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肿物诊断思路:
★眼睑肿物可根据发生时间、发病年龄、临床特征而区分良性还是恶性,但最终的性质需进行病理检查。对于年龄偏大、生长较快的肿物建议切除并进行常规病理检查。
★青壮年发生的眼睑肿物睑板腺囊肿最常见;眼睑色素痣往往先天即存在,一旦发生色变黑、迅速变大、破溃等应立即切除;血管瘤在生命早期有自愈倾向,如不影响视力发育可在5岁后进行处理;眼睑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基底细胞癌最常见,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最高,一旦怀疑应彻底切除,并进行后续的放疗或化疗。
一、眼睑良性肿物
(一)眼睑色素痣(nevus of the eyelids)
先天性扁平或隆起的病变,边界清楚,由痣细胞构成。
【临床特点】 常无症状。睑缘多见,开始肿物小,色素少,边界清楚,类似于乳头状瘤。青春期逐渐长大,色素增加,以后静止。根据组织学可分为交界痣、皮内痣、复合痣、蓝痣、先天性眼皮肤黑色素细胞增多症(又称太田痣)。交界痣,少数会发生恶变。
【处理】 一般不需治疗。为美容可局部切除,但切除必须完整而彻底。一旦出现迅速增大、变黑及破溃出血等恶变迹象时,应立即彻底切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二)睑黄色瘤(xanthelasma of the eyelids)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部分患者与血脂高有关。常无症状。常为双侧。病变位于上睑近内眦角皮肤面,黄色扁平肿物,表面有皱褶,有时下睑也有。处理以美容为主,全厚皮肤和肿物切除,也可冷冻或激光光凝治疗,但有复发可能。
(三)眼睑血管瘤(hemangioma of the eyelids)
先天性血管组织发育畸形。
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
多见于婴儿时期,又名婴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多发生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多数可自发消退。
【临床特点】 眼部毛细血管瘤多在出生时或生后2~6周出现,生长较快。1岁后生长变慢,多数患儿于1岁之后病变静止,可于1~5岁完全消失。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稍隆起。如瘤接近皮肤则为鲜艳的淡红色,称“草莓痣”。深层毛细血管瘤可侵犯眼睑深层及眶隔之后,多发于上睑内侧,可向眶内蔓延。局部肥厚或扁平隆起,皮肤或结膜透见呈蓝紫色,哭闹时肿物增大。以手指压迫可退色,手指离去后又恢复红色。轻度擦伤和搔抓可引起出血。肿瘤侵犯全眼睑,肥厚肿大的上睑下垂可遮盖瞳孔,影响视觉发育,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弱视和斜视。
【处理】 小的可以观察,如肿瘤大易造成弱视可进行局部硬化剂或激素注射治疗。皮质类固醇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使毛细血管对血浆儿茶酚胺的敏感增强,毛细血管腔闭锁。如曲安奈德40mg加地塞米松5mg,经数次注射多数病例肿瘤可完全消退。年龄愈小,肿瘤内血管管道愈少,疗效愈佳。对于皮质类固醇敏感性较差者,每月注射1次,肿瘤虽不能完全消退,可抑制继续增长,用药至1岁之后,待自发消退。因间隔用药,很少引起全身并发症。也可局部注射硬化剂,5%鱼肝油酸钠,肿瘤内分次注射,每次0.5~0.7ml。肿瘤硬化不完全可于2周后再次治疗。表层注射后将遗留皮肤瘢痕,大肿瘤硬化后纤维组织形成,眼睑畸形;眶深层注射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现较少使用。其他少用的有冷冻、激光和放射治疗。
毛细血管瘤肿物无包膜,手术有一定困难。以下情况可考虑手术切除:①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②肿瘤较大,上睑下垂遮盖瞳孔,引起斜视和弱视;③肿瘤引起明显的眼睑畸形影响患儿心理发育时。手术进路根据肿瘤位置和范围选择,注意避免损伤眶隔、提上睑肌、眼外肌和泪道。
火焰痣(flame nevus)
