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电车越过莱茵河大桥前往河东南边的哥尼斯文特(K nigswinter),这里有波恩附近最著名的历史名胜龙岩山(Drachenfels)。紧靠42号公路的山脚处有火车站,乘坐电动牵引火车经半山腰的王宫龙堡,可直达龙岩山顶。山巅处高耸着十二世纪科隆大主教建造的古堡废墟,登高四望,一览无余,是莱茵河上的佳景之一。174年前,拜伦曾站于此,把这佳景写进了他的长诗《哈罗尔德游记》。
在古堡废墟脚下有一个山顶花园,园内有个被封住的洞穴。中世纪著名史诗《尼贝龙根之歌》(Nibelungenlied)里的屠龙英雄齐格弗里德(Siegfried)就是在这个山洞里同潜藏在莱茵河底的那条恶龙大战后将其杀死。瓦格纳正是根据这个题材,花了整整二十六年心血完成了由四部乐剧组成、结构庞大、气势恢弘的《尼贝龙根指环》。
龙在欧洲历史上一直就是在水底兴风作浪的邪恶魔鬼的象征;不谋而合的是,在秦始皇之前的中国历史上,龙也是在水底兴风作浪的邪恶魔鬼的象征。大禹治水驱龙蛇,说明龙本来是坏东西。本人对那虚假丑陋、张牙舞爪的龙从来就没有好感,它不过是历来专制者和被愚弄者们所顶礼膜拜的图腾罢了。纵观历史,那些华夏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和哲人们,很少有谁提到或称颂过这怪物。他们大多不信鬼神,自然也不会对这非神非鬼、似蛇如鳄的怪物感兴趣。然而从秦始皇开始,龙却被改头换面,暴君竟然宣称自己为“祖龙”了,大概是需要自我神化来吓唬芸芸众生。自此,皇帝的尊容被称作龙颜,朝服称龙袍,卧榻称龙床,皇子皇孙就算是“龙种”了。从嬴政到溥仪,作为“天子”的“真龙”出了一条又一条,就算有“龙的传人”,也只能是那些皇子皇孙,哪里会轮得到唱《龙的传人》的那些仁兄们自作多情呢?至少本人不承认自己是“龙的传人”。当然多数中国民众对龙的崇拜,是出于对千百年来传统的尊重和善解,对于龙这个概念的真实历史并不太在乎。
龙岩山是齐根山(Siegengebierge)七座山峰中最大的也是最靠近莱茵河的一座,其他几座山峰,有的在过去已经被石矿挖走了许多;建造科隆大教堂所用的石料全采自于此。山坡上布满了葡萄园,这里是莱茵河上葡萄园的最北端,大河流淌到此,莱茵风光也就到此为止了。这里也是著名的“龙血红葡萄酒”(Drachenblut)的产地。
漫步下山来到山腰处的王宫龙堡(Schlo Drachenfels 也称Drachenburg),这是莱茵河上比较新的古建筑,落成于1883年,也就是德国统一后的第十三年,至今也不过一百年多一点,那建筑维护得依旧如新,塔柱上的人物雕塑金碧辉煌。这天参观的人不多,进入宫殿后,大家屏声静气地在楼上楼下观赏室内的建筑艺术和许多油画。(www.xing528.com)
不一会儿从楼下大厅里那架大钢琴上传来了贝多芬著名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Pathetique”)。我赶忙下到大厅,但见一位满头霜雪的老人坐在大钢琴前尽情地在演奏着。我停下来静听他演奏,同时也注意到,那高高的窗格上五颜六色的玻璃中居然有一块是贝多芬的头像。在波恩,贝多芬的确无处不在!
坐落在龙岩山半山腰处的王宫龙堡
那位“老钢琴家” 弹完第一乐章就停了下来,慢慢站起,由一位老太太扶着走了出去,原来他的腿有点瘸。见一位年轻人跟在他们后边,就上前去向他打听“老钢琴家”的名字?“钢琴家?哪里!他不过是个二战老兵。”这个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德国文化!二战以后,电影里出现的德国军人的形象都很雷同,个个都是杀气腾腾;而我在德国,却偏偏无意中就遇上了这样的德国老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