后,学校先后制定了《咸阳师范学院课程建设工作条例》《“十一五”课程建设规划》《咸阳师范学院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进而带动教材建设,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各专业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点精心构建课程体系,努力使课程建设达到以下标准: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梯队;有一套质量上乘的课程教材;有一份规范完整的教学大纲;有一套符合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新理念的教学方法;有一套完备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课件;有一套完备的试题库和考核办法。
学校于2004年开始启动重点课程建设工作,每年重点建设20门课程,计划到“十一五”末重点建设课程达100门。截至2007年底共确定校级重点建设课程86门。
2005年,学校投入10万元,建立了精品课程信息中心,要求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资料全部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为进行网上教学活动打好基础。
2005年7月化学系杨亚婷负责的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有机化学》(本科)被省教育厅评为2005年度陕西普通高校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6月中文系张文元负责的《现代汉语》课程荣获“省级精品课程”称号。2007年7月由政法系罗利丽负责建设的《政治经济学》课程被评为2007年度陕西普通高校省级精品课程。
表3-3 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2007年4月和9月,教务处先后两次组织专家对《区域地理》等12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和《综合英语》等14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进行了网上评审。经专家评审,《政治经济学》等23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表3-4 校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二、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
学校教学改革项目与重点建设课程项目带动了一批教学成果的产出。2004-2007年,教师共发表教育教学改革成果484项,其中高等教育类成果317项,基础教育类成果105项,管理类成果62项,共获各类奖励67项。4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果获陕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42项教学成果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2001年5月,学校基础部教师张永亮、王勇华、王晓玲撰写的《构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师范生审美素质的理论与实践》和地理系教师车自力、郭晓辉撰写的《师专GIS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喜获陕西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年9月,学校举办第二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罗利丽与田俊华获得一等奖。
2003年9月,政法系牛士敏完成的《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引导学生原著的经验和体会》和艺术系王晓玲、岳大公、刘有全等人完成的《高校造型艺术必修、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获得一等奖(以上两项校级成果2003年12月同时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李宗领完成的《高等师范电子系列教材建设》获得二等奖。
2004年10月,政法系李万鹏主持的《’98方案后“两课”建设的探讨与实践》、资源环境与城市科学系杜忠潮主持的《区域资源环境与地区性资源课程教材建设的探讨》和物理系张小安主持的《整合科研成果提高量子物理教学水平的探讨》获得一等奖。
2004年12月,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顺利结束,黄怡、王彦丽、蒲创国获得一等奖。
在2005年11月举办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计算机科学系李卫斌和化学系张萍获得一等奖。
2006年10月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揭晓,石超峰、薛怀玉、杜兴朝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研究》,陈进封、黄永亮、杜爱红、刘小英、廖运全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张文元的《现代汉语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王智杰、王洪涛、陈恩惠、刘文海、张义、崔伟刚的《高师美术专业外出写生课程规范化建设与实践》,解争龙、田俊华、许青林、李卫斌、赵蔷的《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等5项成果获得一等奖。
2006年12月学校2006年青年教师赛教活动顺利结束。经学校青年教师赛教评委会评议,共评出唐泉、李红等一等奖2名。
2007年6月4-5日学校分别举行了教师教案、多媒体课件展评活动。经评委会评审,共评选出优秀教案17份,优秀多媒体课件9个。同时学校还积极参加2007年“全国第七届多媒体课件大赛”活动,中文系白政民的《唐诗宋词名篇赏析》课件获得教育部高教组优秀奖,中文系李量的《〈西厢记〉赏析》获陕西省高教组优胜奖。
2007年12月李宗领主持的《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和李卫斌主持的《陕西省高师院校实习支教模式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等两项教改项目获得省级教改项目专项资助。
2007年中文系张文元、邓国栋、高美红、康艳梅、袁文平负责的《现代汉语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和化学系杨亚婷、黄怡、郑敏燕、赵维负责的《有机化学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等两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教材建设
学校制定了科学的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建立了“教材样本库”,规范教材的评估与选用制度,鼓励教师编写出版教材,重点支持特色专业的教材编写。(www.xing528.com)
(一)教材管理制度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先后制定了《咸阳师范学院教材管理工作条例》《咸阳师范学院“十一五”教材建设规划》《咸阳师范学院教材采购、讲义印制暂行规定》《咸阳师范学院优秀教材评奖暂行规定》《咸阳师范学院教材建设工作条例》。教材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提倡引进、使用、编写优秀教材,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促进教材建设。
(二)选用优秀教材
为了推广使用“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等高质量教材,加快教材更新,学校通过与各出版单位联系,建立了“教材样本库”,及时充实最新教材,为教师了解教材信息和选用优秀教材提供了方便。
