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印尼:探索多元民族风貌

印尼:探索多元民族风貌

时间:2023-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大大小小的民族遍布各岛,民族之间又有着通婚关系。该族历来重视教育,是印尼文化素质最高的民族。在印尼各民族中,亚齐族信奉伊斯兰教最为虔诚。亚齐族妇女与男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地位。

印尼:探索多元民族风貌

1.各具特色的民族风貌

印尼全国共有大大小小的民族100多个,有些民族又分成许多不同的部族,据说印尼民族包括300多个部族。印尼最大的民族是爪哇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而一些小民族,人口只有数百。这些大大小小的民族遍布各岛,民族之间又有着通婚关系。印尼的民族状况可谓复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印度尼西亚民族。

爪哇族舞蹈

许多人总结印尼民族的特性往往是温和、淳朴、有耐性、有幽默感、重礼仪、尊重传统习俗法及习俗长老、有互助及协商精神、有艺术天分等。然而,印尼各个民族、部族又都有各自的特性。

爪哇族是印尼最大的民族,他们性情温和,有耐性,举止谈吐斯文,待人热情诚恳,彬彬有礼。他们较能控制感情,很少喜形于色。他们做事积极主动,注重协商和协作。爪哇人中有不少皇族后裔,至今在其名前仍保留着贵族称号。爪哇社会礼仪较多,封建残余习俗仍未根除。爪哇人对王族、身居高位的人及长辈十分敬重。例如:在父母生日或结婚纪念日,儿女要向父母跪拜。爪哇族历史悠久,印尼历史上两个最著名的封建王朝—麻喏巴歇和马打兰王朝都是爪哇人建立的。悠久的历史往往伴随着发达的文化,爪哇族的文化也相当发达,其石雕木雕建筑艺术驰名国内外。爪哇人文化素质较高,当今印尼的军政要员、文化名人等多数出自爪哇族。

巽达族集中居住在西爪哇。历史上巽达人曾建立过巴查查兰王国、万丹王国等著名封建国家,当代巽达人中也有达官显贵的后裔。巽达人与爪哇人相似,从政者居多。巽达人情感丰富细腻,性情乐观豁达,比较务实。其中勃里安地区的(万隆周围)女性白皙漂亮,因而印尼流行着巽达族出美女的说法。巽达人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没有爪哇人那么深,因而信仰伊斯兰教要比爪哇人虔诚。

马都拉族集中居住在马都拉岛和东爪哇,以务农、经商为主,以勤劳勇敢著称。马都拉人有一个奇怪的习俗,即男人不进厨房。关于这个习俗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曾有一位下凡的仙女下嫁一马都拉人,婚后生活美满。平时丈夫下田,妻子操持家务。妻子从不早起舂米,自家粮仓的稻米也不见减少,可他们每天都能吃到丰盛的美味佳肴,丈夫很是疑惑。一日,妻子准备午餐时,突然肚子痛,就要丈夫帮忙烧火,妻子叮嘱他不要打开锅盖,只管烧火,而好奇的丈夫终于还是忍不住打开了锅盖,只见锅里只有一粒米,丈夫大惊,立即盖上锅盖烧火。这时妻子走来说肚子不痛了,要丈夫下田,她自己烧火。丈夫在田里一边干活一边思考,百思不得其解。中午,丈夫回家吃饭,发现妻子趴在床上哭泣,她见到丈夫便委屈地说丈夫不听嘱咐打开锅盖,破了自己的法力,她再也做不成饭了,二人缘分已尽。说完,妻子变成仙女飞回了天庭。丈夫后悔不已。从此马都拉男人不再进厨房。

