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弥赛亚
公元前586年以前,当大卫统治的犹太王国还存在的时候,犹太人就坚信上帝是一位至高无上的法官,它将根据下界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施加赏罚,而且必在今生今世予以兑现。可惜,犹太人的这种虔诚并未能如愿以偿。
后来,犹太王国被尼布甲尼撒所领导的迦勒底人推翻,圣殿遭到毁坏,许多犹太人被流放到巴比伦。在那些流亡的犹太人中间渐渐滋长了一种强烈的复国愿望,希望有一位大卫旧王朝的国王能够复辟。他们的这种愿望当然不能直截了当地流露,因为那是对新的非犹太统治者的不忠。他们只能委婉地谈论自己国王的复辟。他们经常说到“弥赛亚”,意思是“受膏者”。那是因为,他们以前的国王在加冕大典上,作为宗教仪式的一个程序,总要在前额上涂擦油膏。
他们盼望的复辟后的情景是一个理想王国,被想象成十分美妙的黄金时代。在这里,对善的报赏已经不能兑现(他们并未见到善报),不得不寄希望于黄金般的未来。
《圣经·旧约》的《以赛亚书》中有一些短句描述了那样的黄金时代。《以赛亚书》描述了一位先哲早在公元前740年的说教,虽然成书恐怕要晚一些。为了进入黄金时代,不用说,好人必须掌权,坏人必须失权,甚至被打倒。例如:
他(上帝)必在列国中施行审判,为许多国民断定是非。他们(列国)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以赛亚书》第2章,第4节)
……他(上帝)却要以公义审判穷人,以正直判断世上的谦卑人,以口中的杖击打世界,以嘴里的气杀戮恶人。(《以赛亚书》第11章,第4节)
多少年过去了,犹太人结束流亡生活回到了故乡,但他们的处境仍然不妙。他们的左邻右舍居住着充满敌意的非犹太人。波斯人统治着他们的土地,他们无力反抗,只得忍气吞声。于是,犹太的先哲们便在他们的著作中再寄希望于未来的黄金时代,尤其详尽地谈到他们的敌人的最后下场。
先哲约珥在大约公元前400年写道:“哀哉,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这日子来到,好像毁灭从全能者来到。”(《约珥书》第1章,第15节)他描述了一个特殊时刻的到来,届时上帝必对全世界进行审判:“我要聚集万民,带他们下到约沙法谷。在那里施行审判;因为他们将我的百姓,就是我的产业以色列,分散在列国中。”(《约珥书》第3章,第2节)这段话是关于“最后审判日”最早的文字描述;届时,上帝将结束世界的现有秩序。
到公元前2世纪,犹太人的这种信念变得更强烈、更加极端了。那时,希腊的统治者塞琉西家族(Seleucids)继亚历山大帝之后,已接替了波斯人的统治,企图对犹太人进行镇压。犹太人在马加比家族(Maccabees)的领导下起来反抗。那时写成的《但以理书》颂扬了那场反叛,给人们以一个光辉未来的指望。
《但以理书》部分地因袭旧传统,记录了一位先哲但以理的话。借但以理之口,该书描绘了一幅启示性(1)的异象。上帝(书中称作“亘古常在者”)显圣,出来惩罚恶人:
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侍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他的国必不败坏。(《但以理书》第7章,第13—14节)
这里所说的“一位像人子的”,是一位具有人形的救世主,同早先把犹太族的敌人描绘成各种野兽模样形成对比。这样的人形,可以抽象地解释为犹太民族,也可以具体地解释为弥赛亚。(www.xing528.com)
马加比家族的反叛获得了成功,重建了一个犹太王国。但是,这并未带来黄金时代。尽管如此,在后来的两三个世纪中,犹太人仍然坚信他们先哲的话,没有放弃信念。最后审判日总是要到来,弥赛亚总是要出现,正义之国总是即刻要建立。
罗马人接替马加比家族以后,在提比略皇帝时代,犹太人中出现了一位施洗者名叫约翰的非常著名的传道人,他有一句名言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马太福音》第3章,第2节)
犹太人期望救世主的心情是那样迫切,几乎任何一位自称是弥赛亚的人,都会有一大批追随者。在罗马人统治时期,曾出现过好些这种自称弥赛亚的人,可是他们在政治上全都一事无成。在那些人当中,有一位是拿撒勒的耶稣。追随耶稣的那些人虽然数量不多,而且出身低贱,在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时无法伸出援救之手,但是在耶稣死后仍然对他忠贞不渝。那些信奉耶稣、相信他就是弥赛亚的人,一直被称为“弥赛亚信徒”。后来由于有越来越多的非犹太人加入到弥赛亚信徒的行列,原来耶稣信徒的语言被翻译成希腊语。在希腊语中,弥赛亚一词是“基督”(Christos)。于是,耶稣的信徒就叫做“基督徒”(Christians)。
在早期,让异教徒受到感化而皈依,塔苏斯(Tarsus)的扫罗(Saul)(使徒保罗)的卓有成效的传道起过非常大的作用。从他开始,基督教便逐渐兴盛起来。先是罗马,接着是欧洲,然后是世界其他许多地方,先后都归属到基督教的大旗之下。
早期的基督教信徒相信,弥赛亚耶稣(耶稣基督)的到来,意味着最后审判日即将来临。他们认为,耶稣本人的出现,就预示着世界的末日:
在那些日子,那灾难以后,日头要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那时他们要看见人子有大能力、大荣耀,驾云降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马可福音》第13章,第24—26节、第30—32节)
大约在公元50年,即耶稣去世后20年,使徒保罗仍然在时时刻刻盼望着最后审判日的到来:
我们现在照主的话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们这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人之先,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神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与主永远同在。所以,你们当用这些话彼此劝慰。弟兄们,论到时候、日期,不用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自己明明晓得,主的日子来到,好像夜间的贼一样。(《帖撒罗尼迦前书》第4章,第15节;第5章,第2节)
保罗同耶稣一样,暗示了最后审判日即将来临,却又巧妙地避免给出确切的日期。然而实际情况是,最后审判日并未来临,恶人并未受到惩罚,理想王国也未建立起来。于是,那些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的人便聊以自慰,祈祷弥赛亚第二次降临,相信到那时,预言过的一切必将出现。
基督教徒在罗马先是在尼禄王朝统治下受到迫害,后来又在图密善皇帝统治下受到更大的迫害。塞琉西王朝的迫害在《旧约》时代产生了《但以理书》中那些启示性许诺,同样,图密善的迫害在《新约》时代也产生了《启示录》那样的启示性许诺。《启示录》写成时间多半是图密善王朝时期的公元95年。
《启示录》对最后审判日作了非常详细的描述,尽管措词相当含混。其中谈到善与恶在一处叫做哈米吉多顿的地方进行的一场决战,虽然没有介绍争战的细节。(《启示录》第16章,第14—16节)然而,《启示录》在最后还是写道:“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启示录》第21章,第1节)
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无论斯堪的纳维亚人关于拉格纳罗克的神话的渊源是什么,我们今天知道的有关说法肯定同《启示录》中谈到的哈米吉多顿的战斗以及再生的新宇宙有某种联系。至于《启示录》,肯定又同《但以理书》有密切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