2004-2007年,优秀教材选用率逐年提高。2007年全校选用“面向21世纪、部荐、获奖、规划”等优秀教材375种,优秀教材选用率达到63.88%。
表3-5 必修课教材选用统计表
(三)支持编写特色教材
学校设立了教材建设基金,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建设,编写高质量教材。对学校同意立项的自编教材、特色教材的出版费、稿费、讲义编写的补贴费,直接从教材基金中予以支付。同时加大优秀教材的评奖力度,设立了从500元到3 000元不等的奖励等级。2004-2007年,全校共编写出版教材38部(其中主持编写16部),编写讲义42部。其中有9部出版教材系陕西省教育厅规划项目。计算机科学系解争龙教授等主编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C语言版和Visual Fox Pro版,科学出版社)荣获2007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3年10月,政法系杨生博撰写的《中外爱国主义教育比较》一书出版,该书26万字,是陕西省教育厅2003年专项科研计划项目。
2003年11月12日,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了“教材进校园,服务到身边”系列活动,包括举行赠书活动、召开教材建设座谈会、开展教材图书展示活动等。
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
一是开展“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讨论”,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广泛宣传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在全校开展“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讨论”,引导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和辩论式等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历史系雷依群教授在秦汉史专题课程的教学中,提前布置问题,要求学生上课前搜集近年来有关秦汉史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和相关资料,课堂上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李虎教授在明清史教学中,把学习与写作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撰写论文质量明显提高。艺术系采用写生教学方式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进自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文系在文学类课程教学中,发挥影视资料库的作用,收到较好效果。
二是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资助,激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2004年以来,共获得陕西省教育厅教改立项和校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74项,资助金额总计65.1万元。
三是落实教研室活动制度,定期举行教师教案、课件评比,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各系组织教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专题研究探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收到良好效果。为了推进教学改革,学校对优秀教案、课件给予奖励,并在全校进行展出。
四是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重视加强多媒体教学硬件的建设,截至2007年底,建成多媒体教室44间,座位数8 160个;语音教室12间,座位数880个。两项合计座位数9 040个,每百名学生配多媒体和语音教室座位数73.25个,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研究,每年一度的青年教师赛教活动要求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2004-2007年,教师自行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433个,必修课中采用多媒体手段授课的学时比例达到21.50%。
五是改革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学校制定了《咸阳师范学院试题(卷)库建设与管理办法》,截至2007年底,完成251门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的试题(卷)库建设。实行教考分离和A、B卷制。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其他课程则采取形式多样的考试方法。历史系开设的世界史、中国古代史等课程采取开卷考试方法,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科教学论课程要求学生以教材为依据,命一套时间为120分钟的规范性试题,包括试题、参考答案以及评分标准、命题说明、命题体会,以此作为学生的课程考试。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除期末考试外,增加了假期社会实践环节的考核。考试方式的改革体现了学科特点和课程内涵,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使学生不仅参与教学过程,还参与评价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双语教学
学校重视开展双语教学,加强培训与管理,积极推动在适宜的专业和课程开展双语教学。
(一)采取措施,推进双语教学
一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2005-2007年,学校先后举办了3期双语教学培训班,聘请外籍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各系共选送117名英语基础较好的青年教师参加了培训。
二是制定双语教学相关配套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学校颁布了《咸阳师范学院双语教学实施办法》,积极支持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研究。计算机科学系《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操作系统〉课程双语教学研究》,得到学校的教改立项资助。
(二)加强双语教学管理
开设双语教学课程须经过审批,符合任教资格的教师先提出申请,填写《咸阳师范学院双语教学申报表》,并提交拟开课程的外文教学大纲、教材及完整的教案、教学课件等教学文件,经课程所在系、学校专家组评议通过后方可开设。学校专家组每学期对双语教学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合格者,任课教师教学工作量按一般课程的1.2倍计算。
截至2007年底,学校开设了5门双语教学课程,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了3门,占专业课程比例的8.51%。李长生副教授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选用了教育部引进并推荐的国外优秀教材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历经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编写了英文实验指导书、英文习题指导书,并摸索出适合学生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讨论汇报会上,对这门课程使用双语教学的认可程度达到7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