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导大跨越:实战成果悉数展示

领导大跨越:实战成果悉数展示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要让领导思路挂满实践的硕果,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一)让领导思路变成组织员工的共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有共识才有共为,认识不到位,行动就没有力量。这其实也是领导思路形成并落实的根本方针。只有广大干部群众(员工)接受了,行动起来了,思路才能产生最大的实践效果。

领导大跨越:实战成果悉数展示

四、让思路挂满实践的硕果

思路好还需落实好。再好的领导思路,也毕竟是观念、形态上的东西,而不是实实在在的果实。要让领导思路挂满实践的硕果,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让领导思路变成组织员工的共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有共识才有共为,认识不到位,行动就没有力量。思路从群众中来,最终要回到群众中去。领导思路能否付诸实践,一个必要的条件是群众(员工、顾客)是否了解和认同。荀子曾说:“主者,民之唱也;彼将听唱而应,唱默则民无应也。”[2]意思是说,决策者是民众的倡导者,民众将随着决策者的倡导而响应,决策者不公开说明行动的方向,民众就不会响应。要将好的领导思路贯彻下去,需要群众的认同,需要上下形成共识。群众的思想认识越是统一,群众对思路的认同度越高,其执行力也就越大。

要使领导思路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员工、顾客)的共识,首先必须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使思路来源于民意、民情和民心。“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3]我国《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规定: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这其实也是领导思路形成并落实的根本方针。实践证明,正确的领导思路正是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基础上,通过集中民智形成,并且务必充分珍惜民力而不浪费民力使之付诸实行的。这样的领导思路才能符合民意,令群众满意。群众满意了自然也就会赞成、拥护、支持,行动也就有了可靠的力量保证。

对于领导思路中确实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操作有效而部分干部群众又一时不大理解的部分,应通过宣传发动解释,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让群众接受。领导思路是抽象的、理性的。苏轼曾说:“事有渐则民不惊。”[4]要想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同,必须讲清背景、说明原委、循循善诱,使抽象的领导思路在群众心目中变得具体清晰、客观实在,让群众增信释疑,看到光明的前途,让不理解的逐步理解并完全接受。只有广大干部群众(员工)接受了,行动起来了,思路才能产生最大的实践效果。

(二)在实践中不断提炼、深化和调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好的领导思路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更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而且形势的发展变化,也会对既定领导思路产生一定影响。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者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及时调整领导思路,使其做到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因此,我们就不能在落实领导思路中刻意追求圆满,而应善于选择战略突破口,并集中力量抓出成效,让人们看到希望,增添信心。因为领导思路是对发展方向理性的、宏观的指引。领导思路所蕴涵的目标往往是多维的,多向度的。有的目标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才能实现;有的目标相对全局而言是从属性的。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取舍,围绕思路定位选择符合实践发展的目标,善于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才能收到预期的成效。

如何在实践中提炼、深化和调整领导思路?凡事都有变与不变两面,对于变的这一面,我们应该因地、因时、因势制宜。惟其如此,才能使领导思路不仅符合预期的轨迹,而且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升华。

一是因地制宜。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尽管路有千条、法有万种,但最根本的一点还是不能脱离本地本单位本行业实际,走自己的路。因地制宜,即根据本地本单位本行业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行为方式去贯彻落实领导思路。领导思路与现实不符时,就应当大胆地对其作出调整,让领导思路适应现实,而不是去按图索骥,机械地拿现实套用领导思路。

二是因时制宜。这里的“时”,可以理解为“时机”、“时代”、“潮流”等。常言道:“时过境迁”,“彼一时,此一时”,“时易世移,变法宜也”等,都是强调因时制宜的重要性。相对于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而言,领导思路的预测力终究是有限的,领导思路与现实不可能时时刻刻高度吻合,并行不悖。因此,贯彻领导思路应有动态感,在不同时期应有所侧重,有所创新。(www.xing528.com)

三是因势制宜。“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事”。《吴子兵法》中有言:“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从执行领导思路来讲,如果不对思路的性质、特点、状况以及情势、态势、趋势了如指掌,即“不审天下之势“,不“因形用权”,就“难应天下之事”,而不能获得“不劳而功举”的效果。因此,贯彻落实领导思路应注意顺应时势,随机应变。特别是当新的机遇出现的时候,应善于抢抓,不能为原有的思路所囿困,坐失良机。

(三)切实把好的领导思路贯彻到底

领导思路一旦形成,不宜随意改动。过去有的地方和单位换届班子换套思路,甚至换个“一把手”换个思路,给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有句顺口溜就证明了这点,这句顺口溜就是:“张书记挖渠李书记填,王书记来重新干(挖)”。改革开放以来曾有一阵子,有那么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思路出得很是频繁,就像猴子摘包谷,但摘一个丢一个,一个思路也没搞落脚,这是思路的大忌。好思路,符合实际的正确思路,应该是一届接一届地贯彻下去,一张蓝图绘到底,如果今天一个思路,明天一个思路,就会叫人无所适从。

有些好的领导思路没有结出好果子,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抓落实。抓落实首先要有好的作风。作风实,工作才能实。看准了的事,形成了共识的领导思路,就要付诸行动,大胆实施,就要一以贯之,形成合力,排除阻力,克服困难,抓出成效。在具体抓落实时要注意增强领导思路的调控性。把握领导思路的调控性,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系统原则。确立系统观念,有助于在调控思路中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母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二是统计原则。由于思路问题具有抽象性,一般不易掌握得太具体、太细致,这就要求领导者抓落实时,对宏观情况和问题,要有基本的数量分析,注意基本的统计资料,并通过分析综合,从中发现有助于思路具体化的统计规律。三是适度原则。调控不能机械,这样容易导致一调就散、一控就死;要做到调而不乱,控而有序。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领导思路既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应在“上情”与“下情”之间寻找对接点,在理论和实际之间发现一致性,在共性和个性之间寻找统一体。“照猫画虎”、“照搬照套”、“依葫芦画瓢”、“上下一般粗”,只能落空,不能落实。古往今来,大凡杰出的领导者或指挥员,在实施战略目标时,都能够高屋建瓴、审时度势,及时果断地采取恰当的处置方式,有效地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不利因素,促使组织始终沿着预定的轨迹健康运行。春秋时期,齐鲁两国在长勺交战,弱小的鲁国仰仗曹刿“一鼓作气”的战法,一举击败强盛的齐国,创造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三国时期,诸葛亮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七擒七纵孟获,终于收到“服诸蛮”的奇效。凡此种种,都是突破常规,创造性地贯彻战略意图的得意之作。

【注释】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39页。

[2]《荀子·正论第十八》。

[3]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新华社北京2003年7月1日电。

[4]《宋史·苏轼列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