米南加保人原称巴戈鲁荣人。他们居住在苏门答腊西南部,以务农和经商者居多。他们喜欢背井离乡去外岛、外地谋生,印尼各地几乎都有米南加保人的踪影。他们生产的金线花裙布在印尼颇有名气,深受各族妇女欢迎。米南加保人绝大多数是伊斯兰教徒,他们最忌讳猪、狗,不要说食用,就连碰一碰也要再三洗手。米南加保族在家庭仍然保留着母系制传统,在那里流行“女娶男嫁”的入赘婚。家庭中,母亲是一家之主,父亲处于从属地位,只有发言权而无裁决权。女子是祖传遗产的当然继承人。舅父在米南加保社会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有权参与姐妹家庭中的各种问题的处理,在重大问题上甚至起决定作用。舅父的遗产,尤其是祖传遗产,由其外甥及外甥女们继承。但在现代社会,其子女也享有部分继承权。该族历来重视教育,是印尼文化素质最高的民族。在印尼近代及现代的政治文化名人及学者中,米南加保人占相当大的比例。不少印尼现代著名文学作品都出自米南加保作家之手。米南加保人素来能言善辩,加上他们常常使用在生产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大量谚语、成语和俗语,因此讲起话来妙语如珠,既精辟又幽默,很富于感染力。

巴达族居住在苏门答腊北部多巴湖周围地区,以务农为主。在现代,到苏门答腊其他地区和爪哇尤其是雅加达求职谋生的巴达人日益增多。巴达人四方脸型者居多,他们豪爽奔放、彪悍骁勇。古代巴达人的村寨之间时常发生战争,为了防御敌人袭击,村寨四周一般都围有高墙或深水沟。现代的巴达族村寨,这种防御设施虽未绝迹,但已不多见。巴达人社会是典型的父系制社会,每个家族都有完整的父系家谱。据说有的人家至今保存着前25代祖先书写的家谱。

亚齐族主要居住在苏门答腊北端的亚齐特区,以务农为主,兼营商业和牧业。在印尼各民族中,亚齐族信奉伊斯兰教最为虔诚。历史上,亚齐地区伊斯兰教传入最早,至今已有700多年,亚齐人的一切言行都以古兰经穆罕默德言行录为准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充满着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亚齐族的婚嫁、丧葬以及财产继承等,均按伊斯兰教的规定和礼节进行,一切违法行为亦按伊斯兰教法规进行裁决,各种民事纠纷都由伊斯兰教法庭审理。宗教教育是每个亚齐族人必须接受的教育。过去,儿童长至7岁便被送进宗教学校学习经文至15岁。现在,村村都有伊斯兰教小学,城镇有伊斯兰教中学,省会亚齐则有一所伊斯兰教学院。亚齐族妇女与男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地位。家庭中,妻子不随便俯首听命于丈夫,这可能是受到历史上妇女曾长期执掌亚齐朝政的影响。16、17世纪时,亚齐曾先后出现4名女苏丹、3位女大臣、一位担任海军统帅的巾帼英雄。这在印尼其他民族史上是极为罕见的。(www.xing528.com)

达雅族广布于加里曼丹岛内地,由许多个部族组成。由于自然环境及历史原因,达雅族居住地区开发较晚,发展缓慢,总地来说其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较落后。达雅族妇女的耳饰别具一格,她们将耳垂穿上孔,戴上大大的耳环,有的戴有七八个之多,久而久之,耳垂拉至肩部,因此,有人形象地将达雅族称为“长耳族”。现在,在加里曼丹仍可看到这样的老年妇女,但年轻女子多已不再戴这种耳饰。达雅族信仰万物有灵论,崇拜祖先的灵魂。他们常常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凭吊祖先以求他们保佑。达雅人崇拜月亮,认为月亮是他们的祖先。每当月蚀之时,一些有女儿的达雅人总要虔诚地祭拜月亮,祈望它能帮助自己的女儿找到如意郎君。更多的人则用竹竿或木棍敲打树干或庄稼,企盼月亮赐予他们丰收。

布吉斯族和望加锡族主要居住在苏拉威西岛西南部,两族语言虽然不同,但是在风俗、性格及文化诸方面都非常相似,人们往往将他们相提并论。布吉斯、望加锡族捕鱼业发达,善于造船和航海。自古以来,他们就是有名的航海民族。他们足迹遍布印尼各海岛沿岸,不少人长期旅居异乡。他们无论到哪里,总是入乡随俗,很快就能适应当地生活,与当地人打成一片。布吉斯、望加锡族男子一般都有顽强的毅力,对家庭有高度责任感,成家之后便承担起家庭生活的全部重担。布吉斯族与望加锡族轻柔的丝绸纱笼和蓝黑色格子图案纱笼在印尼颇有名气。

