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下午坐火车回慕尼黑。上午来到瓦斯拉夫大街,把最后半天花在正对着梵切斯拉斯广场的捷克国家博物馆。限于时间,我专门拜访了作为国家博物馆一部分的音乐博物馆。
捷克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音乐家。除了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外,杰出音乐家的名字举不胜举。由于历史上捷克和奥匈帝国难分难舍的关系,有许多作曲家就很难说清楚是奥地利的还是捷克的;如莫扎特的得意门生胡默尔、大名鼎鼎的马勒,虽然都生于波希米亚,但一生的主要活动是在维也纳,从而奥地利称他们为奥地利作曲家,捷克则称之为捷克作曲家。但捷克作为一个音乐之国则是公认的,音乐史上捷克音乐往往能构成单独的一章。从音乐家们在国家博物馆里所占的地位和比重,也足以看出音乐在捷克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有一个展台专门介绍了小提琴大师和作曲家扬·库贝里克(Jan Kubelik,1880—1940),他就是1990年回到布拉格引起轰动的指挥大师拉法埃尔·库贝里克的父亲。他自小就是小提琴神童,8岁就进入布拉格音乐学院深造;18岁就誉满欧洲;21岁轰动了美国。22岁他自己掏腰包资助和带领布拉格爱乐乐团访问伦敦并大获成功。他把自己八个子女全部培养成了出色的音乐家:五个女儿都是小提琴家,其中一个儿子拉法埃尔成为指挥大师。
在扬·库贝里克的展台边,展出了同时代的小提琴家弗朗茨·昂德里切克的名琴。只不知扬·库贝里克的那把1715年的斯特拉蒂瓦里“皇帝”名琴如今落户谁家?
接下去是一连串熟悉的名字:雅纳切克、菲比赫、苏克(德沃夏克的女婿)、诺瓦克,……
在捷克众多的音乐家里,该提一下德尔德拉(FrantišekDrdla,1868—1944)这位小提琴家和作曲家。他的大量优秀作品未能流传开,唯独纪念舒伯特的一首小提琴曲《纪念》(《Souvenir》)却像千古绝唱似地广为流传,爱乐者无人不知,无人不爱,是捷克音乐里一朵小小奇葩。
又一个熟悉的名字出现在眼前:艾玛·德斯婷诺娃(EmaDestinnova,1878—1930),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杰出女歌唱家。只要看过传记影片《非凡的艾玛》,就一定会对这位人格上顶天立地的艺术家留下难忘的印象。这位在二十世纪初曾经和伟大的卡鲁索联袂誉满欧美的巨星,以她自己的财力资助了捷克的抵抗运动。一次大战期间,她不畏迫害,毅然回到了布拉格,结果遭到了当局的软禁,直至一战结束才重返舞台。艾玛多才多艺,不仅是杰出的歌唱家,也是戏剧演员和小说家。
值得一提的是那感人至深的格里格(Edvard Grieg 1843—1907)小屋。音乐博物馆里专门腾出了场地复制了这位德沃夏克的挚友、挪威最杰出的作曲家和钢琴家在布拉格的小屋,让参观者亲临其境。小屋的来源得从德沃夏克的葬礼说起。
1892年至1895年德沃夏克经历了三年成功的美国之旅,事业上登峰造极,但身心上却因过劳和思乡而竭尽疲惫。功成名就的他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波希米亚,不得不在乡间休养一段时间。1896年,他前往伦敦出席了他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首演,空前成功。这首协奏曲也许算得上是德沃夏克最感人至深的乐曲。(www.xing528.com)
德沃夏克(1841—1904)
1897年,他被授为维也纳艺术家资助评审委员会的评委,还被授予荣誉勋章。1901年9月8日是德沃夏克一生中最为荣耀的一天,波希米亚如同国庆一般庆祝了他的六十岁生日,举办他的作品音乐会,还为他举办了国宴。1901年底,他受聘为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
尽管事业上极尽荣华,但他的个人生活却仍然贫困,健康每况愈下,肾脏也出现衰竭。1904年4月发病,并发心脏衰竭,于5月1日病逝于布拉格。
噩耗传出,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艺术家和文化精英都赶来了布拉格,包括格里格。5月5日,布拉格为德沃夏克举行了盛大的国葬;他被葬在布拉格的发源地维谢赫拉德小山顶处的捷克国魂墓园。
格里格同德沃夏克情深谊厚,他为没有能够同挚友见上最后一面而悲痛不已。葬礼后他留在了布拉格很久,把自己关在一栋小木屋里缅怀挚友,埋头创作。成为音乐史上的美谈。
看着那简陋的格里格小屋,真的很怀恋那个年代,那个有着真情和深情的年代。
国家博物馆单独设立了德沃夏克博物馆,是一幢巴洛克风格的精致小楼,位于市中心南缘。
下午回慕尼黑的列车就是早晨从慕尼黑开来的,从这里开回去。列车启动,脑海里响起了德沃夏克动人肺腑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真盼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再访金色布拉格,再次体验那视觉以外真正的“金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