出生时即有,静止不变。呈紫色扁平斑状肿物,边缘不规则,不像毛细血管瘤那样明显生长和退缩。常与Sturge-Weber综合征有关。一般不需急于治疗,如为美容可考虑激光、冷冻或手术切除。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患者年龄较大,多在10岁左右发生。眼睑结节状淡紫色肿块,柔软,略具弹性,压之可消失,哭时迅速增大,颜色加深,有搏动感。可行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
(四)眼睑鳞状细胞乳头瘤(squamous cell papailloma of the eyelids)
常无症状。好发于睑缘,生长缓慢或静止。为圆形隆起小肿物,常有蒂,肿物表面可有色素,常有角化蛋白痂。治疗为手术切除。
(五)皮脂腺囊肿(sebaceous cyst)
好发部位为眉部眼睑,尤其内眦部,系皮脂腺或毛囊腺的潴留囊肿。其表面光滑,是一个呈球形的皮下良性肿瘤,和皮肤粘连,肿瘤的顶部有皮脂腺开口,常有蜡样栓。囊肿内容物有上皮细胞、角质素(角蛋白)、脂肪颗粒、胆固醇结晶等,其周围被覆厚的上皮层。可长期无任何症状,缓慢长大,罕见恶性变。大时手术摘除。
(六)眼睑皮样囊肿(dermoid cyst of the eyelids)
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由于胚胎期发育异常,外胚叶部分断裂被埋于皮下或结膜组织下而成。
【临床特点】 常无症状。易发生于眼睑及内、外眦部的囊样肿块,多发于眼睑外上方近眶缘处,发生部位与眶骨缝有关。为圆形或卵圆形囊状隆起,大小不一,质软,表面光滑,境界清楚,略有弹性。囊张力大时,硬度增加如肿瘤样。周围有结缔组织包膜,一般不与周围组织粘连,但可与骨膜黏附。缓慢生长,少数自行破裂,导致炎症和肉芽肿形成。(www.xing528.com)
组织学上,典型囊肿外包一层结缔组织囊膜,表皮组织面向囊腔。囊腔内有皮脂腺样物质、角化物质、胆固醇、毛发、坏死细胞等,可有钙化。临床上和表皮样囊肿不易区别。但在病理组织上二者截然不同,表皮样囊肿的囊壁没有皮肤附件,其囊腔内仅有角化物质及脂肪物质,不含毛发。
【处理】 肿物较小时应随诊观察,大时手术摘除。囊肿较深者可与脑膜粘连,因而手术剪除时,应小心谨慎勿伤及脑膜。
(七)睑板腺囊肿(chalazion)
又称霰粒肿。为睑板腺排出口阻塞,腺体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的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可能与该年龄阶段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有关。
【临床特点】 进程缓慢,多无自觉症状,大者病人可有眼睑沉重感。眼睑皮下扪及一硬结,表面光滑,皮肤无粘连,无压痛,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有时自结膜面穿破,肿块消退或肉芽组织增生。发生在睑板腺排出口处者,睑缘有乳头状增殖。
本病诊断容易,但对老年患者或反复复发的患者,要排除睑板腺癌,术后应做病理检查。
【处理】 小的霰粒肿无须治疗或用抗生素眼药、热敷,多数可吸收消散。大者可行手术摘除,手术时将肥厚的囊壁摘净,以防复发。
二、眼睑恶性肿瘤
(一)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eyelids)
最常见的眼睑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无症状。
【临床特点】 好发于下睑近内眦部睑缘移行部,即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初起时为半透明珍珠样小结节状隆起,表面可见小的毛细血管扩张。有的富含色素,易误诊为黑色素痣或黑色素瘤。以后缓慢长大、不痛、渐向四周扩展,隆起较高,质地坚硬。病程稍久肿瘤中央部出现溃疡,其边缘潜行,形状如火山口,边缘高起,质硬,且向内卷。溃疡常附有痂皮,取之易出血,溃疡一般向平面发展,但也可向深部侵蚀,晚期逐渐向周围侵蚀,破坏眼睑、鼻背,面部、眼眶及眼球等组织引起广泛破坏。一般不发生远处转移,但如处理不当,可以迅速发展增大、侵犯眼眶,引起眼球固定、眼球突出,深达鼻窦,面部皮肤广泛受侵犯。
【处理】 为低度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保存眼睑功能和视力。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切除应彻底,冷冻切片检查切除标本的边缘有无肿瘤细胞残留。本病对放射治疗敏感,也有学者主张对于不能或怀疑未完全切除的患者,再补充放射治疗。全身情况不允许手术,位于内眦部时,可行冷冻治疗。