美丽的巴厘岛上居住着巴厘族人和土著巴厘人。巴厘族是巴厘岛的主要居民,是13、14世纪从爪哇岛迁来的,主要居住在沿海地区和南部平原。土著巴厘人为数较少,主要居住在北部巴都尔山区,被称为巴厘木拉或巴厘阿加人。前者意为“最早的巴厘人”,后者含有贬意,意为“愚蠢的山里人”,是后来到巴厘岛的巴厘族人对他们的蔑称,因此土著巴厘人喜欢前边那个名称,但他们更喜欢被称做巴厘杜伦南人,意为“世代巴厘人”,他们是巴厘岛上最古老的民族。巴厘杜伦南人世世代代过着和平、安宁的生活。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等级、种族之分。他们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孩子从小就跟随父母干活,很少走进学校受教育。巴厘杜伦南人的住地没有市场、集市,要得到生活必需品,就得去巴厘族人的居住区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换,这种交换多半是以少换多,并常常带有乞求性质。至今巴厘杜伦南人居住区仍流行着行乞的风俗,当农事稍闲之时,不论穷家还是富户,男女老少人人换上新衣裳,成帮结伙地去城里乞讨。他们信奉原始宗教,生辰年月及年龄对他们来说似乎无关紧要,许多人既不知道自己的确切年龄,也不知道自己是何年何月何日出生的。

在印尼有数十个民族现今仍然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被称为“与世隔绝的民族”。

伊里安查亚的土著居民,又分为数十个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民族及部族。人口平均寿命很短,往往刚20出头的人就已经满脸皱纹,形容枯槁了。妇女在伊里安查亚各土著民族中地位极其低下,一个男人往往有数个妻子,目的是让她们为自己干活。伊里安查亚内地的一些地方,在田园里劳作或在集市上出售货物的大多都是妇女,而男人多半在家看孩子或做些辅助性家务。许多隆重的宗教仪式均不准妇女参加。

对伊里安查亚各族来说,猪是最宝贵的财产。陈了猪他们很少饲养其他家畜。猪除了作为聘礼外,还是祭祀和宴庆的必备之物。南部沿海地区的民族,每年都要把数量可观的肥猪扔到海中去慰藉鲨鱼,以换取捕鱼者的安全。猪在伊里安查亚备受爱护,有的妇女疼爱小猪简直胜过疼爱子女,宁可让自己的婴儿挨饿,也要把奶水喂给猪崽。在那里,这样的景象也屡见不鲜:炎炎烈日下,小猪安然地睡在主妇的背篓里,而她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却吃力地跟在她身后。谁家的宝贝猪一旦死了,主妇都会悲痛地哭上几天。

在西爪哇境内,雅加达以南不到100千米的勒巴县里居住着一个至今仍生活在世外桃源中的少数民族—巴都依族。他们的祖先是巴查查兰王国卜拉希•西利万吉王室的贵族。大约在公元1523年,伊斯兰教势力控制了西爪哇,多数人都皈依了伊斯兰教,而这批王室贵胄却拒不接受。为了坚持原来的信仰,维护自己的文化,他们便逃进勒巴县境内的深山老林,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400多年来,他们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却一成不变地保持着他们16世纪时的生活模式。为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他们制定了一系列不成文的法律和禁忌。巴都依族的禁忌涉及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其核心思想是忌享乐、避邪恶。由于长期不与外部世界接触,巴都依人很少关心本民族以外的政治变迁,自他们的祖先迁至密林深处以来,印尼已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并不断遭到外敌入侵,但对巴都依人来说,这一切似乎都与其无关,他们依然默默无闻地生活在他们小小的天地里,对近十几年来印尼的总统选举,他们也没有表现出丝毫兴趣。他们的态度是,谁上台都无所谓,无论谁执政,他们都做顺民。

西爪哇人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