(二)眼睑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yelids)
好发于老年人,多无症状。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特点】 眼睑皮肤结膜交界处的皮肤棘细胞层为其好发部位。常见于下睑缘,其次上睑缘、外眦及内眦。开始为无痛性过度角化的硬结节,灰白或黄白色,生长缓慢。以后发生溃疡,其边缘不规则,难以与基底细胞癌区别。随着肿瘤发展,可出现疼痛,特别是当肿瘤侵及眶上、下神经时。肿瘤组织若向表面生长,形成巨大肿块,表面呈乳头状或菜花状,基底较宽,有时表面破溃感染则有腥臭味,即所谓的乳头或菜花状肿块型。部分肿块中心溃烂形成溃疡,底部坚硬、充血、高低不平,边缘高起、不规则外翻,有时呈火山口状,称溃疡型。
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较基底细胞癌大,生长快,向邻近组织蔓延,最后破坏眼睑、眼球、眼眶、鼻窦及面部等。后期侵犯颅内或发生淋巴局部和全身转移。
【处理】 早期广泛局部切除有可能治愈。对肿瘤大、范围广的患者,广泛手术切除后结合放射治疗。如肿瘤面积过大,可先做放射治疗,使肿瘤组织缩小,便于手术切除。眶内侵犯时应行眶内容剜出术,再辅以放射治疗。
(三)眼睑皮脂腺癌(sebaceous gland carcinoma of the eyelids)
多发于中老年妇女。起源于眼附属器如睑板腺和睫毛皮脂腺的高度恶性肿瘤。起源于上下睑板腺者称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也可起源于睑缘睫毛的Zeis腺或上下睑皮肤和泪阜的皮脂腺。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发生局部眼眶扩散和远处转移。
【临床特点】 好发于上睑。多无症状。初起时为眼睑皮下或睑缘质地较硬的小结节,与皮肤无粘连,与睑板腺囊肿相似。有时霰粒肿经常复发,或弥漫性或结节性睑缘增厚,累及睫毛造成秃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最初表现为顽固性单侧结膜炎、睑缘炎、睑腺炎等,对抗生素治疗无效,称为伪装综合征(maspuerade syndrome),在经过数月或数年后,皮脂腺癌的症状和体征才显露出来。
随着病变的进展,整个睑板弥漫性斑块状增厚。相应的睑结膜呈黄色隆起。当肿块逐渐增大后,可形成溃疡或呈菜花状。后期向眶内扩展,引起眼球突出;侵犯鼻窦引起鼻出血;侵犯颅内引起死亡。也可发生耳前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并发生肝、肺、纵隔等全身转移。
【处理】 彻底切除肿瘤,做病理检查,确定边缘无肿瘤细胞。侵犯眼、眶时要做眼球或眼眶内容摘除术。
(四)眼睑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eyelids)
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高。中年人多见,有的由色素痣恶变而来。
【临床特点】 分4型。①恶性小痣黑色素瘤: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的曝晒区,前期表现为扁平的斑,边界不规则,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可向周边蔓延,为水平生长期;当向真皮侵犯时为垂直生长期,病变隆起,形成深棕色至黑色结节。②表浅扩散性黑色素瘤:多见于中年人,病变较小。典型病变表现为扩散的色素斑,颜色不等,以后发展为结节。③结节性黑色素瘤:中年人多见,男多于女。为蓝黑色带蒂的小结节。此类型恶性程度高,预后差。④起自痣的黑色素瘤:由色素痣暗示恶性变的预兆性体征:颜色改变,尤变红、白、蓝色调,或突然变深变暗;痣的大小突然改变;表面特征的改变,如结痂、渗出、出血或溃疡;质地改变,如变软变脆;形状改变,如原先扁平病变迅速隆起;周围皮肤改变,如出现红、肿或卫星病变;出现痛、痒或压痛感觉。
【处理】 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对放射治疗和化疗均不敏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